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H7N9不能只为眼球经济

2014-01-27来源:新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近日,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条标题为“禽流感现身北京 首位病人已死亡”的新闻,初看这条新闻标题,还以为是北京出现首位禽流感死亡病例,极具爆炸性、抢夺眼球。点击浏览内容,发现新闻内容与新闻标题的意思截然不同,内容大概意思是“北京出现今年以来首例流感死亡病例,死亡患者是一个73岁的老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本身也有基础病,北京市不排除以后会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本地病例和外地输入病例的可能。”

  原来这是一条转载自《法制晚报》的一篇“本市现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的新闻报道,只是刻意地对原标题进行了修改就发布到互联网上传播。某网站转载这条新闻是为了民众生命健康宣传报道,还是迎合民众口味提高点击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经修改标题,比原标题更具爆炸性、更抢眼球,同时存在着误导民众。面对这种转载报道,我只想说,新闻报道不是娱乐八卦,网站点击量不能建立在4000多万养禽农户的血泪之上,现代网络不能没有礼义廉耻、道德底线。

  要知道,在2013年4月出现人感染H7N9死亡病例之后,短短两个月中国家禽业饲养环节直接损失超600亿元,家禽业损失惨重正是部份媒体对H7N9事件的该意报道、推波助澜,民众的恐慌心理迅速被蔓延、放大,家禽产品消费萎缩,市场销售陷于停顿,产品大量积压,禽肉类价格出现断崖式暴跌,家禽产业频临破产边缘,养禽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养殖个体户赔光数年养殖利润血本无归。

  宴请贵宾、家常聚餐,鸡都不可或缺,可在部份媒体的刻意报道下,民众茶余饭后对鸡不再谈美味只谈H7N9,对鸡闻风丧胆。而又有多少报道提及到,目前为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及全国各级兽医实验室,在全国检测了超过百万份样品,从未家禽养殖场中分离到H7N9病毒,部份媒体的刻意报道让无罪的家禽养殖户成了本次疫情的“替死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疫情的发生已经触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民众脆弱的心理经不起“噱头”的冲击。关注民众生命健康,防止疫情扩散,新闻媒体公正透明的宣传报道应该得到支持,但为了提高迎合民众口味,提高收视率或点击量,对H7N9事件进行刻意报道,让无罪的养殖人员深受其害,必将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

  现代网络不是无赖社会,不能为点击量刻意编造噱头标题或盲目跟风报道,更不能为眼球经济吸引读者,夸大其词,失去媒体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定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对发布信息的真确性和科学性都必需负上责任。映像(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制晚报:本市现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http://www.fawan.com/Article/bs/2014/01/23/132420226708.html

  中国经济网:北京出现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1/23/t20140123_2192637.shtml

  沈阳网:禽流感现身北京 首位病人已死亡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4/01/23/010291402.shtml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