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H5N6禽流感传播路径分析

2018-04-08来源:中国兽医发布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亓文宝教授课题组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6,H7N9和H9N2,其中H5N6为主要流行的亚型。
 
  进一步对H5N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除了一株H5N6处于2.3.2分支以外,其余都为2.3.4.4分支
 
  Journal of Infec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文章,华南农业大学廖明教授和亓文宝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规律以及传播路径,对防控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指导性意义。
 
  自201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H5N6亚型流感病毒以来,H5N6不断在我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家禽中爆发流行,并持续出现感染人的病例。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宿主分布较为广泛,除了感染家禽之外,还感染野鸟,猪,猫,狗等宿主。此外,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世界逐渐呈现扩散的趋势,目前已经在中国、越南、老挝、韩国、日本、英国等地区相继出现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并且其内部基因持续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发生动态重配现象。
 
\
 
  之前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是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南方地区禽流感病毒主要流行的亚型。但是,关于我国西南地区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却很少,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中亚和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并且靠近南亚一些国家,并且2014-2016年相继在我国的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出现H5N6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因此,对我国西南地区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刻不容缓。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亓文宝教授课题组自2015年初至2017中旬在我国云南和广西等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养殖场对鸡、鸭、鸵鸟、鹌鹑等动物进行持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到128份阳性样品。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6,H7N9和H9N2,其中H5N6为主要流行的亚型。
 
  进一步对H5N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除了一株H5N6处于2.3.2分支以外,其余都为2.3.4.4分支,有趣的是,H5N6病毒在感染人之前,环境中病毒的动力学较为复杂,内部基因出现了多种重配现象,其中包括PB2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重配,PB1与蒙古流行的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重配以及与H3亚型猪流感病毒发生重配。
 
  此外,通过对我过西南地区H5N6亚型流感病毒基因型分析,发现西南地区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其中包括G1,G2,G1.1,G1.2,G1.1.a,G1.a,G1.1.b等,其中在广西地区鸵鸟身上分离到的G1.1.b基因型与广西2016年底H5N6感染人的基因型相同,并且基因的同源性很高, 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能够在当地进一步发生重配进而跨宿主传播感染人。
 
 
  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我国西南地区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系统地理发生学分析,其中发现在西南地区分离的H5N6毒株与候鸟的迁徙距有相关性,2015年-2016年分离到的毒株内部基因与青海湖野鸟身上分离到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极高,并且PB1与蒙古野鸟来源的H10毒株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
 
  此外,2017年分离到的毒株内部基因与韩国日本野鸟来源的H5N6毒株亲缘关系很近,进一步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对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一步重配以及禽流感病毒通过候鸟的传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H5N6亚型病毒的持续增加以及地理位置范围的扩大,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范围继续扩大,从而降低对人的感染几率。
 
\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