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玉米又迎来了新变化,主要是山东玉米又涨起来了。
涨起来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上量减少了。
之前上量一下冲到了近1800车,然后又降到1300多车,然后又断崖降到了700多,而这两天上量一直就在五六百车。
所以价格自然就涨了。
山东的再次上涨也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市场对于低价并不认。
虽然说山东现在压力也不小,之前质量分化导致山东玉米跌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天气终于放晴,玉米有了晾晒的机会了,虽然说整体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深加工密集压价,市场也是不认的。
随着抵触情绪升温,上量自然也下降了。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东北粮的外运出现了点问题。
之前东北玉米外运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火运运费大幅下降,山东华北又出现了质量问题,于是东北玉米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但随着外运增加,车皮也开始变得紧张,汽运价格也上涨了,所以东北玉米外运就不那么顺畅了。
一边本地挺价,一边东北粮没来,山东深加工就只能提价促粮。
但是很明显,这种上涨不会持续太久,很大概率又是“三天乐”式的行情,因为现在山东也不是无粮可卖,而贸易商也还没有大建库的心理,所以大量的玉米还是要涌向深加工。
另一方面,部分外运的东北玉米已经在装运的路上了,只要一到货,上量肯定又要再增上去。
所以山东上涨的时间不会太久。
另一边东北玉米下跌,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正在卖粮高峰期,只要有利润,基层卖粮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
另一部分原因也是运力紧张以后,东北玉米外流的速度放缓了,而东北今年又丰产,所以丰产地区的卖压也就更大,玉米自然也就跌跌不休。
并且短期来看,东北玉米的局面不容易缓解。
虽然说外面的需求也在增加,粮库也开始收购了,但东北毕竟是玉米的主产区,占全国玉米收成的近4成,而今年丰产压力又大,卖压过于集中,所以一时半会儿难有明显好转。
部分地区有所抬头主要也是因为玉米质量不稳定,部分地区粮库收购难度增加,所以就出现了提价收粮的现象。
但这只是区域性的,并不能以此就推论是整个东北玉米要涨价了。
东北玉米短期涨不动,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贸易主体们也还没有要大建库的意思,普遍还在观望。
之前我们分析过,今年市场对于后期玉米的预期是比较看好的,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看好,反而导致更想在眼前把玉米的成本压得更低。
而目前市场对于玉米何时见底有两个预期:
一是政策端突然释放明确的见底信号,比如玉米开启增储。
二则是玉米价格达到或接近去年的低点。
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都没满足,所以贸易主体不但还没有出手的意思,而且还都在等着11月份的新一轮卖粮高峰呢。
所以东北玉米还没有到出头的时候,还得继续熬。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