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当细菌死亡、破裂或受到应激时会释放到环境中,对家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家禽出现腹泻、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甚至死亡。要有效减少内毒素对家禽的危害,需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营养调控、免疫增强及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内毒素耐受能力
家禽肠道是抵御内毒素的重要屏障,肠道黏膜完整性和肠道菌群平衡可有效阻止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因此,维护肠道健康是减少内毒素危害的核心措施之一。
一方面,可通过添加饲料添加剂调控肠道菌群。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是常用的肠道调节剂,它们能在肠道内定植繁殖,与有害革兰氏阴性菌竞争营养物质和附着位点,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同时,益生菌还能分泌抗菌物质(如细菌素),降低肠道内有害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益生元(如低聚糖、菊糖)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它们不能被家禽自身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繁殖,间接抑制有害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另一方面,需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支持肠道黏膜发育。肠道黏膜的修复和更新需要蛋白质、氨基酸(如谷氨酰胺)、维生素(如维生素 A、维生素 E)和矿物质(如锌、硒)等营养成分,例如谷氨酰胺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促进肠道黏膜细胞增殖,增强黏膜屏障完整性;维生素 A 可维持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肠道通透性,阻止内毒素进入血液。因此,在饲料配方中需合理搭配这些营养物质,确保家禽获得均衡的营养,增强肠道对于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减少内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饲养环境、饲料管理、肠道健康、免疫增强和药物使用等多方面措施,构建全方位的防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家禽的品种、日龄、生长阶段和养殖模式,灵活调整防控措施,定期监测禽舍内毒素含量和家禽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降低内毒素危害,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