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猪价下跌“势不可挡”!
“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在滚生猪市场,9月份,猪价表现不尽人意,国内生猪市场传统的旺季,学生开学季、天气转凉以及双节备货等支撑相继兑现,但是,需求整体不及预期,月内,屠宰场开工率提升幅度有限,从数据了解,样本屠企开工率从31%提升至月末36%左右,需求对于猪价支撑有限!而在供应方面,多元主体,9月份呈现竞争性出栏的操作,受标肥价差不足、生猪跨区调运受限,国内生猪产能去化,南方环保问题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供应存在一定踩踏的局面!在多空并存下,猪价延续单边下降的走势,9月末,标猪报价触底12.32元/公斤,月内,猪价累计下降12.56%!

然而,最近两日,猪价跌势趋缓,市场悲观心态逐步减弱,短暂猪价底部支撑转强,国庆、中秋假期,猪价存在止跌上涨的机会!但是,由于供应压力依然较大,此番猪价上涨或不及预期!
在需求方面,国庆以及中秋假期到来,旅游消费进入旺季,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提升,下游市场白条出货积极性改善,猪肉购销显著提升,而屠宰场开工率处于高位,日均屠宰量较高,需求对于支撑转强,市场情绪逐步改善!
在供应方面,国庆以及中秋双节到来,按照往年规律,养殖端月初出栏计划或将减少,供应压力或将减轻!但是,碍于生猪产能去化的大背景,9月份,主流集团以及社会面猪场认卖积极,生猪供应存在踩踏局面,而受二育入场缺乏信心,部分养殖户出栏计划完成不佳,双节期间,市场认卖心态依然较高,猪价上涨不及预期!

由此分析,受供需调整,月初,集团猪企持续增量出栏,从机构数据分析,受屠宰场调价,预计,10月2日,全国外三元标猪报价在12.29元/公斤左右,猪价延续波动下跌的走势,尤其是,市场对于猪价前景依然担忧,10月份,猪价仍面临“磨底”的局面!
一方面,10月份,适重标猪供应压力依然较大,按照母猪存栏数据,2024年12月末母猪存栏在4078万头,虽然,本月适重标猪供应压力略有减轻,但是,供应能力依然偏高!且,部分集团猪企9月出栏计划完成较差,10月份产能仍有滞后出栏的压力!且,受官方政策性调价,市场减重出栏意愿较高,标猪供应仍有过剩的局面!
另一方面,节后,虽然,学生开学,食堂恢复采购,需求存在短暂支撑!但是,由于旅游消费降温,餐饮以及堂食需求转差,猪肉购销整体或将转弱,且,市场供应能力充足,看涨信心减退!
因此,理性来看,10月初,虽然,市场存在一定利好,但是,碍于集团猪企增量出栏,猪价并未如约上涨,且,双节后,猪价仍面惯性下降的风险!后市关注生猪购销格局的变化以及二育入场情绪的变化!

跌了,跌了,猪价下跌“无休止”!
近期,国内生猪市场,猪价呈现出超预期下跌的走势!进入下半年以来,虽然,7月初,标猪报价短暂冲高至15.4元/公斤,但是,由于夏季需求淡季,且,生猪产能进入兑现阶段,供应能力逐步提升,而市场标肥猪价缺乏价差,二育对于猪价前景信心不足,观望心态偏强!且,受政策性调控因素影响,集团猪企产能去化加快,生猪减重出栏意愿增加,国内猪价呈现波动偏弱的走势,9月末,猪价创下2025年新低的水平,外三元标猪报价跌至12.32元/公斤,相比三季度初的高点,猪价累计下降20%,市场呈现“破位”下跌的走势,多地标猪报价跌破12元/公斤!

据悉,9月份,猪价呈现“旺季不旺”的局面,中下旬以来,市场呈现单边下降的走势,支撑猪价偏弱的逻辑,供需呈现错配的局面!
一方面,需求支撑缓慢回升,受天气转凉,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市场猪肉购销需求逐步提升,尤其是,国庆以及中秋假期前,下游市场备货意愿转强,屠宰场订单量增加,猪源采购需求增多,消费对于支撑存在支撑!
另一方面,生猪出栏旺盛!由于月内供应压力较大,生猪产能处于集中兑现阶段,集团猪企减重出栏意愿偏强,社会面猪场看涨后市信心不足,双节前认卖情绪较高,供应呈现过剩的局面!尤其是,按照去年10~11月份,母猪存栏创下4080万头高点,本月,适重标猪供应集中释放,且,受政策性调价,生猪跨区调运以及环保等因素,产能过剩明显!
因此,在多空博弈下,国内猪价承压下跌,9月末,屠企报价触底12.32元/公斤!不过,由于9月末,受双节到来,需求支撑略有回升,短暂,集团猪企出现一定缩量现象,供应压力略有减轻,猪价跌势趋缓,市场存在一定看涨的情绪!
一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双节期间,供应压力减轻,养殖端9月末出栏基本落幕,10月初受放假因素影响,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减少,供应水平下降,而散户以及放养公司惜售等价心态增加,南北地区,猪源流通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节日到来,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升温,下游市场猪肉购销转强,白条出货难度减弱,屠宰场出货压力减轻,部分屠企猪源到场难度加大,提价现象增多!
然而,从实际反馈了解,国庆假期,养殖端缩量出栏不及预期,南北多地集团猪企延续增量出栏的操作,尤其是,上月部分猪企出栏计划完成不佳,中秋前,养殖端认卖情绪依然较高,市场供应存在过剩压力!受屠宰场调价,预计,10月2日,外三元生猪价格在12.29元/公斤,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画风突变,猪价上涨正式“告吹”!
时光荏苒,国庆假期到来,9月末,生猪市场维持“跌跌不休”的局面,市场基本面偏差,供需延续错配的局面,虽然,月末,需求支撑转强,双节前市场备货需求提振,但是,由于养殖端出栏情绪偏强,供应过剩压力不减,国内猪价偏低运行,外三元标猪报价降至12.32元/公斤,9月,猪价冲高回落,屠企报价累计下降近12.6%!
不过,昨日,生猪市场,猪价降幅收窄,标猪报价在12.31元/公斤,降幅减至0.01元/公斤,市场情绪略有增加,部分观点认为,双节假期启动,旅游消费升温,家庭需求支撑转强,终端猪肉购销支撑改善!且,月末月初,南北地区,集团猪企存在缩量出栏的预期,双节期间,生猪市场存在震荡偏强的机会!
可惜,从最新反馈了解,昨晚,河南大厂报价预期偏强,但是,今早报价再次转弱,河南大厂下跌0.05~0.1元/公斤,105~125公斤标猪报价在12.85元/公斤左右!南北主流散户猪场报价多以偏稳为主,部分报价略有涨跌,市场情绪依然较差,其中,出栏表现来看,大厂月初出栏计划依然较多,双节期间,猪价上涨或难以兑现!
据机构分析,10月份,国内生猪市场仍面临供强需弱的压力!一份,按照生猪产能变化,去年末母猪存栏处于高位,10月份适重标猪供应能力依然充足,且,9月份由于需求承接不足,多元主体持续增量出栏,部分头部猪企出栏计划完成不佳,10月出栏计划依然较高;另一方面,在需求端,虽然,双节期间,需求支撑转强,但是,受华北以及黄淮地区持续性降水,这或将影响部分地区居民假期出行,且,节后消费需求惯性回落,猪肉购销再次转弱!因此,在多空博弈下,10月份,猪价仍面临震荡偏弱的走势,进入10月中下旬后,随着标猪价格重心进一步下移,二育补栏成本下降,二育入场现象或将增多,这或将对猪价有一定支撑!
猪价周跌1.39%!仔猪外销头亏54元,出栏均重创五年新高,产能去化何时启动?
一、市场速览:猪价加速下行,亏损范围持续扩大
截至9月27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2.76元/公斤,较上周末下降1.39%(智农通数据),达到年内次低水平。行业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头生猪亏损达54元,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养殖端再次陷入全面亏损状态。北方主产区如辽宁、山东,生猪均价在12.5-12.8元/公斤;南方低价区广西、云南,生猪价格已跌破11.5元/公斤;海南因供应缺口,生猪价格维持在15元/公斤的高位。
同时,7公斤仔猪均价为236元/头,较8月下降26%,按成本290元/头计算,每头亏损约54元。华北地区10公斤仔猪价格已降至25元/公斤,低于集团场280元/头的成本线。西南地区二育栏舍利用率仅为37%,仔猪需求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部分散户选择直接出售断奶仔猪以止损,放弃补栏。
二、供应端压力:出栏均重创五年新高,产能去化进程缓慢
本周生猪出栏均重为128.55公斤,环比微增0.1公斤,达到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散户出栏均重为143.92公斤,接近2024年12月的年内峰值,显示市场压栏惜售情绪依然浓厚。卓创资讯指出,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将使生猪均价降低0.3-0.5元/公斤,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压力。养殖户因对未来价格抱有乐观预期,采取延长养殖周期的策略,期望在猪价回升时获取更高利润,但这一策略忽视了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导致大体重生猪集中涌入市场,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912万头,虽较峰值下降8%,但仍高于正常保有量(2800万头)。2025年上半年,仔猪出生量连续3个月超过3000万头,预示着四季度至2026年初生猪供应将持续过剩。在政策引导下,头部企业已启动减产措施,但中小散户因淘汰母猪价格折扣较高(75%),主动去产能意愿不足。中小养殖户对市场前景感到迷茫,担忧成本回收问题,认为淘汰母猪意味着前期投入部分沉没,而未来市场走势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宁愿维持现状,等待市场转机。
三、需求端疲软:屠宰量微增,消费提振作用有限
周内屠宰样本企业日均宰杀量环比增加1.8%。一方面,多地气温下降,消费者对鲜猪肉的需求有所提升,刺激了屠宰企业的开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屠企分割利润的提升成为推动宰杀量增加的关键因素。膘厚2-3cm白条肉均价为18.85元/公斤,环比上涨1%,使屠企在分割猪肉时能够获得更高利润。
然而,冻品库存高位运行问题依然严峻,目前冻品库容率高达75%,华北、华东地区的屠企仍将消化库存作为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屠企仅按订单收购生猪,并普遍存在压价现象,这不仅反映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也表明屠企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通过控制收购量和压低价格来降低风险。
双节备货情况不及预期,北京新发地白条肉批发价为23元/公斤,同比下降18%,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家庭采购方面,消费者更多地转向低价的鸡胸肉、鸭肉等替代品,猪肉消费占比已缩至40%,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逐渐减少。在南方地区,猪肉市场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黄羽鸡价格仅为6.5元/斤,水产价格也处于低位,这些替代品对猪肉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广东、广西等地的生猪均价较北方低2-3元/公斤,区域价差扩大至历史高位,表明南方猪肉市场在替代品冲击下,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
四、亏损加剧:养殖端与繁育端面临双重压力
在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约为13元/公斤,而售价仅为12.76元/公斤,单头生猪亏损54元;若采用外购仔猪育肥模式,亏损更是高达128元/头。这种亏损局面使养殖户处境愈发艰难,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散户,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在四川、河南等地,散户周度出栏量增加了15%,部分养殖户甚至提前淘汰了500日龄以上的老母猪。淘汰母猪价格较上月下降10%,降至8.5元/公斤,进一步加剧了养殖户的损失。
2025年上半年,仔猪外销平均利润高达88元/头,而如今已降至-54元/头,巨大的反差严重打击了养殖场的补栏积极性。据卓创资讯数据,7公斤仔猪的理论出栏成本在15-15.5元/公斤,而当前生猪均价仅为12.76元/公斤,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亏损周期已延长至2个月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对补栏持谨慎态度,甚至放弃补栏计划。预计四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加速下降,这将对未来生猪供应产生深远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意味着未来仔猪出生量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后续生猪出栏量。
五、后市展望: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产能去化
国庆假期结束后,市场需求迅速回归平淡,终端需求较节前回落20%。屠宰场借此进一步压价收购生猪,压价空间在0.2-0.3元/公斤左右。北方主产区生猪价格预计将跌至12-12.3元/公斤,养殖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南方低价区形势更为严峻,生猪价格可能跌破5.5元/斤,养殖户将面临更大亏损压力。仔猪市场同样不容乐观,15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预计将跌破300元/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行业整体进入“量增价跌”的恶性循环,短期内猪价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面对猪价持续下跌和行业亏损加剧的情况,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来稳定市场。农业农村部启动冻肉收储计划,广东计划收购5万吨冻肉,此举旨在通过增加市场需求来托底猪价,不仅能直接减少市场生猪供应量,还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养殖户信心。政府还要求头部企业带头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目标是在四季度将存栏量降至3950万头,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减少能繁母猪数量,控制未来仔猪出生量,进而减少生猪供应,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卓创资讯预测,若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100万头,11月生猪供应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随着冬季腊肉制作季节的到来,市场对猪肉需求将有所增加,猪价有望反弹至13-13.5元/公斤,但反弹幅度仍将受到高库存限制。当前冻品库容率高达75%,大量冻肉库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价上涨空间,即使市场需求增加,这些库存也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猪价反弹幅度相对有限。
养殖户应对策略
短期出栏策略:养殖户应灵活调整出栏策略。对于450日龄以上的老母猪,因其生产性能逐渐下降,继续养殖成本较高且市场价值相对较低,应逢高出栏;130公斤以上的大猪饲养成本较高,随着市场价格下跌,继续压栏会增加亏损,也应出栏。同时,养殖户应避免集中抛售,可选择分批出栏,根据市场价格波动选择合适时机出售生猪,以减少损失。
产能优化策略:中小散户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应减少补栏数量,因仔猪价格持续低迷,补栏后育肥亏损风险较大。可转向淘汰低效母猪,降低养殖成本。规模场可利用仔猪低价期更新种群,引入优质仔猪,提升猪群整体质量,为未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并提前布局2026年春季行情,根据市场周期和供需关系合理安排养殖计划。
政策跟踪策略: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周度数据,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若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超过1.5%/月,意味着市场产能正在加速调整,猪价有望在短期内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可适度囤货,等待价格上涨后出售以获取更高利润,但囤货存在一定风险,需谨慎决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判断进行操作。
结语
当前猪市处于“供强需弱+亏损扩大”的双重困境中,出栏均重创五年新高反映出市场压栏行为仍存在,而仔猪外销亏损标志着繁育端利润链断裂。在政策引导下,产能去化虽已启动,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过剩格局。对于养殖户而言,理性出栏、优化产能是度过周期低谷的关键;对于行业来说,这轮深度亏损可能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为2026年周期反转奠定基础。每一次产能去化的过程,都是猪周期走向新平衡的必经阶段。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