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养猪”暴富梦碎:投10万仅回本1.6万,揭秘新型养殖骗局背后的三大陷阱

2025-09-25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一、女子“云养猪”血泪教训:高息诱惑下的投资噩梦
 
  (一)“四个月分红80%”的诱惑与崩塌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各类新兴投资模式不断涌现,“云养猪”便是其中之一。宁波的毛女士,原本生活平凡安稳,却因一场看似诱人的投资,陷入了困境。某一午后,毛女士经朋友推荐,接触到了号称“互联网+农业”的云养猪项目。朋友称这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只需在手机上操作,便可实现财富增值。
 
  平台宣传极具蛊惑性,声称“投资1万元,4个月就能分红8000元”,如此高额回报率吸引了毛女士。她认为这比自己辛苦工作一年赚得多,便将多年积攒的10万元积蓄投入其中。起初,一切按平台承诺进行,毛女士不时收到分红通知,账户金额不断增加,她以为找到了快速致富的捷径。
 
  然而,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平台出现问题,分红变得不及时。毛女士询问客服,得到的是敷衍答复,如“系统正在升级,请耐心等待”“近期养殖成本增加,导致收益稍有延迟”等。毛女士虽感不安,但因之前能按时分红,便选择相信平台只是暂时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糟糕,平台不仅不再分红,本金也无法提现。毛女士频繁联系平台客服和负责人,却发现电话无人接听或被挂断,微信也被拉黑,“投资顾问”消失不见。
 
  此时的毛女士陷入绝望,她没想到辛苦攒下的10万元就这样没了。更糟糕的是,她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治疗。躺在病床上的她,后悔轻信所谓的“高收益投资项目”,想起对孩子的承诺无法实现,泪水止不住地流。“我现在该怎么办?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我的病也需要钱治,我怎么这么糊涂啊!”毛女士面对镜头哽咽道出心声,其无助的神情令人心疼。
 
  (二)从“认养黑猪”到“资金链断裂”
 
  毛女士参与的云养猪项目,打着“数字养殖”的幌子,看似新颖高科技。用户下载APP即可在手机上“云认养”黑猪,平台宣称用户可通过APP实时观看黑猪生长情况,从喂食、防疫到日常活动都能一目了然,仿佛亲自养殖。这种新奇体验吸引了不少像毛女士这样对农业投资好奇但缺乏专业知识的人。
 
  为让投资者放心,平台展示一系列所谓的“生态猪场”照片和视频。照片中的猪场规模宏大,现代化养殖设备齐全,黑猪在宽敞明亮的猪舍里活动,生机勃勃。视频里,专业养殖人员介绍养殖流程和技术,称采用先进生态养殖模式,养殖的黑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供不应求,以此证明实力和项目可靠性。毛女士看到这些后,心中疑虑消除,深信投资安全可靠。
 
  然而,这一切都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警方接到报案后展开调查,发现所谓的“百万头生态猪场”只是临时租借场地,猪的数量远不及宣传。更恶劣的是,平台用同一批猪重复拍摄视频,经剪辑和后期处理制造不同时间、场景的养殖画面欺骗投资者。所谓的专业养殖人员也是临时演员,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该云养猪平台资金链早已断裂。平台从一开始就未真正开展养殖业务,而是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早期投资者分红,营造项目盈利假象,吸引更多人加入,这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一旦新投资者不足,资金链断裂,骗局就会败露。毛女士等众多投资者成为牺牲品,投入的资金被骗子挥霍一空,血本无归。
 
  二、三大核心陷阱解析:揭开“云养经济”的伪装面具
 
  (一)反常识高收益:农业规律下的“不可能三角”
 
  在“云养经济”的诸多陷阱中,反常识的高收益承诺是极具迷惑性的诱饵。从养殖周期看,正规生猪养殖是个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过程。通常,一头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约需6个月,期间养殖户要精心照料,提供饲料、良好养殖环境和防疫措施。且生猪养殖净利润率通常不高,市场行情稳定时不足10%,这受养殖行业特性影响,包括饲料成本、养殖设备投入、人工成本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
 
  然而,打着“云养”旗号的诈骗平台公然违背这一基本规律。它们承诺给投资者的月化收益高达10%-20%,年化收益率达120%-240%,这在正常农业养殖领域根本不可能实现。以某“云养牛”平台为例,宣称投资者投资300元,90天就能赚取150元,年化收益率高达200%。实际上,这些平台所谓的“分红”是用新投资者本金支付旧投资者收益,营造盈利假象,吸引更多人受骗,一旦新资金不足,骗局就会崩塌。
 
  从利润模型看,这些诈骗平台常吹嘘采用先进技术,如“区块链溯源”“智能养殖”等吸引投资者,称能大幅提升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额利润。但当投资者要求查看财务报表了解真实盈利情况时,平台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如财务报表正在审计、涉及商业机密不便公开等。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猪场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仅为28头,这是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成果。而那些骗局平台为制造“高盈利”假象,虚构PSY超过40头,这完全无视行业实际情况。母猪繁殖能力受多种因素限制,包括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大幅提高PSY并非易事,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这些诈骗平台根本不具备,却妄图通过虚构数据欺骗投资者,其用心险恶。
 
  (二)传销式裂变:“拉人头”背后的金字塔陷阱
 
  除高收益承诺外,传销式裂变模式也是“云养经济”骗局的常见手段。在一些云养殖平台中,普遍存在三级分销机制。用户每发展1名下线,可获得投资额5%的“推荐奖”,这吸引用户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拉人加入。当团队累计投资超过50万元时,还能额外获得3%的抽成。这种层层递进的奖励机制,将更多人卷入其中。
 
  四川的“禾元农场”案是典型例子。该平台吸引4万会员参与,其中30%的会员通过发展下线获利。随着会员数量增加,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式层级结构。在金字塔顶层,是1%的“高级代理”,他们凭借大量下线和高额投资,瓜分资金池的30%。底层普通投资者只能看着本金和收益被顶层掠夺,最终血本无归。他们本渴望通过投资获取财富,却成了他人赚钱的工具,沦为传销骗局的受害者。
 
  为控制投资者,这些平台在提现环节设置各种套路。初期允许投资者小额提现,营造“靠谱”假象,让投资者放松警惕。随着投资者投入资金增加,平台设置提现门槛,如要求“累计投资满5万元方可提现”,迫使投资者不断追加投资,陷入恶性循环;还有的要求“提现需发展3名下线”,将提现与拉人头挂钩,扩大传销规模。
 
  更有甚者,宁波某平台要求投资者“提现需购买港股”,这实际是平台转移资金至境外账户的手段。投资者按要求购买港股后,不仅无法提现,还可能面临港股市场风险,导致资金进一步受损。此时投资者才发现陷入精心设计的陷阱,追回资金难上加难。
 
  (三)资质伪造与心理操控:从“政府背书”到“亲情绑架”
 
  为使骗局看起来真实可信,不法分子会进行资质伪造和心理操控。在资质伪造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农业农村部名义发布“中国三农”APP,精心伪造红头文件和公章,在APP上宣称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获取投资者信任。普通投资者看到“政府背书”容易放下戒备,放心投入资金。
 
  还有一些平台虽未直接冒用政府名义,但会制造“实体支撑”假象。它们与真实养殖场签订短期租赁协议,租赁期间拍摄大量宣传视频和照片展示养殖场规模和养殖情况,然后利用这些在平台宣传,让投资者误以为平台有实体产业支撑。但租赁期结束,平台撤离,留下被欺骗的投资者。投资者看到平台展示的“实体”时,往往忽略对平台运营主体的深入调查,从而陷入骗局。
 
  在心理操控方面,不法分子手段多样,精准针对中老年群体是常用一招。中老年群体对农业有熟悉感,可能有过种植或养殖经历,对农业天然信任,同时渴望通过投资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法分子抓住这一点,通过社区讲座、免费旅游、亲情关怀等方式获取中老年投资者信任。
 
  在湖南,有平台每周组织老年投资者聚餐,工作人员热情交流、嘘寒问暖,宣传“云养土鸡”项目,称认养土鸡可获美味土鸡蛋,还能享受免费养老蛋供应。对担心养老问题的老人来说,这极具吸引力。在亲情关怀和高息诱惑下,许多老人掏出养老钱投入所谓的“云养”项目,却不知已掉进陷阱。
 
  三、法律风险与监管行动:参与“云养”可能触犯刑法?
 
  (一)三宗“红线”罪名解析
 
  在“云养经济”骗局中,不法分子行为常涉及多项严重刑事犯罪,集资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以及合同诈骗罪是常见的“红线”罪名,这些罪名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冲击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集资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在“云养”骗局中,不法分子虚构养殖项目、伪造资金用途骗取投资者信任和资金。上海的“全民养牛”案,平台宣称在澳大利亚拥有专业牧场,投资者花费5000元就能拥有澳洲安格斯小牛所有权,获得6%至12%的年化养殖回报,还能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牛的状态,收益可兑换牛肉份额提取实体牛肉制品。这种模式吸引超120万注册用户。但警方调查发现,澳洲牧场和安格斯牛是虚构的,平台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将养牛项目包装成理财产品,线上线下公开宣传,以保本高息为诱饵吸引不特定公众投资。8年时间非法募集资金5亿余元,2000余名投资人的4000余万元投资款未能兑付。主犯章某因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万元,为其不法行为付出代价。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指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按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在“云养”领域,一些平台以“拉人头”计酬为主要盈利模式,形成传销式层级结构。四川雅安的“黑猪认养”案中,“庞博集团”利用“禾元农场”传销平台,以线上“认养黑猪”获取收益为噱头,引诱公众参与。设置高额返利模式,推荐他人认养黑猪可获被推荐人认养金额20%的返“券”,诱导会员大肆发展下线。该传销组织线上线下发展会员5万余人,遍及全国27个省市,涉案金额超4亿元。最终,包括头目刘某某在内的24名层级代理因发展超2万下线被追究刑事责任,刘某某被判6年有期徒刑,并处80万元罚金,其余23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缓刑并处罚金。他们因非法手段受到法律严惩。
 
  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在“云养”骗局中,不法分子常通过虚假养殖合同骗取资金。黑龙江的“芝麻牧场”案中,平台承诺投资者“认养羊只可获保底回购”,吸引众多投资者。到期后平台以“市场波动”为由拒绝兑现承诺,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受损。警方调查发现,平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合同,养殖项目是虚构的,目的是骗取资金。该案涉案金额超1.2亿元,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并处罚金。他们的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受到法律制裁。
 
  (二)农业农村部紧急警示:三不原则记心间
 
  面对“云养经济”领域日益猖獗的非法集资和诈骗行为,农业农村部于9月17日在官网发布紧急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敲响警钟,明确三大红线,提醒牢记“三不原则”。
 
  第一,不参与高息分红类项目。正规“云养殖”项目回报通常以农产品实物形式体现,如认养一头猪,到期可能获得分割好的猪肉;认养一只羊,可能收到羊肉或羊毛制品等。农业养殖具有风险性和较长生产周期,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支撑高额现金分红。然而,一些不法平台违背规律,承诺投资者超高年化收益率,甚至达20%以上。这些平台利用投资者渴望快速致富心理,以高额分红为诱饵吸引投资,但分红实际是用新投资者本金支付旧投资者收益,一旦新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根据金融管理部门提示,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应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承诺超高收益率的“云养”项目风险不言而喻。
 
  第二,不相信“政府背书”神话。一些不法分子冒用政府部门名义,称项目得到政府支持和背书,伪造政府文件、仿刻公章,冒充政府工作人员骗取投资者信任。如近期不法分子冒用农业农村部名义,通过“中国三农”APP等线上渠道和线下拉人头方式开展非法集资。向投资者承诺定期分红或到期返还收益,伪造农业农村部文件、仿刻公章,冒充工作人员,使许多投资者信以为真。但农业农村部从未参与或推广这类投资收益类活动,相关文件和公章均为伪造。投资者面对这类宣传要保持清醒,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实性,避免受骗。
 
  第三,不充当“下线推广者”。在一些“云养”平台中,存在“拉人头”推广模式,鼓励现有投资者发展新投资者加入,根据发展下线数量给予提成和奖励。这种模式易演变成传销行为,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一旦平台被认定为传销组织,作为下线推广者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协助人”,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非法集资协助人指明知是非法集资而为其提供帮助并获取经济利益的单位和个人。对于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非法集资协助人同样承担集资资金清退责任。因此,投资者切勿为小利充当“下线推广者”,否则可能血本无归并面临法律制裁。
 
  四、投资者自救指南:三招辨别真伪+五步紧急止损
 
  (一)三步快速辨别法
 
  面对多样的“云养”骗局,投资者可掌握有效辨别方法保护财产安全。查资质是关键一步,投资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平台公司经营范围。若公司经营范围含“金融”“投资”“理财”等字样却无法提供金融牌照,需格外警惕。金融牌照是金融机构合法开展金融业务的必备凭证,无牌照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可能是非法经营,风险极大。如一些“云养”平台声称提供高额回报理财服务,查询资质却无金融牌照,投资者涉足可能血本无归。
 
  算收益是从经济逻辑判断项目合理性,投资者可用“养殖周期×行业利润率”公式验证平台承诺回报是否合理。以生猪养殖为例,养殖周期约6个月,市场行情正常时行业利润率通常不超过10%。若“云养猪”平台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30%以上,明显违背市场规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高收益承诺往往是骗子编造的谎言,投资者要保持理性,不被迷惑。
 
  验场景是从实际操作判断平台真实性,投资者可要求平台提供认养牲畜的唯一编号,通过编号识别认养牲畜,确保平台无虚假宣传。同时,要求平台提供实时监控链接,查看牲畜生长状况,了解养殖过程是否真实可靠。若平台拒绝提供或监控画面模糊不清,平台很可能虚假、存在欺诈嫌疑。正规“云养”平台为让投资者放心,会积极提供这些信息,展示养殖业务真实性和透明度。
 
  (二)受骗后五步应对策略
 
  若投资者不幸陷入“云养”骗局,应保持冷静,遵循以下五步策略及时采取行动,以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紧急止损与证据留存:一旦发现投资平台出现异常,如无法提现、分红延迟等情况,投资者应立即停止追加投资,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同时,迅速对APP页面进行截图,包括投资记录、收益明细、平台公告等关键信息,这些截图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此外,妥善保管合同、转账记录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是证明投资关系存在的核心证据,务必确保其安全,避免丢失或损坏。
 
  证据固定:证据固定是维权的关键环节。投资者可录制平台宣传视频,全面记录平台对项目的介绍、收益承诺、养殖流程等宣传内容,该视频将直观展示平台宣传方式及承诺内容,为维权提供有力证据支撑。同时,保存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尤其是包含收益承诺的文字内容,这些记录在维权过程中具有重要法律效力,切勿随意删除。
 
  集体维权:集体维权具有强大力量。投资者可通过微信群、QQ群、论坛等渠道,联系其他受害者,组建维权群。在群内,成员间可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商讨维权策略。同时,统计涉案金额,明确案件规模与影响范围,这对后续维权行动至关重要。为便于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需推选具备良好沟通与组织能力的代表,代表全体受害者与平台、警方、监管部门等进行沟通协商,准确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同步举报:向相关部门举报是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投资者应向当地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详细阐述投资过程、受骗经过及掌握的证据。经侦支队作为专业打击经济犯罪的部门,具备专业侦查能力与丰富办案经验,能够深入调查案件,追究犯罪分子法律责任。此外,投资者还可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线上平台进行举报,这些平台可对网络金融诈骗行为进行监测处理,并及时将举报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推动案件调查与处理。
 
  寻求专业法律协助:在维权过程中,律师的专业意见与协助不可或缺。投资者可聘请擅长非法集资案件的律师,律师凭借专业法律知识与丰富办案经验,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法律建议与指导。律师可协助追踪资金流向,通过调查平台银行账户、资金交易记录等信息,明确资金去向,为追回损失提供线索。同时,律师还可在平台转移资产前,通过法律手段申请财产保全,冻结账户,防止平台转移或挥霍资金,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借助律师协助,投资者能够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追回损失的可能性。
 
  结语:“云养”骗局剖析与防范
 
  云养殖骗局实质是利用大众对“互联网+农业”模式的信任,营造“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假象。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全国共查处“云养经济”类诈骗案件超过3000起,涉案金额突破百亿元,受害者中55岁以上人群占比达62%。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农业投资需要经历时间沉淀,以生猪养殖为例,从仔猪到出栏的6个月期间,饲料价格波动、疫病风险、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收益产生影响。那些声称“躺着赚钱”“短期暴富”的投资平台,本质上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保护个人财产的有效方式是对所有违背经济常识的高收益承诺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在养殖行业中,生猪生长需要脚踏实地,人们的投资资金更应如此。(本文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裁判文书网)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