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行业“量价”周期性规律剖析

2021-09-30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高翔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导语】通过对历史数据变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发现并总结该行业的周期性特点,进而通过周期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本文旨在挖掘白羽肉鸡价格与供应面数据的周期规律,进而预判2022年国内白羽肉鸡市场的价格动向。
 
  国内白羽肉鸡价格的周期性变化
 
  驱动白羽肉鸡市场形成价格周期的根本原因在于,养殖周期(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导致产能的变化。从长周期来看,白羽肉鸡价格有3年左右的由上涨到下跌的长周期性变化特点。由于父母代市场调整的灵活性以及商品代养殖周期较短(6周左右),可通过提前淘汰或换羽父母代种鸡来调节短期内商品代市场的产能,进而使得白羽肉鸡价格出现“一年涨、一年降”的短周期变化特点。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3-2017年出栏量逐年递增,导致肉鸡价格从高点4.28元/斤降至3.25元/斤。2018-2020年又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毛鸡出栏量创新低,而毛鸡价格涨至历史最高点4.79元/斤。
 
 
  运用相关性分析可得出,2013-2021年白羽肉鸡价格与出栏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81,属高度负相关关系。即毛鸡供给量减少促使其价格上涨,反之则价格下跌。经卓创资讯测算,毛鸡年出栏量波动超过0.65亿只,则毛鸡价格相应波动0.10元/斤。
 
  因肉鸡养殖周期较短,通过出栏量仅能预测1个月后的毛鸡价格。对于年度周期的研究,需要向父母代延伸,进一步总结父母代市场的周期性特点。
 
  国内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的周期性特点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13-2021年白羽肉鸡出栏量与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相关性较强,基本上走势保持一致。其中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峰值出现在2017年(3412万套)、2020年(3372万套),而相对应的商品代毛鸡月均出栏量峰值同样出现在2017年(4.75亿只)、2020年(4.30亿只)。商品代毛鸡月均出栏低值出现在2013-2014年(平均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2676万套)、2018-2019年(平均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3117万套),尤其是2018-2019年。由于前端祖代、父母代种鸡质量出现一定问题,种鸡的产蛋率及受精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据卓创资讯调研,以上质量问题使种鸡产能缩减达到5%-8%,这也使得2018-2019年商品代毛鸡出栏量出现低谷。2021年1-8月商品代毛鸡月均出栏量同比仍有所下滑。
 
  根据父母代—商品代的产能传导周期可知,1日龄后备父母代种鸡需经历约34周(8-9个月)时间反应至商品代毛鸡出栏,则当年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能反映约一年后商品代毛鸡的出栏量水平。从图2中可以看出,2021年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达到近九年最高水平,2021年1-8月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虽同比略减,但仍处于偏高水平,卓创资讯预计2022年商品代毛鸡出栏量或有提升可能。
 
  根据周期预判2022年白羽肉鸡价格或同比下降
 
  从价格的周期性来判断,2022年白羽肉鸡价格或有同比下行走势。从种鸡的周期性变化来看,2022年上半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仍居高不下,对应商品代毛鸡出栏量略显充裕,供应面利空市场。根据白羽肉鸡价格与出栏量呈负相关的特点,预判2022年上半年白羽肉鸡价格偏低运行。需求方面,国内新冠疫情仍是突发因素,疫情对消费端的影响依然存在,且生猪产能仍处于相对高位,2022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处于周期的低位,肉鸡在替代方面已不具备价格优势,同样利空市场。综上所述,2022年白羽肉鸡价格或同比下降。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