生猪市场遭遇“倒春寒”!量价齐降下猪企销售收入走低,降成本仍是工作重点
春节后的生猪市场并未迎来“开门红”。
记者走访北京市丰台区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时发现,正是人们来往采买选购的时候,销售猪肉的摊位却有些冷清。“一般节假日前的猪肉销售情况是比较好的,像是过年前我们的走货量比平时多三四成,但是一般过完年买猪肉的人会少一些。”一位销售猪肉的商户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节前的猪肉价格较节前有所回落,但变化幅度不大,整体价格稳定。
事实上,按照往年经验,春节后便是猪肉消费淡季,生猪价格将开启下行通道。
“春节后,生猪养殖端出栏量速不减,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需求减少,猪价惯性下跌,3月猪价或跌至年内相对低位,刺激二次育肥抄底入场,同时冻品入库或相对频繁,亦对行情有明显利好,不过由于供给端压力不减,且消费端多以节日库存为消费主体,4月开始猪价或有所反弹。”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杨莉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两大猪企量价齐降
据Mysteel统计,1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5.69元/公斤,较上月持平,同比上涨10.96%。本月猪价先涨后跌再涨,较上月北涨南跌。
“1月上旬集团出栏节奏偏缓,出栏量相对较少,加之散户惜售,认卖程度不高,市场尚未集中上量,但需求端在元旦假期之后市场需求跟进不足,猪价涨后下滑;1月下旬正值春节前夕,北方地区的返乡潮和节前备货显着提升了猪肉消费需求,成为支撑猪价短期上涨的核心动力。但南方市场因腌腊季节结束,消费增量不足,价格表现相对疲软,形成区域差异,造成北涨南跌的局面。此外,春节期间屠宰场订单量增加,进一步推高了生猪出栏价格。”杨莉莎说。
而在上市生猪企业近期陆续公布的2025年1月生猪销售简报中,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在1月量价齐降。从生猪销售价格来看,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生猪销售均价为15.77元/公斤和15.44元/公斤,环比降幅较小,分别为0.76%和0.64%;从生猪销售数据来看,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在1月销售生猪289.97万头和149.87万头,环比下降4.64%和5.83%。
在此情况下,新希望生猪销售收入环比同比均下降,温氏股份环比下降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温氏股份的1月生猪销售收入为53.49亿元,环比下降10.37%,同比增长26.07%。新希望的1月生猪销售收入为20.57亿元,环比下降14.65%,同比下降4.72%。
新年伊始,生猪价格便遭遇“倒春寒”,未来是否有望稳步高升?
Mysteel农产品预计,2025年生猪月度价格呈现先跌后涨趋势,全年均价14.76元/公斤,同比跌幅11.53%。低点或在一季度预计均价13.00元—14.00元/公斤;高点或出现三季度预计均价在16.00元—16.50元/公斤。
杨莉莎表示,三季度供应量相对有限,需求端或处于爬升阶段,另有二育支撑,猪价或相对高位窄幅调整,7月份或达到年内高位。
吹响“成本战”的号角
不容忽视的是,生猪价格正是影响生猪养殖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
对于2025年的生猪养殖盈利情况,杨莉莎指出,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利润面临较大压力。
在她看来,2025年生猪价格整体偏弱,预计全年均价维持在14.67元/公斤,显着低于2024年的16.70元/公斤。同时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升,叠加养殖效率提升,2025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增加,导致供应过剩风险加剧,进一步压制猪价。玉米和豆粕价格年后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饲料成本仍然是生猪养殖的主要支出之一。2025年行业整体利润率预计进一步压缩,部分企业可能仅能维持微利甚至亏损。
面对当下猪周期缩短、波动加快的市场新趋势,生猪养殖业已难以维持较高利润率,而是开始步入“微利时代”。而这也意味着,生猪企业间吹响了“成本战”的号角。
新希望方面表示,公司一直在推进降本增效工作,运营场线完全成本2024年12月已降至13.5元/公斤左右。预计随着公司对部分关停改造场线的稳步复产,以及未来养殖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盈利水平将会持续修复。
温氏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持续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养猪成本控制较为理想。第四季度,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7元/斤。与三季度同口径相比,在不考虑年底特殊事项影响的基础上,四季度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7元/斤左右,季度环比下降0.2元/斤。2024年全年,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7.2元/斤,同比下降约1.2元/斤,实现公司制定的年度奋斗目标。同时,公司肉猪售价一般比同行较高。综上,当前公司单头盈利水平在行业中优势有所提升。
“生猪养殖企业正转向‘成本战’。这既是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也是猪企应对猪价波动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猪企持续发力降成本的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于猪企降本,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效率等。同时,猪企还应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猪企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降低和盈利的提升。”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记者。
“成本战”继续!猪肉供给预计增加 今年猪企还能“躺赚”吗?
近期上市猪企陆续公布1月出栏成绩,多家猪企录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去年因猪价上涨、成本下降,出栏量提升的猪企普遍盈利,今年以来,猪价震荡走低,此前产能修复将在今年进入“兑现期”。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采访获悉,预计2025年生猪供给量将较2024年小幅增加,全年生猪价格预计将会较2024年有所回落,猪企盈利空间或弱于去年,成本管控依然是猪企抵抗风险的重要途径。
根据销售简报,温氏股份(300498.SZ)、大北农(002385.SZ)、唐人神(002567.SZ)、正邦科技(002157.SZ)、东瑞股份(001201.SZ)、天康生物(002100.SZ)等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唐人神、正邦科技销售收入增幅明显,分别同比上升96.86%、 73.08%。
新希望(000876.SZ)和ST天邦(002124.SZ)1月销售金额同比小幅下滑,*ST傲农(603363.SH)因产能缩减,1月出栏同比减少78.43%,截至1月末,公司生猪存栏49万头,较同期减少25.28%。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春节前旺季猪企、散户加快出栏节奏,大型企业能繁母猪存栏增量,生猪供应恢复迅速,市场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
这也体现在猪企销售单价上, 1月猪价再度走低,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近半年整体属于震荡下行的趋势。以温氏股份为例,毛猪月销售均价在2024年8月触及20.45元/kg后,连续5个月下滑,1月销售均价为15.77元/kg。
2024年因猪价上升、饲料粮价格下行促使养殖成本降低,多数上市猪企业绩改善明显,头部猪企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分别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180亿元、90亿-95亿元。
但随着生猪供应逐步增加,行业从"产能修复"转向"成本突围",2025年猪企盈利能力或弱于2024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2024年年末能繁母猪4078万头,同比下降1.6%,但由于能繁母猪效率提升、疫病稳定,预计2025年生猪供给量将较2024年小幅增加,小幅需求稳定,全年生猪价格预计将会较2024年有所回落。”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邵瞧瞧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据卓创资讯监测样本企业母猪的psy、may均有提升,意味着一头能繁母猪可提供实际生猪出栏量增加,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陆续回升,因此,2025年生猪供应量或进一步增加;整体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预计猪价或同比回落,全年均价同比下滑9.3%左右。
虽然去年行业养殖成本普遍下滑明显,但对猪企而言,“成本战”还将加剧。
一位猪企高管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大型猪企虽然扩张速度变慢,但依旧在上母猪(产能),而且这两年行业成本、养殖效率都在提升,一头母猪未来能够提供的猪肉越来越多,猪肉市场容量较为固定,猪企可能还要再面临一次洗牌,现在只能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朱增勇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未来中国猪肉消费需求稳中有降,猪肉生产需求或已经达到天花板,未来猪肉供给要与需求协调,意味着未来生猪产业必须走稳量提质,产业必须顺应消费需求的转变。
15家养殖企业公布1月份“成绩单” 多维度提质降本打好稳健经营基础
截至2月12日,有15家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1月份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1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商品猪销售均价的下滑也使得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比较关心。如何保证业绩的稳健发展是投资者追问的主要事项之一。综合来看,不过度关注价格波动,而是坚持成本领先的策略、加强内部管理以获取合理利润成企业共识。
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师也认为,降低成本、稳健经营成为养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销售均价环比下滑
具体来看,多家企业在今年1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有所下滑。例如,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2月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72元/公斤,2025年1月份则为15.36元/公斤;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2月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39元/公斤,2025年1月份则为15.36元/公斤;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2024年12月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89元/公斤,2025年1月份则为15.77元/公斤。
价格波动也让投资者颇为关注企业未来的利润获取能力,查阅多家养殖企业的1月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可知,面对行业周期和产品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是行业共识。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提及,积极推动生猪养殖产能优化工作,合理调整养殖布局、规模与品种结构,后续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持续降本”的策略,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能,切实推进降本工作。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邵瞧瞧告诉记者:“在降低成本方面,养殖企业的主要措施,通常包括通过育种技术、动物营养技术的提升,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和生猪生长速度;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降低猪病风险,提高各环节养殖成活率;通过公司+农户,以及不同的放养模式降低折旧均摊成本;通过高品质种源、猪苗的外采降低饲养环节的损失;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效等多种方式。当然,不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降本。”
行业未来仍有一定盈利空间
目前来看,养殖企业多维度提质降本也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红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综合考虑养殖技术的优化和养殖成本的下降等因素,未来生猪养殖行业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王红炎同时提醒,随着头部企业的不断扩张和中小企业的退出或整合,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对养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一直致力于成本管理,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等手段,持续降低公司生产成本,确保公司养殖成本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温氏股份的公告提及,公司高度重视科研创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
近期,温氏股份成立创新委员会,完成创新顶层设计和人才储备,持续开展“强技提质”大行动,用科技和创新赋能企业持续发展。目前,公司内部均有立项和布局各项前沿科技,并持续推动技术应用和转化。
180°大变,猪价上涨“一片红”!
时光荏苒,元宵节到来,在国内生猪市场,春节后,猪价重心快速回落,南北地区,生猪报价普遍跌至14~15元/公斤,其中,西北地区,标猪报价跌破14元/公斤!猪价大幅下降刺激了二育短暂入场,此前,猪价出现了上涨“一日游”的现象,不过,由于二育入场缺乏持续性,主流二育看空后市心态偏强,阶段性入场信心不足,二育对于猪价支撑转弱,生猪购销回归基本面,猪价一夜“降温”,市场回归震荡下行的局面!

从生猪合约报价了解,截止2月12日午间,国内生猪主流近月合约方面,2503合约报价在12840元/吨,2505合约报价在12980元/吨,2507合约报价在13330元/吨!生猪合约报价不佳,加剧了市场对于猪价前景偏空的预期!
从生猪购销现状来看,在需求方面,元宵节到来,南北多地,屠宰场开工率略有回升,尤其是,大中院校陆续来袭,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有所跟进,部分消费城市,批发市场白条购销略有回升,消费跟进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年后,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餐饮以及堂食需求增量或将有限,而南北主流内销市场,农村集市猪肉购销冷清,短期内,屠宰场订单缺乏明显增量,样本屠宰场开工率仍将处于偏低水平,消费对于猪价缺乏有效的支撑!

在供应方面,春节后,多方养殖主体认卖意愿偏强,主流养殖户看空后市呈现一致性,节后,养殖户获利了结,认卖积极性较高!但是,随着生猪价格走低,北方多地标猪报价陆续回落至14元/公斤左右,生猪育肥利润承压,市场存在一定扛价的心态,部分集团猪企有缩量挺价的情绪,散户猪场也有一定扛价的操作!不过,整体来看,节后,饲料成本上升,标肥价差逐步收窄,养殖端压栏增重积极性偏弱,适重标猪供应或将逐步增加,生猪供应存在过剩的压力!
因此,基于市场多空博弈,基于市场情绪变化,尤其是,元宵节到来,短暂市场看涨心态有所转强,从机构反馈了解,北方地区,集团猪企扛价情绪偏强,生猪流通减少,而消费跟进略有回升,市场呈现弱稳偏强的走势!但是,猪价仍面临供需基本面偏空的局面,从最新反馈了解,预计,2月13日,猪价以稳中上涨为主,外三元标猪报价在14.43元/公斤,上涨0.04元/公斤,后市关注生猪购销节奏的变化,尤其是,集团猪企出栏以及市场二育情绪的变化!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