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肠道问题久治不下,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2025-09-09来源:网络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蛋鸡的肠道受损问题是蛋鸡养殖场特别棘手和头痛的问题,可肠道被又被称为“第二大脑”,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蛋率、蛋品质、饲料转化率)至关重要,怎样才能把肠道搞好,减少因肠道问题给养殖场造成损失,提高养鸡效率和效益,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蛋鸡肠道发育的关键阶段

  蛋鸡的肠道发育几个关键阶段:

  1. 雏鸡阶段(0-6周龄):黄金发育期

  特点:此阶段是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消化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建立都在此时奠定基础。此阶段发育良好的肠道,为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高效生产性能提供持久保障。发育不良的雏鸡,后期很难弥补。

  2. 育成期(7-18周龄):成熟与稳定期

  特点:肠道长度、重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巩固,消化吸收功能趋于完善,微生物区系逐渐稳定(受外界影响巨大)。

  3. 产蛋期(19周龄以后):高负荷运行期

  特点:肠道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需要高效吸收营养以满足产蛋需求。任何应激都可能导致功能紊乱。下图为成熟鸡消化器官、PH值及饲料停留时间。

  二、 肠道健康的标志健康的蛋鸡肠道特征

  外观:肠壁厚实有弹性,颜色粉红,充满内容物,各分段均匀,缓慢变化。

  结构:肠绒毛高且密集,隐窝深度适中,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高(代表吸收能力强)柔软有弹性弹性。

  功能:消化酶分泌充足,营养物质吸收率高,粪便成型(褐色,顶端有白色尿酸盐)。

  微生物:微生物区系平衡,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占主导,有害菌(如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被抑制,菌相平衡。

  免疫: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功能健全,能有效抵御病原入侵。

  三、 肠道受损的常见原因与分析

  肠道受损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病原体感染

  球虫病:是最主要、破坏性最强的元凶之一。球虫(如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肠上皮细胞,直接破坏肠黏膜,导致肠壁出血、水肿、绒毛脱落,严重影响吸收功能,并为其他病原(如梭菌)打开入侵通道。

  坏死性肠炎:多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常继发于球虫感染。导致肠黏膜严重坏死、脱落,肠道颜色变黑、充气,内容物呈棕黑色糊状,有恶臭。

  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新城疫(ND)、禽流感(AI)等,会破坏免疫系统或直接损伤肠道,导致腹泻和吸收障碍。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引起肠炎、腹泻。

  2. 营养性因素

  饲料原料:使用劣质、霉变的原料(如霉变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会严重损害肠黏膜屏障。

  抗营养因子: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菜籽粕中的硫苷、小麦和大麦中的非淀粉多糖(NSP)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刺激肠道,增加食糜黏度,影响消化吸收。

  饲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肠道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营养水平和原料,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

  钙水平过高:产蛋期石粉(钙源)添加量高,速度过快可能刺激肠道,影响其他矿物质(如磷、锌)的吸收。

  3. 管理与环境因素

  饮水卫生:污染的水源是病原菌和毒素进入鸡体的主要途径。

  应激:热应激(影响采食和血液分布)、冷应激、转群、免疫、惊吓等都会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菌群失衡。

  饲养密度:过高密度增加应激和病原传播风险。

  四、 肠道受损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粪便异常:过料(饲料便)、水便、西红柿样便(球虫)、肉样便或棕黑色恶臭便(坏死性肠炎)。

  生产性能下降:产蛋率上升缓慢、无高峰或高峰期短,蛋壳质量差(沙皮蛋、软壳蛋)、蛋重轻。

  采食量下降或异常:可能出现采食量减少或挑食。精神状态:羽毛蓬乱,精神萎靡,鸡冠苍白(贫血或慢性消耗)。

  病理剖检变化:

  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充血、出血、水肿,肠壁变薄或增厚,内容物呈水样或血色。

  回肠:常见坏死性肠炎病变,肠壁呈灰黑色,黏膜严重坏死,肠腔充气,有假膜形成。

  肠绒毛:肉眼可见绒毛脱落、缩短。镜下可见绒毛高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加深,V/H比值下降。

  其他:可能存在腹膜炎(继发于肠道细菌移位)等。

  五、肠道受损情况调查和发病过程调查发现,肠道受损情况在鸡场普遍存在,但发生过程及原因又各不相同。

  主要是起始位置和起始原因及继发差异很大。细菌性病菌及病毒(轮状病毒等)原发造成比例只有7%左右,球虫(检出率100%,只是是否出现球虫明显症状各不相同),嗉囊菌相失衡,pH值异常,腺肌胃炎引起十二指肠,小肠炎症占23%左右,粘性多糖引起肠炎(季节性和饲料原料引起较为突出)占7%左右,梭菌感染,大肠杆菌,球虫叠加占比33%左右,单纯霉菌引起的肠炎占5%左右,球虫霉菌继发梭菌大肠杆菌占25%。腹泻等肠道损伤比例高达67%,过料肠道(新玉米占比特别突出)受损占23%左右。

  所有的肠道受损,应激导火索问题不可忽视。因此,肠道受损不能盲目采用抗生素或止痢,需要流行病学调查,解剖临床结合,必要时做病菌或病毒分离。肠道受损风险点:养殖环境中的料线,水线(乳头饮水器),饲料霉菌,笼具上粪便,粪便挥发,各种应激,易感鸡只。

  六、 综合防控与修复策略

  肠道健康需要“防重于治”的综合管理。

  1. 生物安全与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彻底清洗消毒鸡舍。

  保证水源清洁,定期清洗水线。

  减少一切应激,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密度)。

  做好球虫病的预防(药物或疫苗)和管理(保持垫料干燥)。

  2. 营养调控:

  使用优质、无霉变的饲料原料。

  添加酶制剂(如NSP酶)分解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

  适时添加益生元(如寡糖)和益生菌,竞争性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定植。

  考虑使用有机酸,降低胃肠道pH,抑制病原菌,促进消化。

  添加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特性。

  在受损后,添加谷氨酰胺、丁酸盐、酯等等,为肠细胞提供能量,促进绒毛修复。

  3. 精准用药:

  确诊后,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或抗球虫药。避免滥用,以免破坏菌群平衡和产生耐药性。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吸附毒素,缓解症状。

  4、肠道及腺肌胃的黏膜修复,是肠道受损恢复生产性能,鸡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有效辅助手段。

  总之,蛋鸡的肠道健康是一个从雏鸡开始就需要精心维护的系统工程。通过理解其发育规律,识别受损原因和症状,并采取综合性的营养和管理措施,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的肠道,从而保障蛋鸡的生产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