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4-22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猪评:猪价持续明显拉升 但涨幅较昨日收窄(2022年4月22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2年4月22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上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4.3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2.72%。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4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2.75%;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0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2.61%;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66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2.93%。

  图表:2022年4月22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11.png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33.png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继续明显上涨,不过涨幅较昨日有所收窄,广东地区均价破16元/公斤,短短一周时间猪价上涨近2元/公斤,并接连破13、14元关口。今日下午4万吨储备冻猪肉将进行竞价收储交易,继续提振市场情绪,且目前距离五一长假也仅剩一周左右的时间,市场情绪比较高昂。但是我们认为,现目前猪价不存在持续大幅反弹基础,近两日回调风险在逐步加大。五一节新冠疫情形势也尚不明朗,为应对人员流动给防疫带来的压力,近期部分省市防疫政策进一步加码,五一节期间消费仍难有较大好转。


生猪市场“涨”声响起 业内:警惕或是“昙花一现”


  生猪市场现“复苏”迹象,现货、期货价格均涨至阶段性最高点。新一轮“猪周期”的上行通道即将开启?多位猪企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次的价格涨幅超乎了行业内的预期,也给了养殖端“撑下去”的信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产能上看,能繁母猪存栏基数仍在,当前生猪产能仍处于阶段性高点。

  似有复苏迹象

  近日,生猪市场似乎出现了多种“复苏”迹象。现货方面,中国养猪网监测数据显示,4月18日,生猪(外三元)价格达到13.02元/公斤,为2月10日以来最高点;期货方面,4月18日、19日,生猪期货各合约全线上涨,主力合约创3月10日以来的最高点;股市方面,4月18日,生猪板块中多数上市猪企股票也止跌反涨。

  “这次的上涨幅度超乎了行业内的预期。”国内某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据我们调研,目前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各个区域内的集团企业的实际出栏量都减少了,供应的短期减少带动了这轮价格的上涨。再者南方区域提价明显,对全国价格上涨有所带动。”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李明认为,从供给端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调运带来一定影响,养殖端生猪出栏存在一定困难,生猪的供应量有所减少。从需求端来看,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存在消费加速复苏情况。养殖端在亏损的情况下,一直没有采购仔猪,当前的仔猪缺口也逐渐表现出来,这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涨。

  当前的生猪价格上涨也令深陷亏损的养殖端“缓了一口气”。吉林省合诚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那文祥也对记者坦言,这次生猪价格的上涨能涨至养殖端成本线附近。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涨价对养殖端的亏损具有小幅度的减亏影响,但还是要看这次生猪价格上涨的持续时间,如果持续的时间短,对养殖端仍不会有大的改善。

  上行通道开启尚早

  生猪市场复苏迹象初显,行业内纷纷猜测,今年二季度或是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新一轮“猪周期”的上行通道来了吗?

  短期的生猪价格反弹尚难说明新一轮“上行通道”的开启。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对记者表示,从基本面情况来看,生猪市场的供给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生猪价格的短期反弹令养殖端较前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栏情况,或进一步增加未来市场供给压力。供给端对生猪价格的抑制作用仍将限制猪价上行,这次的生猪价格上涨并不具备趋势性上涨动能。

  在4月20日举办的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3月养猪陷入了亏损。近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多亏了153元。

  杨振海表示,根据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有利因素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希望养殖场户既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产能去化加速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

  据杨振海介绍,一季度出栏生猪1.9566亿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九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猪企并未放慢生猪出栏的节奏。根据多家上市猪企3月销售简报, 今年3月,多数上市猪企生猪销量环比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牧原股份作为目前国内生猪出栏量排名第一的生猪养殖企业,3月生猪销售598万头,超去年10月出栏量,创历史新高。“通过规模养殖猪企的出栏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规模养殖企业并未减缓出栏进度。”孔海兰说。

  “2021年,能繁母猪存栏高位导致生猪供给继续增加,长时间内生猪价格维持低位致使养殖端面临亏损及较大的资金、心理压力。目前,养猪业进入行业成本竞争期中,大家都在坚挺,产能去化速度还有待加快。”李明说。

  不具备成本以及资金优势的中型养殖企业或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孔海兰认为:“目前仍处于此轮猪周期的产能去化阶段,由于中小养殖散户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在此轮周期的亏损阶段,抵御风险的能力强于规模养殖企业;而大规模集团养殖企业出栏节奏并未放缓。由此可知,此轮周期淘汰的大概率将会是不具有成本以及资金优势的中型养殖企业。未来仍需关注这部分养殖企业的产能去化程度。”


央视财经:猪肉价格反弹了!接下来怎么走


  农业农村部4月21日发布,截至4月中旬,全国生猪价格已经连续3周小幅回升,结束了16周连续下跌的趋势,养殖场户亏损有所缓解。

  全国生猪价格连续三周回升,养殖亏损有所缓解

  今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96亿头,同比增长14.1%,但在消费端,春节后属于消费淡季,叠加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6.4%,餐饮业猪肉消费减少。

  一多一少造成了生猪市场阶段性供给过剩,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从年初每公斤16.6元,下降到3月份第3周的每公斤12.5元。3月下旬以来,在政府调控和消费回暖等因素作用下,生猪价格出现回升。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辛国昌:最近三周,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主产省份已经回升到每公斤13.8元,结束了之前的16周连续下降。

  辛国昌介绍,目前全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在每公斤16元左右,2月份出栏一头生猪亏损174元,3月份亏损327元。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辛国昌:现在的价格还没有回到保本价,离保本价还有一定的差距。亏损情况,如果按当前价格比三月份有所缓解,现在亏损二百多元,减亏一百多元。

  北京:政策收储拉动 猪肉价格反弹

  生猪价格小幅回升,市场上猪肉价格有变化吗?未来市场供需形势又如何?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4月21日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6.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上涨4.7%,比较上月同期上涨17.5%。

  北京新发地市场分析师刘通介绍,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累计挂牌四批次收储近16万吨储备,这项举措对肉价下滑的势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稳定了市场预期,猪肉价格开始有所反弹。

  从猪肉供应形势来看,国内生猪产能自去年7月份以来逐步下降,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区间,加之猪价已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进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猪价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辛国昌:随着五一、端午等节日临近,消费可能会增长,支撑猪价进一步回暖。从生产方面,因为五月份前后就是产量的高峰,那么产量增长也会逐步减缓,所以预计到三季度可能基本就会实现供需平衡。


新一轮“猪周期”将至?猪肉涨了两三元 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国家发改委近期监测到猪粮比价持续低于5:1,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并启动了收储工作。

  新一轮“猪周期”将至?猪肉价格要触底回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猪价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连日来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养猪行业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探市场:

  猪肉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两三天内每斤涨了2元至3元

  4月21日上午,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随机询问了多家猪肉摊主,摊主表示猪肉价格最近两三天每斤已经涨了2元至3元。目前,五花肉价格每斤11元到13元不等,排骨每斤15元左右,前后肘价格在每斤11元至12元之间。

  4月21日,济南市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猪肉摊主反映,最近两三天猪肉每斤已经涨了2元至3元。记者杨璐 实习生刘旋不过,摊主反映即便涨价,猪肉价格依然处于低位。“今年猪肉价格比往年便宜一些,比最贵的时候能便宜三倍,往年贵的时候能卖到每斤二十七八元。”

  猪肉价格上涨后,一位前来买肉的市民表示:“猪肉该吃还是得吃,涨了一点后的价格也没有说很贵。”

  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平台显示,4月18日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23元/公斤。4月21日,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猪肉(五花)平均价格26元/公斤,月环比上升3.85%。

  济南市2022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济南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8.4%,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36.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0.8个百分点。

  从省内其他地市看,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结果显示,4月20日该市猪肉均价12.34元/斤,环比上涨3.29%。

  来自滨州市发展改革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4月20日滨州市猪肉价格上涨。其中,精瘦肉平均14.51元/斤、排骨平均19.08元/斤、后腿肉平均12.06元/斤。五花肉平均13.86元/斤,较前一日价格上涨3.67%。

  济宁市价格事务服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4月20日,济宁市生猪(标准体重)出栏均价为6.5-6.9元/斤,环比(上周)上涨7.20%;济宁市零售市场猪肉(精瘦肉)均价为13.29元/斤。

  总的来看,近期山东生猪及猪肉价格偏强运行。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自3月底全省猪价阶段性触底以来,猪价呈现小幅反弹走势,连续3周回升。今年第14周(4月4日-4月10日)末,猪肉均价为23.40元/公斤,同比降低42.02%,环比回升1.30%。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4月21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4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

  多重利好:

  中央收储提振信心 第五批即将启动

  “猪价回升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物流、屠宰等供应链环节有一定限制,导致部分区域供给端收缩,叠加收储政策托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启动收储工作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波动,短期提振生猪交易信心,叠加部分屠宰企业逢低补库需求,给猪价带来一定支撑。”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分析认为。

  今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四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累计收储冻猪肉达15.8万吨。第五批收储工作即将于4月22日进行,此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4万吨。

  今年以来,因生猪产能充裕、需求偏弱,国内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8%。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和3月份生猪养殖陷入了亏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公斤。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

  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4月11日-15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63:1,连续8周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如后续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开展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抓紧收储,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猪价走向:

  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但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2022年一季度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一季度生猪深亏。生猪(按育肥猪平均体重110公斤)自繁自育盈亏成本线为18.49元/公斤,一季度养殖亏损659元左右;外购仔猪育肥盈亏成本线为17.79元/公斤,亏损约为580元。

  山东省畜牧总站分析认为,从后市来看,猪价反弹恐不可持续,存在冲高回落的压力。当前生猪整体供给仍偏宽松。据监测山东省规模猪场3月份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5.84%,环比增长2.57%。为此,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决策,保持适重育肥猪正常出栏节奏,保持能繁母猪产能总体稳定、不过度淘汰。

  当前,养猪行业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的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4月20日表示,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那么,新一轮“猪周期”是否将至?猪肉价格要触底反弹?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称,国内生猪产能自去年7月份以来逐步下降,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区间,加之生猪价格已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进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大大增强,母猪繁育效率也有所提升,特别是能繁母猪产能总体合理,后期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后,出现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那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齐鲁晚报)


猪价“一波三折” 新一轮猪周期究竟何时开启?


  2022年春节以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多地暴发,疫情封锁区域运猪车、饲料车运输受限,销区消费也接连受到影响。尤其是广东省政府4月13日首发本年度调运新政,通知自5月1日起,暂停省外屠宰用生猪调入本省。生猪调运站上风口,也成为生猪期价出现强势反弹的导火索。

  仔猪价格出现较大反弹

  仔猪市场采购积极性较前期有较大提升,反映了产业端坚决看好后市的态度,也激发了市场较为明显的做多情绪,对期货盘面形成利多。据统计,自3月起,四川乃至全国仔猪价格显现上涨迹象,进入4月后上涨势头愈发明显。四川15公斤外三元仔猪交易均价已由3月11日的422元/头涨至4月14日的480元/头,个别大场甚至已经涨至485—500元/头,而7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亦是同步上涨,当下7公斤仔猪价格报约335元/头。

  综合来看,近日生猪期价的强势反弹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疫情影响带动市场出现囤货的氛围;其二,调运检疫票的严格管理影响了生猪调运,导致南方猪价上涨,北方集团场跟涨;其三,当前生猪价格本身位于较低水平,前期持续压制之后,给予市场价格向上反弹的空间;其四,4月18日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基本回归正常保有量水平4100万头,支撑市场预期,尤其是对远月09合约预期好转支撑强劲。

  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2253万头,较2021年一季度末41595万头增长658万头,同比增长1.58%;但较2021年末的44922万头下滑2669万头,环比跌幅5.94%。一季度末,能繁殖母猪存栏4185万头,较2021年一季度末的4318万头下滑133万头,同比下滑3.08%;但较2021年末的4329万头下滑144万头,环比降幅3.33%。

  4月20日,各地屠宰厂宰杀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现货端来看,屠宰量的缩减一是市场对高价有所抵触,白条走货难度加大,订单下调,屠企主动减少宰量。养殖端,有部分企业考虑延后到“五一”之后卖猪,但多数企业仍是按照正常出栏节奏,没有调整出栏节奏。二是分割入冻库量调减。

  从历年屠宰量数据分析来看,未来几个月仍是生猪消费比较平稳的时间段。疫情会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生猪消费仍可参照正常的季节性,短期将面临屠宰降量与养殖延后的博弈。

  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以看出,生猪供大于需的核心逻辑不改,短期猪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或仍一波三折。短期建议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屠宰厂鲜销订单的变化,市场对于高价白条的接受度。由于未来5—8月也是养殖端出栏量环比下降时间段,需求端受疫情影响的变量是影响猪价的极大变量。二是养殖场是否考虑延后出栏等动作。


农业农村部:预计6月份生猪企业大概达到盈亏平衡点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4月20日举办的“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目前猪价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农业农村部预计6月份生猪生产大概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农业农村部将及时发布生产市场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督促落实生猪产能调控预案,切实稳定支持政策,尤其是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防止生猪产能过度下滑。


生猪产能、出栏均重2大指标齐下降,这回猪市反弹终于指日可待?


  随着第四轮中央收储的开启,不知不觉猪价已连续回升数日,虽然回升的幅度不是太大,但总比天天下跌好。

  而且当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猪价重新回到了“6字头”的位置上,部分地区甚至已“破6入7”,不过因为饲料价格已然上涨,所以当前养殖户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近日,猪市出现了“2个重要指标”的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个指标是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能。之前我们说猪市何时反转,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能繁母猪的存栏变化。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生猪产能大幅回升,至2021年6月份产能达到了高峰,即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达到了年内的峰值,即4564万头。也就是说,从7月开始,能繁母猪的存栏才开始从高位回落。

  然而这个回落和上涨不一样,回落意味着产能的淘汰,而通常只有在猪价过度下跌,养殖户深亏以后才会主动淘汰产能,因此这个过程十分艰巨。

  到去年11月时,经过连续5个月的回落,能繁母猪的存栏下降到了4296万头,也就是相比年内的最高点减少了268万头。但因为去年四季度猪肉消费连续出现了3波消费潮,因此拉动着猪价快速回升,但也因此使得产能的去化速度减慢。到12月时,产能不仅没有连续回落,反而比11月还增长了33万头,达到了4329万头。可以看出,去年生猪产能的去化幅度并不及预期,明显偏慢。

  而到了今年以后,因为春节的部分消费利好已被提前透支,因此春节消费并没有出现太明显的提振行情,而到春节过后,消费就更加低迷。再加上3月份疫情散发的影响,猪肉消费几乎降到冰点,猪价不断下跌,先后4次触发了中央收储。

  随着猪价不断触底,生猪产能进一步去化,截至一季度末期,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为4185万头,相比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进入到了产能正常波动区间。

  第二个指标是生猪出栏均重降低。

  通常来说,生猪出栏均重降低意味着生猪出栏周期缩短,养殖户为减少亏损,提前出栏小体重猪,同时也相应地为后续猪肉市场供给减小了压力。因此,我们之前在判断猪市反弹的指标时,生猪出栏均重也会被视为一个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养殖户对猪市的看空情绪。

  答案是恐怕未必。

  原因一:能繁母猪产能虽然恢复到了正常保有量波动区间,但是市场消费端也同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在正常保有量下,因为消费的走低,产能可能仍会偏高。

  再加上虽然当前产能回落至正常区间,但能繁母猪的产能对应的是后续9-10个月的生猪市场的变化,因此之前的惯性增长仍然会反映到当前的市场上来。这也意味着,虽然产能回落,但当前的出栏量却未必会少。

  并且市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能繁母猪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时,可能才意味着猪市该“拐”了。

  原因二:出栏均重虽然下降了,除了养殖户加快出栏淘汰的因素以外,更多的原因是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市场对于大猪的需求十分低迷,无论从养殖成本还是市场需求来说,大猪甚至正常的标猪都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早出栏、少赔钱。

  所以最终猪市到底何时反弹,不能光看产能端,还要看消费端。尤其在当前情况下,产能去化的幅度已越来越窄,因此市场更多的变数转向了消费端。只有当生产端和消费端联动时,猪市才有望迎来真正的反弹。


生猪:跨越波涛 未来可期!


  今年春节后猪价持续弱势运行,4月起猪价持续上行,主要销区报价超过15元/千克,河南产区报价也较最低点上涨近2元/千克水平。似乎目前的生猪现货价格转入上行状态。期货盘面上,4月18日,LH2205合约收盘13400元/吨,结算13115元/吨,单日涨幅5.51%;LH2209合约收盘17910元/吨,结算17440元/吨,单日涨幅7.34%。其他合约也出现较大幅度上行,整体盘面近期走势跟从现货强势运行。

1.png

  近期现货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情绪引起的需求挤兑,在疫情的保供囤货需求下,屠宰企业和贸易商有较强的备货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参考前期的能繁母猪和存栏生猪变化状况,市场存在后期生猪出栏量会逐渐减少的预期;再有自2021年6月后行业进入全面亏损的状态,中间虽然因为季节性需求恢复有所喘息,但春节后行业再次进入深亏状态,养殖端抗价看涨情绪较强,现货态势启动后情绪助推现货短期内偏强上行。

  一、产能基础状况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4268万头,截止到一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已降至4185万头,环比减少1.9%,同比降低3.08%,目前养殖端产能去化速度在今年明显加快,当前能繁母猪保有量为正常保有量102%,处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产能的有序核减基本完成,能繁母猪已降至平衡水平。生猪总统存栏42253万头,较2021年底下降5.94%,同比增加1.46%,从产能基础上看,生猪存栏可能后期逐渐趋稳,较去年来说母猪决定的产能基础逐渐去化而更多反应当期供给的存栏量则可能表示今年的整体出栏量会较去年仍有约5%左右的增加。然而今年原粮供应带来的压力导致饲料养殖成本水涨船高,动物疫病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后期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使得目前的产能基础可能最终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出栏。但如果从总量来看今年的供给基础较去年并没有很明显的折损,明显的供给不足以及过高的价格预期可能并不合适今年状况。

2.png

  二、饲料生产状况

  畜禽养殖行业中饲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4月19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3月全国饲料生产情况。数据现实2022年3月饲料工业协会采样单位共计生产配合饲料2336万吨。其中猪饲料1011万吨,环比增加9.3%,同比减少2.2%,2022年一季度合计生产猪饲料3137万吨,环比减少12.12%,同比增加3.67%。饲料生产状况主要反映当期的存栏需求高低,3月饲料的环比增加主要是因为2月有春节影响下1月超前生产提前备货的情况透支了2月的生产需求,如果从整个季度均值来判断,3月的饲料需求其实是处在一个下降的状态。以生猪存栏来看1季度末生猪存栏4253万头,环比下降5.94%,同比增加1.57%,饲料方面则是环比减少12.12%,同比增加3.67%。本身饲料需求和存栏状况之间除了绝对的存栏量之外,还有不同阶段猪多的组成情况。虽然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是仅针对会员单位的部分采样数据,但其变化趋势应当是与整体相一致的,环比数据降的大范围减少说明今年1季度的持续亏损情况导致产能方面确实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核减,而同比数据的增加则不仅是来自存栏量的同比增加,同样饲料方面的增加的幅度更强的情况也表示目前生猪存栏结构上,中大猪的存栏比例可能相对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后继出栏状况可能较去年有一定的减少,或许到四季度可能才会得到改善,但四季度从消费上看本身就是一年中的消费旺季,即使出栏改善可能当期的消费需求增量无法完全覆盖情况下改善也难以显现。

3.png

  三、猪肉供应状况

  关于猪肉的供应状况,配合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季度经济数据。2022年1季度猪肉产量1561万吨,环比增加13.20%,同比增加14.0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季度我国进口猪肉42万吨,环比减少38.98%,同比减少64.2%。猪肉的合计供给量为1603万吨,环比增加10.72%,同比增加8.09%。换言之基于前期的产能态势来说,目前猪肉的供给量还是相对较高,即使是同比前期的供给状况,今年1季度的供给量也处在相对高位,而今年1季度在需求方面并没有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较好态势,以代表家庭日常消费的农贸市场批发数据为例,今年1季度合计走货20.37万吨,环比下降32.11%,但同比却升高9.44%。但本身2021年年初生猪/猪肉产能处在恢复待兑现时期,猪肉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其实对消费也产生明显抑制。至少从猪肉价格上看,猪肉均价同比下降51.57%也说明今年需求状况确实延续了较好的家庭需求但受到疫情影响餐饮业、服务业需求可能一时也难以恢复。

4.png

  另一方面海关总署的数据除了指向前文所述的猪肉进口出现明显下降之外,全部肉类的进口其实都有明显下降。1季度肉类进口合计167万吨,同比下降36.5%。其中猪产品(猪肉+副产品)同比下降53.5%,再一个禽类产品受到美国禽流感的影响进口整体下降24.1%。况且目前全球的养殖成本因为粮食供给和疫情持续问题都有明显升高,今年很难出现去年那样一个供给大年而产能不佳的状况,今年国内猪肉甚至肉类的供应基础可能更加依仗国内的产能态势。因此维护国内产能的稳定其实也是今年政策的重要导向,因势利导方有成功根基。

  四、小结

  虽然从整体供需看疫情平息后消费需求进一步恢复,叠加前期去化产能的显现猪价有上行基础,但是从供需状况变化的节奏上看当前的上涨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持续性。现阶段疫情的影响一方面是削弱了国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养殖行业的持续低迷以及国外成本增加导致的进口大幅缩减,今年基本没有恢复的可能。如果单纯去看猪肉供需的年度态势今年的生猪价格肯定是有上行的基本面基础,就像农业农村部专家在4月2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观点:“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年的产能基础其实从前面能繁母猪的去化进度上就反映出从供给过剩到宽松平横的一个转变,那么或许在二季度中段后或许在三季度行业将会大概率回到正常的周期状况,过高和持续深亏的极端状况都会明显减少。目前原粮供给紧张且1-2个年度内可能都难以松动,后续养殖成本水涨船高,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建议还是以整体的养殖成本作为锚定的目标,高位类似前周期每头猪出栏获利300-400元,行业大概率回到正常周期的利润波动状况,但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周期可能会有所延长。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