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惠州是广东省的家禽养殖大市,在H7N9的阴影笼罩下,惠州养禽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据市农业局最近统计数据显示,去年4月份至今,全市家禽养殖业损失约2.8亿元。H7N9禽流感持续发酵,家禽业损失仍在持续。“目前种禽场、肉禽场(户)都损失严重,养禽业受到巨大打击。”惠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称,这将加剧生产者退出与行业洗牌,从而导致下一轮禽价的上涨,将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说说:“作为农业部长,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吃鸡肉是安全的。”农业部长韩长赋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打下包票的5天后,记者走访了惠州市多家种禽场、养殖业户及三鸟交易市场,目睹这条产业链的萧条现状,初步统计H 7N 9卷走惠州家禽业约2.8亿元。价贱伤农,无论家禽业的哪一环节,一年来备受煎熬,所以从业者才会屡屡表达心愿———“最希望的是,媒体能够报道哪个政府领导带头吃鸡,消除民众恐慌”。
这里面有一层深意,似在表达媒体密集报道H7N9疫情是谋害家禽业的“罪魁祸首”,而面对无声悲怆的家禽从业者,媒体应该反思,应该从良,应该为家禽唱歌。还是韩长斌部长说的,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有句老话,无鸡不成席,鸡是老百姓离不开的食品。只要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经过检疫合格的禽肉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借这个机会我也呼吁,我们的记者朋友,你们也帮着我们做一点科普宣传,告知人们不要‘谈禽变色’,这样消费者可以饱口福,养殖户也可以增收入。”
一些媒体从业者也在反思,H7N9疫情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灾难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否媒体报道之过呢?
从上个月起,广东、广西等地家禽行业协会认为对H 7N 9采用超常规的措施,对涉及的从业人员和行业不公平,纷纷向政府递交公开信,明确请求“停止实行H 7N 9的每例通报,避免对疫情超密度的报道”。有意思的是,这些为行业站台的声音,不也是通过媒体报道传达出去的吗?要求媒体放弃疫情报道,而专注于官员吃鸡的宣传,无异于把媒体当枪使,显然也是不厚道的。
事实上,媒体存在的价值,正在于它不为任何利益者代言,只为陈述客观事实。任何带有偏见,或偏颇立场的媒体,都不能自封是良知的化身。一家负责任的媒体,报道H 7N 9疫情,都不会单方面鼓吹病例的活禽接触史,而会借助公共卫生专家的观点对吃鸡的常识进行不厌其烦的科普,也会如实反映家禽业遭遇的冲击,借助农业部门的态度呼吁公众不要“谈禽变色”。可以肯定的是,家禽业的萧条,绝不是媒体报道造成的后果,恰是媒体进行客观报道的事实依据。
再说到政府。政府部门及时公开对H7N9病例和疫情进行通报,难道也错了吗?
公共卫生防疫不应向产业利益让位,这已是常识。如果迁就家禽业的“委屈”,不再对H 7N 9疫情进行案例通报,当然可以淡化舆情曝光度,至于能否减轻“谈禽色变”的社会心理,从而减少行业和企业损失,尚不得而知。但由此造成的极端效应——— 因公众知情权缺失而淡化的疫病防控自觉,以及激化的疫情谣言盛行———又该由谁承担呢?
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政府部门将疫情信息准确快速地予以公开,并第一时间普及疫情常识,才能赢得公众信任。10年前的非典疫情,让政府部门一度陷入信任危机,根源即在于疫情信息公开的迟滞和缺位。10年后,发现疫情第一时间通报社会已成为行政常识,没有哪个官员胆敢为了营造辖下区域的虚假稳定或维护家禽行业的短期利益而瞒报缓报疫情,无视公众知情权。复杂多变的疫情固然让人或担忧,或沉痛,但更应铭记的是,信息封闭与迟滞带来的公众猜疑及不安更容易让人或惶恐或心乱。去年以来的H 7N 9病例信息的官方处置方式,堪称历年政府危机应对的典范。我们也希望,无论疫情是否扩散,政府都应坚持及时、真实的信息公开制度。而无论以后发生任何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坚持以信息公开纾解社会焦虑,换取公众的理性应对和同心化解。任何时候都应谨记,告诉公众实话天塌不下来。
纵观H7N9事件中,对家禽业中伤最大的,是谣言流播。而对谣言流播打击力度最大的,恰是媒体和政府。前段时间散播的“惠州怀孕医生死于H7N9”的网络谣言,一度在公众心中造成极大的阴影,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转发,还不忘提醒身边的人“不管真假,反正别吃鸡了”。食物结构和选择多样化的年代,每一个食客其实都是极致的理性主义者,这种理性极致到哪怕是虚无的风险,他都可以更换食谱,拒绝吃鸡。不难想象,谣言之猛猛于虎。谣言的及时澄清和打击,端赖媒体和政府部门。从这一意义上讲,家禽从业者不仅不应埋怨媒体和政府对疫情及时通报,而是应该感谢他们的公开通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压缩了谣言滋长的空间。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