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8月1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8月1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生猪进入了暂时的调整期 后期猪价能否继续冲高
全国生猪价格稳中小幅下滑。福建生猪均价报价最高,为7元/斤,吉林生猪均价报价最低,为5.83元/斤。进入7月下旬,国内生猪市场标猪供应依旧偏紧,全国高温天气持续,局部地区出现持续降雨,生猪外运难度依旧,同时养殖户挺价心态延续支撑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继续涨势,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全面突破6元/斤,随着猪价持续回升,养殖户出栏意愿小幅增加,加之终端肉类需求依旧低迷,生猪市场供应偏紧局面有所缓解,屠宰场完成收购任务后小幅下调生猪收购价格,周五部分地区生猪市场价格小幅回落。
华中区域猪价微下滑。河南生猪价格主体稳定,市场主体成交猪价暂稳,局部降雨,标猪出栏情况一般,市场消费依旧低迷。湖北区域猪价小幅下滑,主流生猪出栏价格下滑0.05元/斤-0.1元/斤,屠宰场收购价格下调0.05元/斤,生猪出栏体重偏轻,社会猪只出栏总量减少,一是肉类需求不力,二是猪只体重偏轻,缓冲猪价下滑引起出栏;湖南猪价下滑,生猪成交价格下滑0.1元/斤,屠宰场收购价格下调0.1元/斤,屠企收猪基本无难度,毛猪中介商略显观望。
当前全国部分生猪产区价格如下:广东猪价6.78元/斤;福建猪价7元/斤;广西猪价6.8元/斤;湖南猪价6.55元/斤;湖北猪价6.58元/斤;江西猪价6.73元/斤;江苏猪价6.67元/斤;安徽猪价6.87元/斤;山东猪价6.7元/斤;重庆猪价6.7元/斤;贵州猪价6.15元/斤;辽宁猪价5.89元/斤;吉林猪价5.83元/斤;河南猪价6.63元/斤;陕西猪价6.43元/斤。
全国生猪主体市场体现为:全国猪价大稳小动。总体来看,受猪肉消费疲软影响,造成短期猪源供应增加,屠企收猪无难度,借机压价,规模养殖场出栏价格波动后,引起养殖户出栏,但因总体生猪供应体重较轻,预计供给方压力较小。东北猪价稳中伴降,华北猪价稳中下滑,华南猪价维稳,西南猪价稳定,华东局部猪价微下调。
我们认为:肉类消费淡季,当前需求是阻碍猪价持续上涨的阻力,连续上涨后,生猪出栏量不理想,然后再略有波动,属于市场量价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预计近期猪价稳中微幅波动。建议广大养殖同行做好酷暑期的降温工作,适时出栏。
猪价持续性反弹?第三季度猪市能否突破14.50元/公斤?
一、2018上半年行业亏损超3月
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的各方数据基本出尽,统计整体来看猪价行情不及年初预期,行业亏损期超3个月。
上半年生猪供应过剩,统计局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2%,猪肉增长1.4%。2018年1~5月生猪行情逐步走弱,养殖利润大幅收窄并进入亏损期,仔猪相对于商品猪抗跌。
具体来看:商品猪降幅达到24%,价格由15.3元/千克降至10.0元/千克,6月适重猪阶段性紧缺,猪价由底部反弹至12元附近;上半年养殖平均亏损40元/头,3月~5月接近3个月亏损额超200元/头。仔猪降幅18.6%,价格由30.1元/千克降至25.0元/千克;仔猪销售利润好于商品猪,整个上半年仔猪销售均能保本甚至小幅盈利。
根据市场来看,2018年仍是前期产能释放的一年,上半年6家上市公司出栏总量2018万头,同比增长38.1%,约占全国出栏总量6%。由于第二季度猪价持续低迷且低于预期,各上市公司的养猪业务及猪产业链上游的饲料与动保均受到影响,业绩大幅回调。
近期猪价迎来季节性反弹,此轮猪价加速上涨的原因有:
(1)去年冬季猪场腹泻同比更为严重,春节月份为传统补栏淡季,7-8月活猪供应环比下降;
(2)天气高温高湿,生猪增速减缓;
(3)当前屠宰企业主要采购适重猪,而标猪供应量较为紧缺。

二、后市如何?
在2018年看来,后市猪价仍有上涨空间,均价虽不理想,但部分地区高点不排除突破14.5元/千克的可能,但长期看来下半年在猪市可能在12.5元/千克附近震荡。
具体来看,8、9月标猪供应依旧紧张,消费需求上升,猪价大概率震荡上行;10-11月猪价有小幅回调压力,但不会跌至5月的低价;冬至以后腊肉需求上升叠加春节备货,猪价将再次反弹。
长远来看,猪价走势取决于2018年的产能淘汰力度,而结合前期草根调研情况,今年至今的母猪淘汰数量远远不够。具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仔猪销售利润未出现大面积亏损,社会猪场母猪淘汰偏缓慢,以高胎次母猪为主;同时大企业过去2年投资的项目仍将完成收尾工作,部分产能仍将投产,只是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因此,我们认为行业风险仍未充分释放,虽然猪周期中最差的阶段大概率过去,但2019年猪价仍有探底风险,尤其关注明年3月-5月的猪价回调风险,2020年或许将迎来行情拐点。
总之:一句话,市场目前并不缺猪,人为干预可能只是暂时的瞬间。
北京市生猪存栏首次降至百万头以下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今年上半年,本市畜禽养殖规模有序调减,生猪存栏量为97.1万头,首次降至百万头以下。
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农产品供应的具体问题,而是关系北京城市发展中生产、生活、生态多个方面的重大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之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据了解,自2014年《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出台以来,本市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深入落实农业“调转节”,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畜禽养殖主动从水源地和人口集中区退出,养殖规模有序调减。上半年,本市生猪存栏量下降至97.1万头,首次降至百万头以下,比2014年底减少了82.5万头,降幅达到45.9%。
数字的变化,得益于本市畜禽养殖禁限政策的实施。近年来,随着北京农业结构调整,划定了畜禽禁限养区,助力生态保护。各区为保护环境、维护河道水源,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生猪养殖规模下降。其中,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生态涵养区的生猪存栏,从2014年底的53.8万头,下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1.1万头,降幅达到42.1%。
此外,土地腾退加快,养殖业占地面积随之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推进,以及通州城市副中心、大兴首都新机场等项目建设,促使土地腾退步伐加快,畜禽养殖场地受挤压。与2014年底相比,通州区和大兴区今年二季度末生猪存栏分别下降19.5%和90.5%。
产业结构调整,也促进了生猪养殖的减少。近年来,本市休闲农业稳步发展,产业融合不断增强,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参与合作社经营获取收入,生猪养殖随之减少。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