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的光照管理!

2025-11-11来源:水禽信息网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光照的管理很容易被忽略。育雏期,如光照不足,会导致鸭子找水找食困难,而影响早期体重与发育。中后期光照强度过强易引起鸭子兴奋惊群、啄羽啄肛等问题。长时间高强度的光照,肉鸭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恢复,对鸭子的抗应激能力、抗病力、饲料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要说说肉鸭光照的管理,供大家参考。

  光照强度的管理

  一、第一周光照管理

  我们在生产上常遇到的问题是光照强度普遍不足,昏暗的光照极易引起下面三方面的问题:

  1:光照昏暗影响鸭苗开口效果,导致育雏期频繁出小鸭弱鸭,育雏周末体重不达标。雏鸭在早期视觉功能不完善,对光线感应能力较差,需要较强的光照强度方能尽早的寻找到饮水与饲料。实际生产中很多棚舍采光较差,棚内昏暗,鸭苗进棚后无法快速自主的找到饮水与饲料,而随着育雏温度的升高极易出现脱水、干爪的状况,导致育雏淘汰增加,育雏体重过小,影响全程出栏成绩。

  2:光照昏暗影响雏鸭正常活动,不利于生长发育与卵黄吸收。明亮的光照能有效的促进刺激鸭子的运动与觅食行为,昏暗的灯光会抑制鸭子的活动和食欲。在育雏早期应提供充足的光照促进刺激鸭子运动与采食,较多的运动与采食饮水可以促进胎粪的排泄与卵黄的吸收,以及组织器官的快速发育。

  3:光照昏暗易加重应激加重生理性扎堆。鸭子属于群居性偏神经质动物,受到惊吓不适后极易聚堆。一日龄雏鸭经历了出壳、捡雏、运输、卸苗等重重强应激,进入新的棚舍环境,在适应新环境之前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应激状况,出现神经质般的生理性扎堆。而明亮的光照与合适的温度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应激反应,给予雏鸭充分的安全感,减缓生理性扎堆的危害。

  二、第2周光照管理

  进入第二周鸭群已经完全适应了棚舍环境,进入了快速生长发育期,光照强度应适当降低,以避免光照强度过高导致鸭子过度兴奋。

  三、第3周光照管理

  进入第三周应进一步降低光照强度,给予鸭群一个安静的环境,以适应快速的生长发育,促进增重,减少互相影响,避免啄癖发生。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棚舍条件不同,使用灯具及照明方式的不同,导致很多养殖户朋友找不到统一简易的光照强度标准来使用。我们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做成表格的形势供大家参考。

  光照时间管理

  一、控灯操作

  1-3日龄24小时光照,3日龄后逐步控光,每天增加半小时黑暗时间,至22小时光照到30日龄。30日龄后每天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到24小时直至出栏。

  控灯操作:夜间待鸭群采食充足,饮水基本结束后进行控灯操作。开始前2-3天可分多次操作,每次闭灯5-10分钟,逐步增加黑暗时间,直至鸭群适应黑暗。

  二、控灯的益处

  1、预防断电等强应激让鸭群适应黑暗环境,提高抗应激的能力,特别是预防突然断电及恶劣天气引起的惊群应激反应。

  2、促进恢复,提高抗病力给鸭群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可提高鸭群的抗病力与饲料转化率。高能量高蛋白饲料+高密度养殖+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的吵杂环境,使鸭体各器官功能始终处在亚健康的亢奋状态。适当的黑暗安静状态能促进各脏腑的发育及修复,清理排出毒素异物,分泌免疫因子,增强抗病能力。

  3、提高饲料转化率于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的自我清理与修复。加速呼吸道、肠道疾病的恢复,促进采食,提高饲料吸收转化效率。

  光照管理需注意的几点

  1:光源要稳定,系牢灯泡,晃光易导致鸭群精神紧张兴奋不安。

  2:光源宜距离鸭眼睛1.5-2米为宜,过低易产生聚光效应,光照分布不均,光源利用率差,影响鸭群分布与活动。光源过高光照分散,光照强度达不到,影响鸭群采食饮水。

  3:光源间距约为其高度的1.5倍。

  4:上料期间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促进鸭群食欲,提高采食量。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