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前三季度鸡业务亏损7亿、水禽亏损2亿元 优先推动肉鸡业务出海

2025-11-06来源:证券时报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鸡业亏损7亿元,水禽亏损约2亿元;从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9亿元,其中猪业盈利15亿元,鸡业盈利5亿元,水禽基本盈亏平衡。

  11月4日,温氏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了公司在日前举行的上市十周年之投资者走进温氏股份交流会的情况。

前三季度鸡业务亏损7亿 水禽亏损2亿元 坚持鸡猪双主业运营

  2025年前三季度,温氏股份实现净利润约54亿元。公司副总裁、董秘蒋荣金在交流会上对此进行了拆分,分业务来看,公司猪业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约65亿元,鸡业亏损7亿元,水禽亏损约2亿元;从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9亿元,其中猪业盈利15亿元,鸡业盈利5亿元,水禽基本盈亏平衡。

图片

  产量方面,前三季度,温氏股份累计销售生猪(含毛猪、鲜品和仔猪)2767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2499万头,仔猪268万头);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9.45亿只,其中鲜品销售1.6亿只,鲜销比例达17%,熟食超1100万只;肉鸭(含毛鸭和鲜品)超3700万只。

  在猪业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温氏股份猪苗生产成本降至约260元/头左右,肉猪上市率93%左右。公司持续开展猪苗降本、肉猪降本等专项工作。第三季度,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2元/斤。今年9月,公司账面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2-6.3元/斤。价格方面,三季度猪价冲高回落。

  此外,公司去年开始探索仔猪外销业务,并将其定位为独立品类开展集中销售,现已建立良好的仔猪外销渠道。根据前期订单,预计四季度优质仔猪外销约200万头。

  禽业方面,第三季度,温氏股份肉鸡上市率95%左右,毛鸡出栏完全成本为5.8元/斤,对应期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有所影响。公司表示,8月以来,鸡价快速回暖,符合传统消费旺季特性,9月和10月延续较好的鸡价水平。

  蒋荣金强调,温氏股份坚持鸡猪双主业运营。“今年10月份以来,尽管猪业面临阶段性亏损,但公司鸡业表现较好,实现了不错盈利,能有效对冲单业务市场风险。”

优先推动肉鸡业务出海

  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在交流中进一步强调,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将聚焦于“高质量增长”。在猪业方面,未来将重点培育高繁殖、高健康、高品质、高韧性、高抗力的“五高”种猪,持续推进蓝耳净化100%全覆盖。未来争取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全面突破32头。

图片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

  仔猪业务方面,温氏股份将持续通过品种改善、规模降本和服务升级,朝着仔猪销售规模占生猪总销售规模5%—10%的目标而努力,形成稳定的收入和利润贡献点。黑猪业务方面,公司已制定未来黑猪战略,力争未来黑猪出栏占比约5%,长远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黑猪品牌”。

  在鸡业方面,公司将坚定向食材食品发力,实现转型升级增量增效。当前,公司肉鸡屠宰及深加工业务占公司肉鸡总销售量约18%,未来目标为提升至40%以上。白羽鸡方面,公司现已实现5000万羽一体化白羽鸡公司布局。盈利模式跑通后,凭借公司全国布局的产业优势,可以快速复制,扩大白羽肉鸡业务规模。

  黎少松特别提到,公司董事会已明确出海方向并成立探索团队,依托于动保、农牧装备和环保等相关业务多年出海积累的经验与渠道,优先推进肉鸡业务出海,再逐步将猪业、鸭业推向海外市场,挖掘国际增长空间。据悉,目前已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企业向温氏股份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对于公司优先选择肉鸡业务出海的原因,黎少松解释称,主要基于两大核心因素:一是公司中华土鸡品系具备较强竞争力,肉质、口感符合东南亚市场消费偏好;二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与我国饮食文化相近,市场接受度高,便于快速复制公司现有养殖与运营模式。

  “公司不会局限于单一模式,将结合目标市场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消费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可能采取合作养殖、自建基地、技术输出+品牌授权等多种模式,确保业务落地效率与长期盈利。”黎少松表示。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