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储让位新季玉米 收储打破弱势格局?

2016-10-17来源:《期货日报》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十一过后,为不影响新粮销售,有关方面逐步暂停临储抛售,本周仅投放14年临储玉米约226万吨,较前期动辄1000余万吨的投放量大幅缩减。但受新玉米上市冲击,成交依旧清淡,成交率仅为6.7%。目前超期玉米和13年临储玉米均暂停抛售,预计14年玉米抛储也将很快暂停,临储玉米逐渐淡出供应,市场已由新玉米接棒。

  中储收购消息支撑盘面,规模未定不宜过分乐观

  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内蒙古中储粮通知直属库及分库近日起启动2016年新粮收购工作,收购要求国标中等品以上,必须是2016年新产潮粮,各地收购价格分别为呼伦贝尔1300元/吨、兴安盟1360元/吨、通辽赤峰1400元/吨、锡林郭勒及以西1420元/吨,当前东北其他省区尚无相关明文通知,并且目前具体收储规模也没有定论。

2.jip.jpg

2.jip.jpg

3.jip.jpg

  本周,期货盘面闻风而动,玉米主力1701合约一改前期颓势,单周上涨50元/吨,涨幅达3.59%,逼近1450点。但投资者仍需注意,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收储规模,按今年整体玉米形势,若没有有关方面的硬性规定,恐怕中储收储规模会非常有限,即使中储、中粮、中航等几家往年收储主体收储量达到了往年规模,也仅能缓解而非解决东北玉米过剩问题,因此建议切不可盲目乐观。

  华北玉米价格走出“自己的节奏”

  由于天气和农民惜售等原因,十一期间华北玉米收购价格出现了大幅回升,其中华北玉米出现部分惜售现象,玉米价格出现一定反弹,其中山东、河南上涨40-100元/吨,涨幅较大。而本周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保持稳定,仅有山东涨20-60元/吨,华北黄淮地区整体收购价维持在1480-1600元/吨。

  从总量结构来看,华北产区玉米市场化程度高,自给自足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因此在东北玉米尚未大量上市且价格不明朗的时期,华北玉米走出了自己的节奏,但考虑到今年东北玉米的严重过剩情况,华北玉米未来依旧会受都东北玉米冲击。

  东北玉米上量有限看跌预期明显

  近期东北地区受降雨天气影响,玉米上量速度提升较慢,拍卖玉米逐渐淡出,再叠加中储收储消息的影响,整体收购价格短暂企稳,整体收购价格维持在1280-1540元/吨。

  由于临储政策取消,东北玉米收购主体发生变化,今年收购市场观望气氛异常浓厚,贸易商担心销路不畅不敢贸然收购,而用粮企大部分看空玉米后市,多为随用随采,并无储备意图,因此玉米需求明显不振。随着时间推移,大量晚熟玉米的将集中上市,目前看来天气情况较为配合,未来新粮上量将明显提速,因此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供需失衡恐将更为严重,东北玉米价格依然面临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纵然收储消息劲霸,收储价格也较为理想,但收储规模恐非常有限,同时东北大量新玉米上市还未上量,供应压力并未完全释放,压制玉米价格。因此虽然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但相关人士切不可盲目乐观。同时,目前利空也基本出尽,因此断崖式下跌亦难再现。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