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十五载:从地方种鸡场到行业龙头的进阶历程
(一)破土而出:从引种先锋到产业标杆
2010年8月10日,益生股份以36.06元收盘价于深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市值达38.94亿元,正式开启中国白羽肉鸡种源领域的资本化进程。彼时,中国白羽肉鸡市场中,70%的祖代种鸡依赖进口,而益生股份凭借自1990年起从美国引种AA+祖代种鸡的先发优势,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引种商。截至2025年,公司在祖代白羽肉种鸡市场的占有率达三分之一,商品代鸡苗覆盖全国十分之一的养殖场,业务范围横跨山东、河北等6大省,控股40余家子公司,构建起集“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989年,益生股份的前身烟台外贸种禽公司成立,在创始人曹积生的引领下,公司从一个小型种鸡场起步,专注于优质种鸡品种的引进与培育。1990年,公司从美国引进4000套AA+祖代肉种鸡,自此开启白羽肉鸡种苗业务的发展征程。在随后的十年间,益生股份持续扩大引种规模,至2000年,祖代肉种鸡进口量从1990年的4000套攀升至4.5万套,成为国内第二大白羽肉鸡进口商。
2007年,益生股份迎来关键发展转折点,当年引进祖代肉鸡17万套,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祖代鸡进口公司。2009年,公司进口量更是达到27.55万套,进一步稳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此后,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益生股份的祖代白羽肉种鸡市场占有率稳定在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商品代鸡苗市场占有率亦达到国内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益生股份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完善产业链布局。公司建立现代化孵化场,配备先进孵化设备,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在饲料生产方面,益生股份依据种鸡和肉鸡的生长需求,研发生产一系列专用饲料,通过科学配方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品质稳定,为家禽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管理层定力:深耕者铸就产业护城河
创始人曹积生持股40.82%,稳固担任控股股东,总裁林杰、副总裁郝文建等核心管理层均拥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历,从种鸡养殖到市场销售形成专业闭环。2024年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将核心骨干利益紧密绑定,彰显出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坚定信心。这种“懂行业、稳战略”的团队特质,正是益生股份历经15年周期波动的底层支撑。
曹积生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牧医系兽医专业,拥有丰富产业经验。1997-1998年间,在公司前身烟台外贸种禽公司濒临倒闭之际,他带领其他33名自然人以现金出资方式将原公司改制为烟台益生种禽有限公司,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曹积生还兼任中国兽医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分会会长、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等职务,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总裁林杰自2007年起在公司任职,熟悉公司业务及发展情况,全面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工作。副总裁郝文建自2002年后的10余年间负责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工作,2015年至今担任公司种禽营销部部长、营销总监、副总裁等职务,精通产品销售和服务工作,为公司市场拓展做出重要贡献。总裁助理左常魁自1999年负责公司生产现场管理,2018年至今担任公司种禽部部长、管理总监、总裁助理等职,熟悉公司生产相关工作,确保公司生产环节高效运行。郭龙宗历任山东益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副院长、院长,2020年1月至今任益生股份技术总监兼山东益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公司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2024年7月,益生股份回购105.79万股股票并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及总裁等高管积极参与该计划。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为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等,总人数预计不超过315人。该计划的实施,将员工利益与公司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充分体现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二、业务图谱:76%鸡收入扛鼎,多元化布局破局周期
(一)白羽肉鸡:种源优势下的“鸡周期”核心玩家
作为占比76.18%的核心业务,鸡收入始终是益生股份的增长引擎。公司培育的“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料肉比低至1.5:1,成活率超95%,成为中小养殖户的首选。2023年鸡苗销量达7.22亿只,较2020年增长48.5%,收入从14.36亿元跃升至29.8亿元,复合增速27.55%。尽管2025年受行业低迷影响,上半年鸡收入同比下滑16.48%,但其祖代鸡引种量仍占全国近三分之一,种源议价能力显著。
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是益生股份自主研发的品种,于2021年年底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认定。该品种由三系配套而来,具有产肉率高、肉品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适合平养、笼养多种饲养方式,既可以走活鸡,也可以杀白条鸡,特别适合在关闭活禽市场后替代三黄鸡进行屠宰加工。益生909的料肉比约为1.75,48天出栏体重约为3.5斤,相比817肉杂鸡,达到相同体重可提前三到五天出栏,经济效益显著。目前益生909自主定价,单价较817小白鸡贵7毛钱以上,但对客户而言,综合效益显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凭借益生909的优异性能,益生股份在鸡苗市场取得显著成绩。2023年公司鸡苗销量达7.22亿只,较2020年的4.86亿只增长48.5%,收入也从2020年的14.36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9.8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7.55%。然而,2025年上半年,受行业整体低迷影响,益生股份鸡收入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6.48%。尽管如此,公司在种源方面的优势依然突出,2025年上半年,益生股份的祖代鸡引种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强大的种源议价能力使其在行业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二)养猪业务:从补充到第二增长极的逆袭
面对鸡周期波动,益生股份于2016年切入养猪赛道,2024年猪收入占比提升至15.47%。依托种鸡培育经验,公司种猪业务聚焦“高繁殖率”品种,2025年上半年种猪销量同比增长65.4%,毛利率达25.51%,远超鸡业务9.78%的毛利率,成为抗周期利器。山东、云南等地的猪场扩建,正推动猪业务从“配套产业”向“战略支柱”转变。
2016年,益生股份开始涉足养猪业务,旨在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鸡周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养猪业务逐渐步入正轨,2024年猪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5.47%,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在种猪培育方面,益生股份依托其在种鸡培育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专注于高繁殖率品种的培育。公司引进丹系与法系等高繁殖性能种猪,这些种猪窝均产仔数能达到15-16头,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能做到31左右,性能出众。2025年上半年,公司种猪销量同比增长65.4%,毛利率高达25.51%,而同期鸡业务的毛利率仅为9.78%,养猪业务的盈利能力优势明显。
为进一步扩大养猪业务规模,益生股份在山东、云南等地积极扩建猪场。公司位于黑龙江和山东烟台等地的原种猪场已投入使用,位于黑龙江的祖代场及位于山西和山东威海的原种猪场正在建设中。全部种猪场投产后,原种猪存栏预计达1.2万头,年提供原种猪10万头;祖代猪存栏达1.5万头,年提供二元猪12万头。随着这些猪场的逐步建成投产,益生股份的养猪业务将从“配套产业”逐渐向“战略支柱”转变,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三、财务密码:净利润暴增962%背后的周期跌宕
(一)营收规模:从4700万到5亿的增长密码
2010年,益生股份刚上市时,归母净利润仅0.47亿元,在竞争激烈的农牧市场中,该数值并不突出。然而,到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5.04亿元,15年间实现累计增长962.12%,这一成绩十分亮眼。
在这15年里,益生股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挑战与波折。2013年,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白羽肉鸡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益生股份亦未能幸免,当年出现亏损。2017年,行业再次面临困境,环保政策加强、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使公司经营压力增大,再度出现亏损。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冲击,农牧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益生股份的业绩因此受到拖累。2022年,鸡苗价格暴跌,公司录得3.67亿元的巨亏,这对公司而言是一次沉重打击。
面对这些困境,益生股份并未退缩,而是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公司在种源方面拥有强大优势,是国内唯一拥有曾祖代白羽肉种鸡的企业,祖代肉种鸡约占国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这种种源优势使公司在行业中具有较高议价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例如,公司在2024年新建多处鸡场,这些鸡场的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能,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在周期谷底,益生股份总能迅速调整策略,实现反弹。2023年,随着市场供需关系改善,鸡苗价格回升,公司抓住机遇,加大生产和销售力度,净利润同比暴增247.34%。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公司“低成本引种+规模化生产”的抗跌韧性,也证明了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的能力与智慧。
(二)市值沉浮:从218亿巅峰到102亿的价值重估
2019年,对于益生股份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非洲猪瘟在国内爆发,对猪肉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白羽肉鸡作为猪肉的重要替代品,市场需求大增。益生股份凭借其在白羽肉鸡种源领域的优势,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市值冲上218.2亿元的巅峰,股价也达到37.88元。
然而,市场变化难以预测。随着白羽肉鸡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市场逐渐出现供过于求局面,价格开始下跌。截至2025年8月8日,益生股份市值回落至102.12亿元,较峰值蒸发53.2%,股价也降至9.23元。这一市值回落,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的调整,也体现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尽管市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从长期来看,益生股份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15年间,公司市值实现1.62倍的累计涨幅,这一成绩跑赢同期农林牧渔行业平均1.2倍的增幅。这显示出市场对其“种源龙头”地位的长期认可,也证明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在市场低迷时期,公司的种源优势依然能够吸引投资者关注,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
四、挑战与破局:后周期时代的三大战略支点
(一)引种多元化:打破美国垄断的全球布局
长期以来,中国白羽肉鸡种源高度依赖从美国引种,这使行业面临巨大的供应链风险。一旦美国发生禽流感等疫情,引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国内种源供应紧张。2024年,美国禽流感爆发,中国不得不暂停从美国引种,这给国内白羽肉鸡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益生股份展现出强大的应变能力和战略眼光。公司耗时3个月,成功打通法国引种渠道,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从法国引种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益生股份从法国引进9万套祖代鸡,占全国同期进口量的59.2%,这一举措不仅打破长达十年的法国引种空白,也为国内白羽肉鸡行业的种源供应提供新的保障。
除积极拓展国外引种渠道外,益生股份还加速自主育种步伐。公司自主研发的“益生909”“益生817”等品种相继通过审定,这些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益生股份计划到2026年,将自主培育种鸡的占比提高到30%,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从根源上降低国际供应链风险,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成本管控:智能化养殖重塑核心竞争力
在农牧行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益生股份通过建设智能化养殖基地,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成本有效管控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山东、山西两大智能化养殖基地的投产,是益生股份在成本管控方面的重要举措。这两大基地采用先进笼养模式,相比传统平养模式,笼养模式使单场效率提升20%,饲料成本下降15%。随着这些智能化养殖基地的投产,公司父母代鸡苗产能从1300万套提升至1800万套,产能的提升进一步摊薄生产成本。
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益生股份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商品代鸡苗单位成本同比下降8.2%,鸡业务毛利率仍保持在9.78%,这一成绩在同行中表现出色,充分体现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卓越能力。智能化养殖不仅降低成本,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资本运作:员工持股与产业链延伸双轮驱动
2024年,益生股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回购105.79万股股票,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发展紧密绑定。这一举措不仅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向市场传递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公司控股股东及总裁等高管积极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彰显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益生股份积极加码农牧设备、有机肥等配套产业。公司的畜牧设备收入同比增长76.66%,显示出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种源-养殖-设备-深加工”闭环,益生股份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效平滑单一业务的周期波动。在鸡业务市场低迷时,农牧设备和有机肥等业务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收入来源,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五、投资者视角:周期股的价值锚点在哪里?
(一)短期:鸡苗价格反弹窗口临近
2025年7月白羽肉鸡苗价格触底回升,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据相关数据显示,商品代鸡苗均价从2.5元/羽反弹至3.8元/羽,涨幅明显。这一价格反弹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随着前期种禽企业淘汰及换羽种鸡,鸡苗供应量在一段时间内大幅减少。进入7月,高温天气对种鸡产蛋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种鸡在高温环境下生理机能受到干扰,产蛋率随之下降,进一步减少鸡苗供应。而需求端,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升,鸡苗需求呈现回暖态势。叠加9月中秋备货的传统旺季因素,市场对鸡苗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这种价格反弹具有一定持续性。在供应端,种鸡产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鸡苗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而需求端,随着餐饮行业逐渐复苏以及消费者对鸡肉需求的稳定增长,鸡苗的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预计三季度鸡业务扭亏为盈,这将对益生股份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鸡业务作为益生股份的核心业务,其盈利状况的改善将直接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进而推动短期市值修复可期。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短期投资价值凸显。
(二)中期:产能去化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当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5个月呈增长态势,生猪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这致使生猪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在此市场环境下,益生股份的种猪业务却逆势扩张,彰显出强劲的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种猪业务收入增长128.73%,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益生股份在种猪培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引进丹系与法系等高繁殖性能种猪。这些种猪窝均产仔数可达15-16头,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可达31左右,性能极为出众,在市场上备受认可,进而使得种猪销量与销售额同步增长,利润亦大幅增加。
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小散户受市场竞争与环保压力影响,正加速退出市场,这为大型养殖企业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益生股份凭借其在种猪业务方面的优势,市场占有率有望从10%提升至15%。公司持续扩大种猪养殖规模,山东、云南等地的猪场扩建工程正稳步推进。黑龙江和山东烟台等地的原种猪场已投入运营,黑龙江的祖代场及山西和山东威海的原种猪场正在建设中。待全部种猪场投产,原种猪存栏预计可达1.2万头,年提供原种猪10万头;祖代猪存栏将达1.5万头,年提供二元猪12万头。这些新增产能将进一步巩固益生股份在种猪市场的地位,提升其市场份额。
种猪业务的逆势扩张不仅为益生股份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亦成为其应对猪周期波动的有效保障。在猪周期的起伏波动中,公司能够凭借种猪业务的稳定增长,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维持业绩的相对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益生股份的种猪业务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从中期视角来看,公司有望在种猪市场实现更大突破,达成业绩的持续增长。
(三)长期:从周期股向成长股蜕变的可能性
益生股份正稳步朝着从周期股向成长股蜕变的目标迈进。当自主育种占比达到50%时,公司将在种源领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降低对国外引种的依赖程度,从根本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益生909”“益生817”等品种已通过审定,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育种的占比。猪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降低鸡周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目前,公司的猪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种猪产能的逐步释放,猪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持续上升。深加工产品贡献10%的利润,意味着公司将成功拓展产业链下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来源。公司可对肉鸡和生猪进行深加工,生产各类肉制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一旦实现上述目标,益生股份将摆脱与“鸡周期”的紧密关联,成长为“种源+养殖+食品”的综合服务商。这种业务模式的转变将为公司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估值水平。当前公司1.2倍PB低于行业均值1.5倍,这表明公司股价相对被低估,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潜力的长期投资机会,有望在公司的成长进程中获得丰厚回报。从长期来看,益生股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值得投资者予以密切关注。
结语:在周期中沉淀,于变革中进化
15年间,公司市值增长1.62倍,这一数据看似并不十分突出,却深刻反映了中国白羽肉鸡产业从“引种依赖”到“自主创新”的变迁历程。益生股份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行业周期教材——既经历过引种断档的危机,也展现出逆势扩产的果敢;既有单季度亏损过亿的艰难时刻,也有半年利润暴增247%的辉煌成绩。对于投资者而言,深入理解益生股份的发展逻辑,便是掌握了中国养殖业“从周期到成长”的发展密码:在市场恐慌时布局种源,在行业过热时强化成本控制,这或许正是其穿越15年牛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