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1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08月11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08月11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8月11日猪评:猪价继续下调出栏积极性增加


专家:政府应多手段调控猪周期 否则猪将再飞上天
供给不足导致此轮猪价上涨 还会再飞一会儿
欧盟母猪价格下滑减缓
虽然春季时欧盟的母猪价格获得稳定,但是从6月中旬开始,自2013年夏季即已开始的下滑趋势又重新恢复。
6月中旬,德国的母猪价格已经恢复至1.05欧元/千克,和年初价格相同,虽然这一价格仍低于2015年至今的最高水平。
在7月的第一周,母猪的价格降到了0.97欧元/千克,而在7月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这种价格模式和欧盟育肥猪市场的模式类似,育肥猪市场的价格在6月份的最后两周里出现大幅下滑之后趋于平稳。
以英镑计算,德国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82便士跌至最近一周的68便士,原因是欧元兑换英镑走弱。
德国的价格一般会影响到英镑价格,虽然通常而言英镑的价格会更低一些,另据报道显示,德国国内的价格也出现类似的下滑,降至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荷兰的价格走势紧跟德国的价格趋势,截至6月28日一周的价格从75分降至72分,自此后的整个7月份便保持在了后者的水平。
丹麦的价格趋势亦是大同小异,截至7月12日的3周里从70分降至64分,而在7月的最后两周里又升至67分。虽然4月份出现轻微下滑,法国母猪的价格从年初开始基本处于上升的趋势,这和其他国家形成了对比。
2015年年初,法国的母猪价格是78分,在7月份达到98分的年度最高水平之后达到平稳状态,这意味着法国的价格异乎寻常地高于德国的价格。这反映了法国生猪市场的强劲形势,价格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上升的趋势。
猪价暴涨的隐患:下跌地雷8月响起?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这句玩笑话如今变成了现实。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出现“飞涨”态势,省物价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我省生猪平均收购价从3月底每公斤12.2元,涨至目前的每公斤19.1元,短短4个多月时间上涨逾五成,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价。
专家表示,在猪肉消费淡季生猪收购价不断上扬,说明目前供应相对紧张。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大型企业进军生猪养殖业的较多,这必将又造成新一轮的供过于求。
疯涨的猪价:四个多月上涨超五成
吴小娣是进贤县的生猪养殖大户,最近疯涨的猪价让他喜笑颜开,“最近的猪价已经达到2012年以来的新高。”一个星期前,他卖了一批猪,出栏价是每公斤19.1元,一头猪能赚600多元。而在几个月前,他还向记者抱怨猪“太不值钱”,一头猪要亏两三百元。
“涨也看不懂,跌也看不懂。”养了20多年的猪,吴小娣觉得越来越摸不准现在“猪市”的脉搏了,每年的夏季都是猪肉消费淡季,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年猪价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涨。省价格监测部门的数据显示,我省生猪收购价由6月底每公斤15.8元涨至7月底的18.26元,同比涨幅逾三成。在8月6日,全省生猪收购价上升到19.1元,而在今年3月底,这一价格仅为12.2元。短短4个多月时间,涨幅超过五成。
自2013年12月猪价进入下行通道以来,涨涨跌跌中,这一轮的“猪周期”走过漫长的20个月。去年1月,我省生猪出栏价大幅下跌,养殖户开始出现亏损,一直持续到7月,才得以扭亏为盈。
吴小娣说,他的养殖场年生猪出栏量达到近4000头,去年亏损了近200万元,四处举债才得以把养殖场维持下来。春节前后本是猪肉消费旺季,但今年猪价却逆势下滑,在2月份养殖户又陷入了亏损的泥沼。直至今年4月,生猪价格停止持续下跌颓势,出现明显回升,养殖实现扭亏为盈。
“现在的利润,是建立在去年的亏损之上。”吴小娣说,这一波的行情应该能够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只要猪价能够维持在每公斤16元以上,一头猪就还有两三百元的利润。而省价格监测部门分析,今年8、9月份将是生猪收购价的高点,10月份以后生猪收购价将会逐渐回落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生猪收购价会略升,明年春节后,生猪收购价将会逐渐走低。但如果今年下半年发生难以防控的重大生猪疫情,或是进口生猪量过大,将会提前打开生猪收购价下跌的通道。
难掩的隐忧:扩张埋下下跌“地雷”
最近两个月,吴小娣看到不少去年歇业的猪场,又开始重起炉灶;几个月前,种猪场的母猪无人问津,如今“一猪难求”。这一现象让他心生警惕,“新进入的产能将在明年下半年集中上市,看来后年又要‘拼刺刀’了。”
进贤县是我省的生猪养殖大县,连续8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然而,从去年上半年起,吴小娣眼看着周边一家家养猪场消失,一些散户欠了一屁股的饲料款,只能外出打工还债,也有年出栏量上千头的规模养殖场退出另谋“钱途”。
自去年初至今年5月,生猪收购价一直较为低迷,有12个月的时间生猪收购价均低于每公斤13.6元成本价,不少中、小生猪养殖场资金链断裂倒闭。不少大型生猪养殖场提前加速能繁母猪的淘汰,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一些排污难以达标的中小养殖户退出,致使生猪存栏量偏少,供应相对紧张,这是最近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猪价高企导致养猪场补栏积极性大增,也引发了省有关部门的忧虑。省价格监测部门分析,今年5月份前,我省有近一半的生猪养殖场缩减了养殖规模,目前高企的生猪收购价必将促使其加速补栏。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养殖周期一般为6至7个月,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如果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过大,当生猪收购价高涨时,都会有大量的热钱和大型企业进军生猪养殖业,这必将又造成新一轮的供过于求,使生猪收购价下跌。
对于这种现象,吴小娣既忧虑又深感无能为力,像他这样的规模养殖户,想退出并不容易,“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少养了,猪场就闲置了,万一猪价上涨又赶不上行情。如果猪价下跌,就只能硬撑着。”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弃“国情”借口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计委将在2015年底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届时,我国过去30年间由各部委制定的4934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缩减到1061个,数量减少为原先的1/5。卫计委同时加快了对重点和缺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至今累计公布49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食品安全标准问题。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披露出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标准问题无法回避。一方面,我国有着很多各种类型的食品标准,但是也存在着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食品管理标准更新滞后,部分标准长期止步不前,有些标准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现实。因此,清理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是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之举。
应当承认,目前我国的食品标准普遍较低,有的食品标准甚至还是沿用着十几年、几十年前的标准,甚至有的行业新制定的标准出现了倒退的现象。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散、乱、差、不科学等问题。仅就“散”而言,一套是食品卫生标准,另一套是食品质量标准,两套标准并行的结果是:按照一套标准监督检查合格的食品,按照另一套标准就有可能不合格;还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现行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1/4,个别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一些已经不再使用的添加剂或农药,还没有从标准中剔除,例如,现有的食品标准里还保留着一些已经停产多年的农药的限值标准。相当一部分标准的内容存在互相引用、沿用原有数据的情况。制定标准时你抄我、我抄你,缺乏科学分析和研究。很多新的食品添加剂或农药出现了,但制定标准的人也无所知,本应限定使用的用量和品种,但现在滥用情况严重,检测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所谓食品安全标准存在问题,既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利益博弈的因素。从利益方面来说,一方面,食品安全标准高低往往关系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标准定得高一点,有些企业就可能面临被淘汰,而定得低一点,准入的企业便多一些。另一方面,制定一个标准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及论证,费用不菲,而国家的补贴有限,往往需要企业额外资助,于是,一些标准的出炉便可能掺杂“企业意志”,其制定权极有可能被“少数人”、“少数企业”绑架,标准之争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利益之争。
食品安全国标体系的构建既关乎每个人的饮食健康,也关乎国人的生存质量,乃至“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减少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食品标准,清理现行标准、抓紧制定新的标准,增强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标准跟踪评估、接受全社会监督已成当务之急。
首先,要将标准体系放在专业化、前瞻化、国际化的视角去考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开门立“标”,集纳民智、悉听民意,要坚持独立的专业标准,更要广开言路、以公开透明的姿态完善标准的内涵与外延。
其次,要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矢志于扞卫公共利益,站在民生安危的高度从严立规,既不为个别企业的声音所左右,更不能被少数行业协会的话语霸权所绑架。要力戒“新规不如老规”的诡异,就要平衡好标准体系建立的“专家系统”,从制度设计的每个环节开始,让博弈在光明正大的平台上进行,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把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真正屏蔽在公平正义的标准体系之外。
再次,标准的制定应该摒弃“国情化”的借口。要真正让新国标体系科学、合理与公平并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乱象上演,必须将我国的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力避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自我降格和标准的“内外有别”。
编织“食品安全网”,“标准”无疑就是网格的一个个结点,只有结点清晰科学,整张网络才能稳固有力。有了完善的标准,才能在生产中有的放矢,在检测中切中要害,在执法中一针见血。由此,热切期待食品安全新国标体系能够真正为食品消费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安全之墙。
4个月涨四成 猪价“牛哄哄”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价格低迷期后,猪价终于迎来“牛市”。
春节向来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因为需求量大幅增加,每年此时猪肉市场都会出现供销两旺局面,猪肉价格也会出现上涨态势。而2014年、2015年春节期间,无论是生猪还是猪肉销售,都一反常态,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情形。价格的持续低迷,养殖户亏损加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养殖热情,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养殖或压缩养殖规模。
今年上半年,我市小规模生猪售价仍然处在偏低位运行,其中前四个月的出栏价还处在红色预警区(价格重度下跌区域),3月份更是出现了上半年最低价位每百斤575元。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下,人工工资、疾病防疫等费用却逆势上涨,拉动生猪养殖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受国际玉米、麦麸等价格上涨影响,饲料价格也一路上扬。据润州区某养殖户透露,仅6月份,麦麸就涨了0.15元/斤,目前达到0.78元/斤-0.8元/斤,为生猪养殖增加了刚性成本。
市场供求关系在4月份发生转变,猪肉价格开始触底反弹,一直延续至今。夏季本是猪肉消费的淡季,然而镇江生猪和猪肉价格却不断上涨。截至7月下旬,生猪平均出栏价为每百斤780元。至7月底生猪出栏价已经比3月的底部价格上涨35.7%。受此影响,目前猪肉平均售价为14.74元/500克,较6月平均上涨18%,比4月份平均上涨40%左右。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在影响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今天,养殖户仍然难以与市场有效对接,在整个养殖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只能根据市场行情确定养殖规模,对市场的分析研判迟缓,对市场风险的预估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仍较为薄弱。
价格部门认为,本次猪价上涨是市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价格低迷期后的恢复性上涨,仍属于规律性上涨范畴。一方面,由于猪肉市场尚未企稳,养殖户观望态度明显,生猪养殖短期难以迅速恢复;另一方面,当前正值夏季,处于生猪易患病季节,养殖户对各类猪疫怀有恐惧心理;第三,生猪养殖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全国范围看,近两年来价格低迷养殖户持续亏损,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市场猪源趋紧。鉴于多数居民对冷冻(储备)猪肉消费热情不高,多热衷于购买生鲜猪肉,再加上三季度中秋、国庆等节日性需求增加的影响,猪肉价格或将逐步走高,再加上四季度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的影响,预计猪肉价格将继续反弹并将成为影响CPI运行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建议,在帮助生猪养殖户提升养殖技术的同时,还须引导他们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形势,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而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讲,要利用当今信息传播便利的优势,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分析预警,为农民朋友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鉴于目前猪肉休价格涨势,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掌握储备等相关情况,必要时做好调度。(姚秀峰 周迎)
给泔水猪检测瘦肉精?能不能别闹了!

8月9日,第三期直播问政开播。
为什么木耳黑作坊存在一年多没人管?为什么“毒韭菜”能频现市场……9日,电视直播问政节目三度在济南电视台演播大厅麻辣开问,这期的问政主题是:问食品药品安全——谁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面对悉数到场的市食药监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五部门一把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场内外观众质询不留情面,主持人追问直接犀利。监管不力、部门间“踢皮球”,这些问题都被开诚布公地摆到了台前。毒木耳卖了一年多毒木耳刚被举报就跑了
9日上午10点,电视直播问政节目开播。第一条电视短片就向部门监管不力“开炮”:槐荫区袁柳庄附近一家很隐蔽的黑作坊,在加工黑木耳时,先向水中加入4袋白色粉末搅拌,再将木耳加入其中。
这家黑作坊生产的黑木耳主要卖到八里桥和七里堡两大批发市场,还有部分流向了周边饭店甚至小饭桌。经检测,这家黑作坊加工的木耳含有“硫酸镁”,会刺激人体消化系统,造成腹泻、胃疼等症状。但当食药监部门和公安食药环侦查支队工作人员根据线索前去查处时,黑作坊工作人员已将物证转移,连夜逃跑了。
部门回应>>黑作坊逃跑也将一查到底
济南市食药监局局长靳磊称,黑作坊隐蔽性非常强,市民的投诉举报是食药监部门查处黑作坊的一个主要渠道。市民可通过拨打“12331”和“12345”举报投诉。市公安局食药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李海补充道,此次接到举报后,公安干警配合食药部门组织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但遗憾的是,到达现场后相关物证、人员都已转移。下一步将传唤黑作坊所租房屋房主,了解相关情况,并专门安排派出所社区民警对整个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和摸排,一旦发现相关证据,坚决予以取缔。他建议市民在举报食药问题时,最好采取保密的方式,提供有效线索,争取一击就中。毒韭菜种韭菜用限用农药农民真不知咋用药?
现场播放的关于“毒韭菜”的短片让人触目惊心。在上半年全省食品安全监测中,济南韭菜农药残留最为严重,7个批次全都不合格。济南韭菜的主要种植地之一,太平镇路桥村的田间地头有许多使用过的农药瓶子,其中就有农药“毒死蜱”。
该村一名多年种植韭菜的村民吐露了实情。当暗访人员随口说出了一种抽检中监测出的农药“腐霉利”,没想到这位村民耳熟能详,并介绍起如何使用农药的经验,“这是一种杀菌剂,只不过使用的时间点不对。”村民说。记者了解到,韭菜有根须,一般农药不起效果,有些农民为降低成本会违法违规使用农药。该村民说,韭菜打药防虫,用量全靠个人经验,这种事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部门回应>>对村民宣传不到位,将安排专人监管
市农业局局长李季孝称,去年按照农产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农业部门禁止销售高毒禁用的农产品,并加大了对限用和能用农药的宣传。暗访短片中几种农药都是限用的,他承认对村民的宣传不到位,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农业部门将召开全市会议,宣传农药使用、监督农药使用。
李季孝称,为让更多村民知道韭菜如何使用农药,今年济南市招了445名农产品安全协管员,每个乡镇5个人负责监督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推广技术。
同时农业部门加强了抽检力度,市民一旦用农药,或者是农药超标,农业部门能够检测出,检测出后就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泔水猪藏身市区30年为何一直没人管?
在工业北路大辛庄幸福柳小区附近,经常有人用三轮车向这里运送泔水养猪。用泔水喂养的猪发病率比正常饲养的猪高30%到50%,泔水猪易染传染病,可造成人畜共患病发生。大辛庄附近一个养猪户表示,他们在这里养泔水猪已有30多年了,有人定期上门收购,王舍人镇畜牧部门还有人前来检测泔水猪是否含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主要是肾上腺类,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促进猪的增长,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这些泔水猪打上耳标后销往外地市场,每斤价格在7到8元。猪在五六十斤的时候就要做防疫、分栏,然后打耳标,为何短片中的生猪在出栏要售卖时才做检疫?
部门回应>>不符合要求的养猪场将全部取缔
历城区畜牧局负责人解释,根据《畜牧法》43条第二款的规定,未经高温加工的泔水不得用于养殖。从短片来看,现场有高温加工的器具,但具体情况还要现场查看。对于检疫问题,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按规范应该是防疫期间同时打耳标。我们回去要严格查处,加强管理,按规范管理好养猪企业。”
8月9日下午,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联合区畜牧局、城管局、食药局等相关部门一同来到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陈西村。“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在前期已经联合食药、环保、城管、畜牧等多个部门对这里的养猪户下了通知,要逐步取缔这里的养猪场。”历城区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村内查看了两家养猪户,这两家养猪户的生猪已经基本处理完毕,今后将不再养殖。对于辖区内是否还有其他这样的养猪场存在,已经安排各辖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将不符合要求的养猪场全部取缔。专家点评政府不能光等着市民举报和记者暗访
对于部门的回应,现场点评专家们却并不买账。山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指出,各职能部门首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不能被动执政,光等着大家举报,光等着媒体记者暗访,那是不够的。邓相超坦言,虽然济南多年前已提出网格化管理,但整个食药监系统监管人员才1000多人,想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监控是不可能的。监管部门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全覆盖,变被动执政为主动执政,才能避免监管不到位、监控不到位。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