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将进入扩大临床和生产性试验

2020-08-19来源:农业农村部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8月18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在前期完成候选疫苗株实验室和中间试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

  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环境释放试验阶段,将疫苗以10倍和100倍免疫剂量接种商品育肥仔猪、母猪,持续观察20周,接种猪均无明显体温升高等临床异常症状和病理损伤。商品育肥仔猪接种后生长发育良好,无疫苗病毒排放和水平传播现象。母猪正常发情、配种,无流产发生;妊娠母猪接种后无流产发生,均正常分娩,未观察到垂直传播;生产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介绍,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哈兽研于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河南和新疆等三个基地开展了疫苗临床试验,试验规模共计近3000头商品育肥猪。截至目前,免疫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免疫猪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猪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强毒进行攻毒,不同剂量接种组免疫保护率均在80%以上。
 
  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疫苗生产性试验研究,在黑龙江等地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力争早日完成相关试验,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安全证书申报和疫苗注册流程。
 
  去年8月哈兽研公布非瘟疫苗专利申请书
 
  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非洲猪瘟在全国肆虐,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国家也把疾病研究重心放在了攻克非洲猪瘟疫苗上。而作为畜牧业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哈兽研依然走在非洲猪瘟病毒研究的最前沿:

  2019年3月22日,《新发病原体与感染》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的最新成果,他们成功分离出我国第一个非洲猪瘟病毒毒株(Pig/HLJ/18)。
 
  2019年5月24日,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2019年8月16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于2019年4月26日提交发明申请专利,发明名称: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
 
  公告表示,经实验表明:获得MGF360-505R缺失和CD2V与MGF360-505R联合缺失的基因缺失病毒,均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毒株的100%免疫保护。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于2019年4月26日提交发明申请专利,发明名称: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发明人:步志高陈伟业赵东明何希君刘任强柳金雄。并于2019年8月6日申请公布。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