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周评:猪价急涨急跌 五一需求或阶段性增长
本周生猪价格为24.07元/千克,较上周上涨0.33%;猪肉价格为39.35元/千克,较上周下跌2.16%;仔猪价格84.89元/千克,较上周下跌2.22%;二元母猪价格为4355.37元/头,较上周下跌1.15%。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第3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为31.32元/公斤,环比下跌0.13%;4月第3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均价为31.33元/公斤,环比下跌0.35%。
生猪价格:养殖端与消费端拉锯,猪价急涨急跌。
本周生猪小幅上涨,吉林在11.60-11.90元/斤,较上周下跌0.11元/斤,辽宁在11.70-12.00元/斤,较上周下跌0.05元/公斤。北京在11.80-12.10元/斤,较上周上涨0.13元/斤。浙江在12.60-12.90元/斤,较上周上涨0.10元/公斤。新疆在10.90-11.20元/斤,较上周下跌0.03元/斤。四川跌至12.10-12.40元/斤,河北涨至12.10-12.40元/斤,山东涨至12.10-12.40元/斤,河南跌至11.90-12.20元/斤,广东跌至12.20-12.50元/斤。
猪肉价格:农业部、商务部监测4月第3周白条猪及白条肉批发价格下跌。受生猪价格反弹影响,猪肉批发价格上涨,但需求端依旧疲软,猪肉零售价格依旧偏弱。
仔猪价格: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仔猪价格环比下跌2.80%,较去年同期上涨11.60%,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86.46元/千克。据本网统计本周三元仔猪价格跌至84.89元/千克,仔猪供应增长,且生猪价格反弹行情持续性不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没有明显提高,仔猪价格持续走跌为主。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8.45,较上周下跌0.04。玉米价格为2.84元/公斤,较上周稳中略偏强,本周自繁自养盈利853.98元/头,较上周盈利增长9.42元。玉米方面:降雨天气的影响下,部分地区上量依旧处于低位,加工企业小幅上调收购价格刺激上量,持粮主体仍在观望,市场需求依旧低迷。4月份中国养殖饲用玉米将继续增长,主产区种植户及贸易商库存继续下降,同时,进口玉米及替代粮量总体呈增长态势,预计4月上半月玉米价格总体适度偏弱为主,中旬后期价格止跌回涨几率提高,月度均价环比适度下跌的几率偏高。
行情汇总:本周生猪均价环比微涨。养殖户与消费端拉锯,本周猪价总体上表现为急涨急跌为主,北方地区猪价的走势成为了全国猪价的风向标。因为目前的猪价不高,所以在上周末本周初猪价下调后,养殖户抵触情绪强,周中猪价再度反弹,但另一方面需求疲软,难以支撑猪价持续反弹,猪价上涨后很快又被打压。并且作为近期风向标的北方地区猪价上涨后与南方地区生猪价差收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倒挂的现象,调运优势明显下降外调量减少,周末北方地区猪价再度带头回调。预计短期内生猪走势不稳,随五一节的临近,屠宰企业会有一定备货,市场需求阶段性增长,利好猪价,不过还是要关注分区防控政策的影响。
猪肉供给将显著恢复 价格预计四季度回归常态
4月20日,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将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预计四季度猪价将会逐渐接近常态价格水平。在猪肉展望专题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称,预计全年猪肉投入产量将会接近5000万吨。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多重影响,2020 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下降,全年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较上年明显上涨,猪肉进口量 439 万吨,创历史新高。但目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朱增勇在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对猪肉展望进行报告演讲。
在会上,朱增勇表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首要原因是市场上猪肉供给增加。2021年1、2月屠宰量合计同比增加44.2%,供给明显恢复,“在2020年上半年,很多企业新扩建了大量的猪场,所以到了现在,这部分出产的产品将会加速释放,进入到市场。”
朱增勇还称,2020年10月底到2021年2月,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冻品流通受阻,在当时拉动了鲜肉价格,但现在这部分库存冻品也于3月初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现阶段,生猪产能在逐渐恢复,从4月开始,商品的供应量将明显增加,预计全年的投入产量将会接近5000万吨,第四季度以后整个生猪的猪价都会逐渐接近常态的水平”。
报告同样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2021年猪肉产量达到 4927 万吨,增加 19.8%。猪肉进口量预计为 380 万吨,较上年下降13.4%。2021年猪肉表观消费量预计为 5297万吨,较上年增 16.5%。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速将分别达 3.3%和 3.8%,2030年预计分别达到 7.13 亿头和 5998 万吨,分别较基期(2018-2020 年)增长23.5%和34.3%。展望前期生猪供给快速恢复,展望后期将稳中有增。
未来 10 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3.0%和 2.7%,展望前期猪肉供给量高速增长,展望中期增速将会显著回落,展望后期则呈现稳中略增。随着猪肉供给的恢复,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回升,但总体将会保持在 60%左右。2030 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预计将分别达到6098万吨和42.13千克。
报告认为,展望前期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长期看,受产能加速恢复影响,预计在 2023 年以后生猪供给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局面,2024 年后生猪价格或将再次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规模水平提升稳定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较上两轮周期显著下降。
国际贸易方面,国内供给恢复将带动猪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但成本竞争力差距支撑进口量仍呈现较高水平。展望前期猪肉进口量仍将在 200万吨以上,预计2025年回落至130万吨左右,之后总体保持 120 万吨。
养猪利润被双重打压 深度参与生猪期货是必然趋势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主饲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对于养猪业企业来说,价格风险管理对确保稳定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截至今年4月20日,已有7家上市公司宣布计划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除了去年公布的5家上市公司外,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计划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一年后,养猪利润被双重打压
自假期以来,生猪平均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猪的均价从放假前的35元/斤降到4月初的20元/斤,降幅达40%,超出了业内业外大多数人的预期。在期货市场上,从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生猪价格下跌了20%以上。
这种价格下降导致了主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进行的培育。猪的体重一直在增加。4月初,由于超卖现货,前一阶段的大量猪被提升,但标准猪仍有压条意愿。分析师表示,此外,在目前生猪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散户不愿意补小猪,他们的市场规模意愿相对较好。仔猪价格一路下跌,后期现货反弹后补仔猪意愿可能会提高。
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称,猪病疫情和大肥猪抛售对供应方影响较大,一方面造成供大于求压低价格,另一方面体重过低或过高的非标准体重猪屠宰价格明显低于标准猪,明显拉低价格。从消费方来看,春节后进入传统消费的淡季,终端商品疲软,屠宰厂运营率上升缓慢,生猪需求不强,最终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4月份,生猪价格很可能会出现年内低点。
同期,主要饲料价格同比上涨。浙商期货研究中心农产品高级分析师项博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玉米鲅鱼圈现货价格一度升至2940元/吨以上。随后,受小麦倾销、储藏等因素影响,现货价格有所下降。近期玉米现货价格反弹至2730元/吨,原因是深加工行业处于创业旺季。豆粕价格走势和玉米类似。东莞现货价格1月初为3830元/吨,之后震荡下行,现在在3300元/吨左右。
饲料成本占我国生猪养殖成本的57.2%。在双重压力下,养殖企业的利润自然远低于去年同期。最近几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也与此一致。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沐源、海达集团、奥农生物、大北农、新希望、金子含、华通等7家上市公司已公布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计划。去年下半年,正邦科技、天康生物、天邦股份、、金等部分上市公司也表示有意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大型企业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仍需磨合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业的主要利润受到生猪周期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占行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业内人士认为,生猪期货上市后,其价格发现和利润锁定功能将极大改变目前生猪养殖业的竞争格局。此外,今年年初市场对生猪价格下跌的预期较强,产业链上游生猪养殖企业的避险需求突出。今年1月8日生猪期货一上市,就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今年生猪价格的下跌,目前大多数现货生猪企业都有参与的热情,但实际参与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真正“异地”大规模生猪对冲的企业数量仍有很大提高空间。
一家生猪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大型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与饲料端相比,为了达到良好的规模套期保值效果,生猪期货头寸和交易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且今年以来生猪期货的溢价变化很快,与企业的预期相差甚远,也给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以说目前套期保值和套利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公司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团队,但是目前在生猪期货的套期保值方面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主要集中在对交易规则和流程的熟悉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整体来看,生猪期货上市时间较短,部分企业不熟悉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事实上,根据以往其他大型商品期货的经验,新品种从上市之初到真正实现套期保值功能,也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中国有2600万养猪户,其中99%是年产量不到500的中小型农户。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来说,成立期货团队的门槛有点高。
从今年的市场环境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的生猪价格,在这个价格位参与卖出避险的意愿不强。“屠宰企业生产加工周期短,毛利率低。目前的上市合同离交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价格判断很乐观,但判断准确率也是谨慎对待的,没有必要过早买入对冲。此外,非洲猪瘟等猪病疫情仍是恢复生猪生产能力的最大问题,水产养殖企业,尤其是单个养殖场的水产养殖企业,无法确定9月份后可投放的实际生猪数量,担心遇到猪病疫情后面临无猪可立的局面。
深度参与生猪期货是必然趋势
企业还是要努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参与套期保值,即使猪的周期很曲折,但最终还是会回归。未来,生猪养殖产业链深入参与生猪期货风险管理,稳定生产经营是必然趋势。熟练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比如现货价格共振在当前时间点较弱,屠宰企业可以在LH2109合约上做一定比例的9月份计划采购,进而实现锁定较低成本的套期保值效果。此外,生猪产业链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场外期权,结合不同衍生品的特点,以价格保险的形式实现有效的套期保值,达到稳定生产经营的目的。
在目前情况下,业内有人建议生猪养殖企业可以严格选择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套期保值价格。在综合考虑生猪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设定利润目标,选择合约月份和合约价格进行套期保值。
事实上,一些大型养猪集团,包括文股份、正邦科技、中粮集团等。曾参与生猪期货交易,或为进一步深度参与积累经验,或申请套期保值交易以测试水风险管理。“我相信,随着市场对生猪期货认识的逐步提高和生猪期货参与者的日益丰富,生猪期货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上述行业人士的说法,未来的生猪期货不仅可以为生猪相关企业提供更加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还可以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合理安排未来的生产计划。建议生猪养殖企业关注生猪期货,积极参与套期保值或生猪“保险+期货”业务,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抵御未来生产经营中的市场波动风险。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