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病禽肝脏和肠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程较短者可能只出现其中一个器官病变,但只针对单一病变进行治疗效果大多不理想,这就是我们在对家禽预防治疗时,没有树立肝肠一体的理念。
肝脏与肠道的联系十分紧密。就血液供应来说,肝脏全部供血的70%左右来自于门静脉,而门静脉的血液大多来自于肠系膜静脉,在这些静脉血管中常含有来自消化道的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产物。一旦肠道的屏障功能被破坏,会导致大量肠源内毒素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细胞脂肪样变性甚至肝组织坏死性炎症。肝脏损伤会使胃酸、胆汁酸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继而使肠道菌群过量繁殖导致菌群失调。此外,肝脏产生的大量炎性因子,会破坏肠黏膜细胞的紧密连接,进一步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肠的屏障功能是机体与外源性物质接触的 “第一道防线”,肝脏固有免疫系统的清除和解毒功能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他们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
肝肠作为机体的营养吸收转化器官,影响着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肝肠作为机体与外源性物质接触的两道防线,每天都受到外源有害物质的侵害,如何减少或避免外源性有害物质对肝肠的侵害至关重要。
1. 做好霉菌毒素的防控工作霉菌毒素是肝肠健康的共同危害因子,它既可以导致肝脏损伤,也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
1.1 霉菌毒素的特点和危害在饲料原料的收获储藏、 生产加工和运输储存中,霉菌毒素会对饲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使看上去质量不错的饲料,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具有微量性、协同性、蓄积性和诊断困难性。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取决于饲料受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家禽日龄大小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原料含有的毒素种类和含量并不完全一样。 比如 2022 年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就超过往年。非正常成熟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往往会超标。
轻度霉菌毒素污染会导致家禽生长减慢、采食量下降、均匀度差、蛋壳质量下降等。霉菌毒素还会引起口腔溃疡、肌胃溃疡、免疫力下降、霉菌肝,重症会导致急性疾病甚至死亡。
1.2 畜禽霉菌中毒的原因
霉菌毒素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结合态,一种是游离态,我们在检测饲料及原料时,只能把游离态的毒素检测出来,而结合态的毒素经消化酶或肠道微生物分解才能被部分或全部释放。我们所用到的脱毒产品仅能将游离态的毒素吸附或降解掉,其他残余仍被肠道吸收。许多饲料厂、养殖场在加入脱霉剂后,检测霉菌毒素并未超标或含量很低,但畜禽仍表现出霉菌中毒现象就是这个原因。一般脱霉类产品只能作用于饲料内霉菌毒素,对那些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的霉菌毒素没有解决能力。
1.3 做好霉菌毒素防治
1.3.1 从源头减少霉菌毒素来源管好源头,做好原料和饮水安全,减少病从口入。从源头减少霉菌毒素来源,必须采购优质的饲料原料,霉变的原料坚决不能用,并做好玉米仓的管理,做好原料先进先出的合理规划。喂料要少量、勤添、多匀料,每天至少饲喂3次以上,防止饲料在料槽发生二次霉变。做好水质水线管控,定期清洗水线,为鸡群提供清洁的饮水,防止水线霉菌、细菌滋生。
1.3.2 减少进入血液的霉菌毒素
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降解剂,尽最大程度处理掉饲料内毒素,继而减少进入血液的部分。这个工作是弥补前面管控不好采取的补救措施。
1.3.3 清除血液和肝脏中蓄积的毒素
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在减少霉菌毒素摄入的同时,必须要增强肝脏功能,激发肝脏分泌解毒酶,帮助肝脏解毒排毒。脱霉剂大多是通过物理吸附、生物降解处理饲料内霉菌毒素,减少进入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脱霉方案都无法保证 100%处理掉饲料内霉菌毒素,总会有一部分残留进入血液循环。这就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抗氧化、保肝利胆的添加剂,刺激肝脏分泌大量的解毒酶,清除血液和肝脏中蓄积的毒素,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并改善肝脏功能。
1.4 大多数脱霉方案存在的误区
1.4.1 只能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并且不连续使用。吸附型脱霉剂能减少肠道对霉菌的吸收,而不能解毒。降解型的脱霉剂并不能 100%解决毒素,仍然会有没被降解的毒素不断被家禽吃进体内。
1.4.2 使用功能单一或者无效的脱霉剂。优质蒙脱石类虽然功能单一,但是对黄曲霉毒素还是非常好的。但是蒙脱石质量差别非常大,劣质的没有作用还吸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盲目加量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加肝肾负担。
1.4.3 已经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却依然使用只有脱霉作用的产品。对于发病的家禽虽然需要减少毒素摄入,但是更重要更紧急的任务是解毒排毒。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