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9年1月2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9年1月2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猪价持续走跌 东北再现反弹迹象(2019年1月29日)
据数据统计,2019年1月29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1.25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1月22日)下跌0.11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8省份猪价上涨,16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四川,较昨日下跌0.16元/公斤于14.79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辽宁,较昨日上涨0.01元/公斤于8.33元/公斤,北京、江苏、湖南与昨日基本持平。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内蒙古 | ↑0.09 | 贵州 | ↓0.19 |
吉林 | ↑0.08 | 浙江 | ↓0.18 |
新疆 | ↑0.04 | 重庆 | ↓0.18 |
云南 | ↑0.03 | 四川 | ↓0.16 |
陕西 | ↓0.14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7.2-7.5元/斤,河南4.9-5.2元/斤,江西4.7-5.0元/斤,广东5.7-6.0元/斤,湖南4.9-5.2元/斤,山东5.5-5.8元/斤,湖北4.8-5.1元/斤,河北4.8-5.1元/斤,北京5.8-6.1元/斤,辽宁4.0-4.3元/斤。
猪价持续走跌,东北地区再次现小幅反弹迹象。屠宰企业备货基本结束,活猪市场交易量呈下降趋势,但居民市场采买量及消费总量继续增长,鲜销需求增加。为保证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部分省市生猪调运政策放宽,外地生猪及猪肉产品进入高猪价区市场,猪肉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对进入区猪价的冲击很明显。预计春节前生猪行情总体上继续走跌为主,已经完全缺乏上涨基础,大甩卖导致走跌倾向明显,部分大城市受春运影响,人口流动较大,猪价小幅波动。同时,2019年1-5月份生猪出栏数量都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因此除非人为干预,否则猪价要实现上涨的几率明显偏低。我们总体认为,2019年猪价上涨的主要时段集中在下半年—6月中旬前后是主要转折点,7月份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国庆前将迎来一波明显上涨,年末将进一步拉高,这个预判暂不改变。
奢望生猪价格能够大面积上涨,基本上是已经不太可能了
纵观全国,31个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8省份猪价上涨,黑龙江、湖南、吉林、广东、山西、福建、安徽、陕西上涨。全国生猪价格走低,部分地区生猪价格重新飘红,下跌区域大幅减少趋于平稳。其中东北地区生猪价格全面上涨,西北、华南等地区生猪价格也止跌回稳,而处于高价区的西南地区,连续几天大范围下跌,与全国其它地区的生猪价格差越来越小。
北方过小年,屠企多进入备货状态,养殖户集中出栏增多,供应现阶段性过剩,生猪价格上涨有一定阻力。已经开始进入新年倒计时,消费端需求也在提升,在最后这几天里奢望生猪价格能够大面积上涨,基本上是已经不太可能了。
经济重压之下,2019年的猪价等待浴火重生




今天是小年,好歹能听到小区里渐渐响起来的炮竹声。无论是街道上的冷清,还是大大小小的门市,在春节前一副毫无生气的样子,或者是路人脸上紧绷着的神情也如同冰冻了。如果不是仔细确认,我真的不相信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走弱,多年来的节日前的喧嚣,终于在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叙利亚危机,美国政府机构关门等等一系列有意无意的打击下,暗淡了曾经盛世的浮华和奢靡。苦日子要来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几乎一致下调了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可以说,以前赚的钱,很多是捡钱,你只要肯弯腰,就能捡到。而现在开始,要学着一分钱掰两半花了。这样一个萧瑟的背景下,更是经历了非洲猪瘟重创的中国养猪及相关产业,能否绝地重生?重创之下,有的地区出栏一头猪要亏损400元以上。一个外欠款100万的经销商,估计能要回三分之一的欠款都很难。而一些以猪料为主的饲料企业,有的因为没有啥像样的业务,干脆在1月中旬就已经给员工放假了。今早,作为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高管相继因为巨亏而辞职。路很难,不只是艰辛,如果这路是正确的,就是艰辛又何妨?只是,就怕一路走过艰辛,结局还是填坑。
无论怎样,让这一页早些翻过去,就算过往错了,悔了,苦了,痛了,没了。我们还要说,好了。给自己一个鼓励。人生不易啊,所以我们遥望夜空中的明月时,不知问过自己多少次,奋斗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养猪这条路真的对么?
举头欲诉心中事,他年明月忆今朝。2019年,预祝大家好运常在,我们都该赚大钱了。

临近春节,物价开始上涨了。猪肉也不例外。白条终于见了一些起色。虽然来得的晚一些,但是终于给了养猪人一些安慰。眼看着年关将至,谁都想抬头见喜。更想能红红火火的开始新的一年,估计这两条,大部分地区都能实现。

前几天我们陆续分析了一些省份的生猪产能情况。今天,要说的是山东。在过去的一年来,山东是北方地区少有的,没有受到非洲猪瘟冲击的省份。作为山东养猪人来说,还算说得过去,平均一头猪能有150~200的利润。这要是比起隔海相望的辽宁,那就是天地之别。山东生猪产业总体上以平稳为主。虽然人们没有主动去产能。但是一些地区的母猪死亡率也是相当不低。基本上承担了去产能的作用。展望2019年,山东总体的养猪形势仍然可以。即使出现意外,由于有了2018年的相关的知识,措施,方法的铺垫,我估计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了。因此,一切可以比对以前进行,该补栏就补栏,该上后备就上后备。很多人问,老师,那疫情来了怎么办?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什么行业100%安全。今年的砂糖橘严重供大于求,到现在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以前闭眼睛赚钱的汽车行业,现在也是举步维艰。就是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今年倒闭的大企业也不少。所以,不要怕什么了,干脆来点破罐子破摔,在总的形势就是这个熊色的前提下,你只要把自己搞得像模像样就可以了。记住,天塌了,有个头大的顶着。
对于养猪行业来说,2019年,很大程度上,必将同2015年分外相似,4年一次的大轮回,4年一次的风口。你敢不敢尝试一下?
有个名人曾说过,风来了的时候,就是把一头猪放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如今,这风就要来了。
非洲猪瘟会影响猪周期和生猪出栏量吗?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传入我国已有半年之久。那么,哪些是影响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后续疫情和猪价如何演化?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疫情在高加索地区暴发、传播及防控效果等方面的探究,希望能够对疫情在国内的演化作相应的判断和预测。
高加索地区非洲猪瘟防控经验
非洲猪瘟特征及感染情况分析
病理性:2000年以来,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主要集中在高加索地区,从2007年大面积在东欧传播至今,病毒基本没有变异情况;潜伏期、发病症状、死亡特征等在各个国家也基本没有变化(生猪感染后发病时间3天~5天、死亡率高)。因此从病理学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非常高的致毒性。
传播性:从传播的情况看,非洲猪瘟在每个地区从最初发现到大面积暴发的时间都非常短,在俄罗斯境内第一次被发现到全境大面积暴发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由于发病急、且最初多是在野猪身上发现,因此疫病传入之初往往容易被忽视。从传播的顺序看,一般首先在野猪身上发现,随后很快大面积在泔水猪、散养猪之间暴发。以俄罗斯的传播情况为例,2007年传入,5个月内传入全境,其中养殖密度高南方地区受影响严重,由于政府防控和治理的不彻底,2012年在南方地区商业化的大规模养殖场广泛暴发。
病毒防控:从东欧诸国的经验看,非洲猪瘟疫情的广泛传播主要原因包括:生猪和猪肉制品的非法运输;随意活动的野猪、泔水猪、防疫措施落后的散养户是传播的主要群体;养殖密度高;没有有效的防治疫苗、死亡率高。对应传播主要原因,地区一旦发现疫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各级政府进行有效协同、快速彻底地扑杀以及调运的限制(一般围绕发病区10公里~20公里以内进行扑杀和调运管控)。
但是从东欧的防控经验看,高效持续的疫情防控也非常困难,其中比较失败的案例就包括:政府在疫情之初禁止生猪和猪肉制品跨区域调运,但是由于利差,非法运输和猪肉买卖大规模兴起导致疫情防控失败(高加索地区);国家层面资金支持不足,导致扑杀损失主要由地方政府债务和养殖户自行承担,使得扑杀不彻底,疫情反复(俄罗斯)。
疫情死亡率情况:选取乌克兰、俄罗斯及格鲁吉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死亡情况统计。其中格鲁吉亚是高加索地区第一个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由于初次发现时对疫病的错误诊断和政府的不作为,导致2007年疫情发生之初,生猪大面积死亡,当年死亡数量占到总出栏量的25%。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传播过程,政府都进行了相应的防控,因病死亡比例都在万头以内,扑杀量相对死亡量较多,但是对整体出栏量的影响有限。其中,由于政府防控和经费问题,俄罗斯的疫情出现了反复,后期还涉及到大量的规模养殖场。
非洲猪瘟对猪价和出栏量的影响
选取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三个国家的猪粮比(当地货币大幅贬值,猪粮比更具有参考意义)和出栏量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非洲猪瘟疫情对猪价和出栏量的影响。
从价格看,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并未对猪价的周期性波动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猪价在疫情首次暴发和暴发后的几年仍旧呈现规律性波动,即使是2007年疫情造成格鲁吉亚生猪大量死亡,此后几年出栏量显著降低,猪价依旧遵循周期性波动。但是在疫情大面积暴发后的一年里,对应猪价都出现了周期性反转或者反弹,疫情对于去产能化和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出栏量方面,疫情所造成的存栏量的下降除了在格鲁吉亚,在其他国家影响都有限。格鲁吉亚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格鲁吉亚是东欧地区第一个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初期对疫情存在误判,政府也没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总体看,只要政府层面在暴发之初能够快速响应,疫情整体还是能够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的。
对国内疫情的借鉴和思考
政府防控得当是疫情控制的最有效措施。从经验看,只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扑杀、防疫、调运及补偿措施,疫情对于整体出栏和价格的影响都是可控的。另外从疫情的病例和传播性看,最初的半年传播速度和范围是最快速和广泛的,后续在家猪范围内的影响会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我国从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之初就进行了严格的调运控制,2019年1月份以来,各省疫情的上报率有显著的降低。事实证明,如果补贴、防疫等政策到位,疫情反复的风险会有明显的降低。
我国养殖密度过高是关键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的生猪养殖密度和存栏体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到目前为止行业中仍旧存在大量的散户,防疫的整体水平仍旧落后,因此疫病的防控难度也会有显著的提升。从其他国家经验看,在养殖密度过高的地区,疫情都表现出传播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的特征。这也是后续疫情在国内发展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从政府的层面看,面对国内的养殖环境,调运、防控政策和规定短期内很难有松动。
疫情加速去产能化,对1年~2年内价格上涨推动作用显著;长期看,猪价周期性波动规律难以打破。从价格波动情况看,疫情大面积暴发对于行业的去产能化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应1年~2年内猪价都会出现上涨。长期看,依靠蛛网模型而形成的猪价周期性波动规律稳定,并未因为疫情发生变化。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