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饲料或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保存不当的饲料原料或饲料中。霉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其最适相对湿度为70%~90%。在大部分地区,5~9月各地平均气温大于20℃,平均湿度大于70%。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毒害主要表现在免疫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紊乱、致癌致畸、消化系统损伤、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家禽最直观的影响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从而使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Liu等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40μg/kg黄曲霉毒素B1(AFB1)时,肉鸡1~21d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赵丽红等使用被AFB1污染的玉米,呈梯度的替代正常玉米饲喂蛋鸡,发现蛋鸡产蛋率随着污染玉米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
郭晋丽等饲喂蛋鸡呕吐毒素剂量为10mg/kg的饲粮,发现产蛋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蛋形指数也显著高于呕吐毒素低剂量组。
家禽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的敏感性较低,但饲粮中ZEA含量较高时,雏鸡的第二性征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表明,ZEA能够使家禽生殖道囊肿,泄殖腔外翻,输卵管肿大。Danicke发现ZEA会引起蛋鸡鸡冠肿大,卵巢萎缩,对产蛋率有极显著的负面影响。

霉菌毒素之间还存在协同效应,其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毒性大于两种霉菌毒素单独存在时毒性的叠加,张辰悦的研究表明,用轻度霉变的玉米替代50%正常玉米配制的日粮,产蛋后期试验组的产蛋率(68.55%)显著低于对照组(77.31%),料蛋比显著提高(2.42,2.74),试验第三周开始,产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