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Foodaily玲听
9月16日,欧福蛋业中国总裁刘文接受Foodaily玲听采访聊到产业未来时,表达了他对国内蛋制品加工的未来展望。
刘文:中国的蛋制品加工行业是目前非常火热的一个赛道。它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蛋制品加工企业,跟乳企一样,会受到蛋源的天然限制。所有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近消费者,比如都市型奶业,或者说都市型蛋业像欧福;要么靠近生产端,这种叫资源型、原料型产业。今天放眼中国,基本上每个省都有蛋制品加工厂,这个面已经铺开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这个状况,用翻天覆地我觉得也不为过。实际情况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来看几组数据:
目前蛋制品加工企业数量大概有70-80家,近几年每年新增至少5-6家,今年可能有近十家在建。今天的玩法和过去相比很不一样,新入局者都不是小打小闹,他们不是简单的农民,很多都是资本大鳄,像是央企、国企,还加上蛋品行业的一些老兵。所有从事过鸡蛋业务的品牌企业今天都在蠢蠢欲动,在等待时机加入到蛋品加工这个领域中来。
另外,中国在蛋品品种上异常丰富,实际上很有创新能力。国际上通用的品种在中国都属于最基本的,而在此基础上中国还会有很多的衍生出来,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产品层出不穷。蛋的品种多样化,实际功能也有相应的变化,用好这些新的变化,可以在没有添加剂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具特色的产品。

图片来源:欧福蛋业
还有一个很大的机会点就是,目前上游的规模化进程远超我们的想象。20年前,我们说找个鸡场,3万、5万、 10 万, 20 万只的规模已经顶天了。但在今天动辄100万、 300万、 500万的规模化养殖,迅速改变了蛋的供应结构。规模化养殖越大,蛋的品质越有保障,蛋的均一度越高,也会降低蛋品加工的难度,这也为我们蛋品加工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下游的使用习惯,经过20年的教育有了很大变化。当新一代的工厂师傅成长在蛋液的生产环境下,你就说用壳蛋来做产品,他可能都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蛋品加工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期,或者叫野蛮的增长期已经来临。

图片来源:欧福蛋业
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基础蛋制品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鸡蛋加工比例上,即我们通常所谈的5%。当然这也是我们成长的空间。
首先,中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大数量的蛋,3200万吨占了全世界的40%。所以即使我们的加工比例仅有5%,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口感可以牺牲点安全,比如我们做东西都是一锅一锅的,老外则是一批一批的。在欧美,许多国家有法规规定食品加工厂必须要用蛋制品,壳蛋不能进工厂。而在国内,还属于自由选择。
其次,产业分工也是一个原因。国外的蛋品工业发展得比较早,像蛋液、蛋清、蛋黄、各种蛋制品,都是标准的食品原料,在配方设计的时候已经把它当做基本原料考虑进去了。而在国内,起初配方设计时是用壳蛋的,蛋液是一个新产品,是来代替壳蛋,而这个“代替”不是简单地换个原料而是产品的二次开发。
所以我们今天竞争的是什么呢?是替代壳蛋,那肯定需要时间。刚才谈到行业特别热,我觉得很高兴,经过 20 年的酝酿,大家终于把一件事情烘托到一个就要沸腾的时刻。但反过来讲,怎么样能让其持续沸腾,而不是昙花一现?这也是我们今天居安思危要去考量的事。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