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1-22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第4周周评:春节临近,鲜销需求持续增长,猪价终于涨了?


  本周生猪价格为14.08元/千克,较上周上涨0.07%;猪肉价格为21.75元/千克,较上周下跌2.25%;仔猪价格24.25元/千克,较上周上涨0.83%;二元母猪价格为2566.21元/头,较上周下跌1.24%。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 2022年1月第3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均价为21.33元/公斤,环比下跌2.25%。

4.png

  生猪价格:集中出栏计入尾声,加之春节临近屠企屠宰量有所提升,猪价微涨。

  本周生猪价格环比微涨,吉林在6.60-6.90元/斤,较上周下跌0.01元/斤,辽宁在6.80-7.00元/斤,较上周下跌0.01元/斤。北京在7.00-7.30元/斤,较上周上涨0.07元/斤。浙江在7.80-8.10元/斤,较上周上涨0.08元/公斤。新疆在5.70-6.00元/斤,较上周下跌0.21元/斤。四川涨至6.90-7.20元/斤,河北跌至7.00-7.30元/斤,山东跌至7.10-7.40元/斤,河南跌至7.10-7.40元/斤,广东涨至7.80-8.10元/斤。

  猪肉价格:商务部监测2022年1月第3周白条猪批发价格下跌。本周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但是因春节临近,市场鲜销需求继续增加,猪肉零售价格下降并不明显。

  仔猪价格: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仔猪价格环比下降2.40%,较去年同期下降69.70%,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26.80元/千克。据本网统计本周三元仔猪价格跌至24.25元/千克,冬季疫情多发,仔猪成活率低,加之去年7-8月开始市场去产能,仔猪供应下降,仔猪价格持续小幅上涨。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5.16,较上周基本持平。玉米价格为2.72元/公斤,较上周稳中偏弱,本周自繁自养亏损402.86元/头,较上周亏损下降2.06元/头。由于年关将至物流逐步停运,贸易商以及深加工企业备货也进入尾声,部分深加工企业也陆续发放布放假通知,市场购销继续趋淡。1月份,北方玉米主产区种植户玉米变现欲望依旧偏高,新季玉米上市量将继续增加,但饲料生产市场继续处于淡季,玉米月度消耗量环比下降的可能性大。预计中旬前后开始,需求终端春节前备货陆续启动,预计1月中下旬期间,玉米价格总体继续震荡上涨走势为主,月度均价环比小幅上涨或小幅下跌皆有可能,我们更倾向于环比小幅小跌的可能性更大。

  行情汇总:本周生猪周度均价环比微涨。上半周,市场集中出栏虽逐渐进入尾声,但总体上出栏仍多,市场生猪供应充足,猪价持续走跌,同时在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猪粮比价再度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下半周,集中出栏进一步减少,供应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部分养殖企业出栏下降明显,加之距离春节假期越来越近,市场猪肉鲜销需求持续增长,屠宰企业备货屠宰量提升等,猪价出现反弹行情。我们之前预计的集中出栏结束后以北方地区为主的地区出现区域性缺猪的可能性较大,下旬猪价有适度回涨机会存在,不过随市场逐渐进入春节行情,加之猪肉供应依旧充足,猪价反弹幅度受限的预测不改。


猪价半个月下降6.3%,需求不振行业再度亏损!2022能迎来拐点?


  距离农历新年不足两周,正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但近段时间来,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再度突破盈亏平衡线。

  节前生猪市场旺季不旺

  自2021年10月中旬国内猪肉价格连续上涨8周后,生猪市场开启了持续颓势,虽然传统旺季来临,猪价依然未有转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2年1月上旬与2021年12月下旬相比,23种产品价格上涨,25种下降,2种持平。其中,生猪(外三元)每千克15元,价格环比下降6.3%。其中,2021年12月下旬,生猪(外三元)每千克16元,环比下降1.8%,12月中旬环比下降7.4%。12月上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每千克17.6元,环比下降3.3%。而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下旬的生猪(外三元)价格为每千克18.2元,比上期每千克上涨0.5元,上涨2.8%。

  “1月18日全国外三元均价13.96元/公斤,较昨日涨0.02元/公斤,最低价云南仅12.84元/公斤。”卓创分析师朱泽坤表示,因未来几日预报局地预报有雪,且上游对下游提量有预期而压栏惜售,河南地区价格小涨,但实际宰量提涨幅度暂有限,肉价跟随原料而上涨,仍需等待终端反馈。

  数据显示,1月17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4.03元/公斤,较前一日的14.16元/公斤下跌了0.13元/公斤,单日跌幅0.92%;较去年同期的36.2元/公斤下跌了22.17元/公斤,同比跌幅61.24%。

  监测数据显示,猪价围绕14.5元/公斤附近历经几日短暂横盘企稳后,最近几天猪价继续向下探底态势,截止目前全国出栏均价已跌至14元/公斤关口附近,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猪价较1月初的16元/公斤累计已出现2元/公斤左右的明显下跌。从各区域行情具体情况来看,现阶段北方地区行情全面跌破14元/公斤,南方地区行情全面跌破15元/公斤,最高价省份为海南,目前省内均价在16元/公斤左右,最低价的新疆目前均价已下探至12元/公斤。

  需求不振行业再度亏损

  1月10日,国内自繁自养生猪今年以来首次跌破盈亏平衡线。

  而瑞达期货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亏损115.46元/头,前一周为亏损39.77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盈利为103.06元/头,前一周为盈利167.8元/头。

  卓创分析,上周内部分大场出栏缩减,大猪出栏减少,屠企低价存在收购压力。但需求面支撑不足,利好刺激有限,终端市场竞争激烈,肉价上涨艰难,高采低销导致屠企亏损,被动压缩原料成本,猪价震荡走低。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过年的最后集中需求会受到影响,或不及历史正常消费水平,这也让更多的养殖户着实担心,那么基于全国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承压十分明显。

  对于目前市场颓势,广州期货认为,当前猪企仍在集中出栏,供应压力不减。12月以来,市场进入传统出栏旺季,又兼10月份行情上涨吸引的二次育肥猪同步上市,供应宽裕,向下拖动猪价。其次市场需求偏弱,节前消费增量未现。具体看各主产区情况,除河南屠宰量较多以外,湖南与四川的屠宰量保持小幅波动,无明显增幅。前期10月份时生猪需求被过早释放,令12月以来消费偏弱。目前距离春节还有约半个月,但消费仍未见明显增长。

  节后低迷延续年内有望迎拐点

  目前生猪市场颓势下,市场此前预期的行业拐点是否会如期在2022年兑现?

  朱泽坤表示,目前生猪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尚可,屠宰企业收购难度不大。随着春节临近,需求略有好转,屠宰企业小幅增量,但需求端支撑力度有限,预计近期行情或稳中小涨。

  广州期货认为,当前正处猪肉传统消费旺季,但今年生猪旺季不旺,节前消费增量尤未出现。现货延续下行态势,跌幅加深。供应端压力犹存,存栏拐点或在二季度后才会出现。

  南华期货分析,供应端方面,由于养殖端对于今年一二季度较为悲观,出栏积极性强,即使标肥价差给到利润也没有继续压栏。中期来看,近月从能繁母猪数量及产能优化情况推算猪周期中供应增加的逻辑犹在。长期而言,今年猪周期将迎来拐点,反弹幅度可期。需求方面,腌腊需求已经释放完成,需求刚性的减弱,负反馈的程度增加。这也是现货价格在目前这个节点持续走弱的原因。后续年前屠宰量或上升,更多的是产业的习惯问题,对价格提振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美尔雅期货研报显示,产能过剩的基础仍旧存在。短期内的出栏增加而需求未能跟进之下猪价弱势调整,春节需求预期支撑下短期内现货波动较大,中长期产能压力带来的下跌趋势仍旧存在。


二师兄身价大跌,饲料大厂如何破局?


  前不久,汤加火山喷发,其剧烈程度堪称本世纪最强。大规模火山喷发,势必会影响全球气候,进而影响农作物生产。而当下,全球又正处在农产品低库存的背景下。

  2022年,农产品还能实现稳定供给吗?

  从国内来看,保证人吃饱还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国家稻谷小麦基本都能实现自给。只是,牲畜能不能吃饱就不好说了。

  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其中,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而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80%以上都来自美国和巴西。另外,玉米近两年产需缺口也在逐渐扩大。2019年玉米进口量还只有479万吨,但到2021年,仅半年就达到了1530万吨。

1.png

  可见,国内牲畜饲料原料严重受制于全球供给。而如今,前有疫情,后有火山,天灾人祸面前,不仅全球农业可能会减产,大宗商品运输也会受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种时候,主要生产饲料的海大集团(002311)和大北农(002385),又要如何破局?二者的本质差异,又能否使其讲出不同的故事?

  一、上游:海大集团规模优势明显

  对海大集团和大北农而言,如今原料端承压,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是:

  1.上游:能否保证原料供应稳定?能否控制饲料成本上涨幅度?

  2.下游:一旦饲料涨价传导至下游,必然导致养殖规模缩减。那么又能否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而这几个问题,我们从过往财报中,都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1.原料供应

  首先从原料供应来看,影响因素有两个,即现有的原料储备,以及后续的采购能力。

  截止2021年中,大北农原材料17.27亿,海大集团54.97亿。看似大北农储备较少,不过相较其各自的饲料业务规模来讲,原材料储备的比例相差不大。

2.png

  数据来源:iFinD

  至于采购能力,这个没办法定量比较。但可以从两个维度侧面验证。

  第一,理论上讲,采购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这个道理很简单,站在商家的角度想,卖给100个人各1斤,自然不如直接卖给1个人100斤。

  而在体量这个维度,海大集团完胜,其饲料业务规模是大北农的2.7倍。

  第二,根据付款方式,大致可以看出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2021年前三季度,海大集团应付39亿,占营收6%。预付24亿,占营收4%。与大北农相比,海大明显应付比例少,预付比例多。也就是说,不仅拖欠账款的少,反而提前交钱的多。

3.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2021年三季报数据

  这就说明,要么海大集团在产业链上相对弱势,被迫提前交付现金。要么就是故意为之,借此维持供应商稳定。而结合海大采购规模明显更大来看,海大这种付款方式,大概率是主动选择的,通过提供充沛的现金流,来绑定供应商。

  2.成本控制

  不过,在农产品总供给受限的大背景下,即便企业能够保证供应量稳定,也必然要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

  这种时候,就要比较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了。

  首先从采购议价的角度来看,海大集团依然占据着规模优势。就好比去买一包方便面2.5元,而买一包5袋可能就10块。另外大北农应付多预付少,压账期通常也会推高采购成本。

  其次除采购价格外,成本控制能力还体现在原材料用量上。

  这方面大北农财报没有提及。但从海大集团财报的表述来看,假如豆粕涨幅过高,那么它很有可能就要在饲料配比上做文章,减少豆粕用量。能不能保证同样的营养价值不知道,但一定可以调控成本。

4.png

  摘自:海大集团2021年半年报

  综上来看,海大集团在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控制成本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下游:大北农猪料市场周期承压

  但有一点很奇怪,既然海大集团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那为什么从毛利率来看,反而是大北农更高?

5.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2021年中报数据

  若不是上游成本的问题,就只能是下游销售的问题。

  虽然海大集团和大北农,都是以生产饲料为主。但再进一步细分,二者生产的饲料完全不同。

  从销量来看,大北农销售的70%都是猪料,禽料、水产饲料、其他饲料约各占10%。而海大集团禽料占一半,猪料、水产饲料各占20%以上。

6.jpg

  数据来源:iFinD

  也就是说,大北农主营猪料,海大集团主营禽料,兼营猪料和水产料。这种产品结构的差异,造成了这俩公司毛利率的差异。若饲料涨价传导至下游,导致养殖规模缩减,那么海大集团将比大北农拥有更稳定的市场需求。

  第一,海大集团业务相对多元,风险分散。

  第二,更关键的是,猪周期时间长,禽周期时间短。

  从历史来看,每轮猪周期大约持续四年时间。

  本轮猪周期开始于2018年中旬,正常情况下,到2022年中旬,基本可以触底反弹。但是,2019年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生猪价格脱离了正常走势。不仅价格猛涨,而且在高位持续了一年多。可推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生猪补栏量(重新再养)必然也猛增。导致今年一整年,生猪都可能会处在持续去库存的过程中。

7.png

  生猪本就处在价格底部,若再叠加饲料涨价,养猪场利润承压,存栏量必然大幅下降,直接减少饲料需求。这对于猪料占营收70%的大北农而言,绝对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海大集团占主要地位的禽料而言,虽然也会受到禽周期的影响,但是家禽出栏时间短。一年内可能就会经历完整的涨跌周期。全年来看,禽料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8.jpg

  三、饲料厂难迎丰收年

  海大集团和大北农业务结构极其相似。都是饲料为主,养猪为辅。不过,海大集团业务规模接近大北农三倍。所以在上游原料采购环节,无论是与供应商的关系绑定,还是议价能力,海大集团都具有明显优势。

  而在下游,饲料这个行业,必然会受牲畜养殖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大北农主要经营猪料,而猪周期动辄三四年。预计整个2022年都很难走出低谷。相比之下,海大集团以禽料为主,而禽周期时间短,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另外,海大集团猪料、水产饲料占比也都在20%以上,风险相对分散。而且,猪饲料、鸡饲料、鸭饲料、颗粒鱼饲料生产线可以共用,所以海大能够快速切换产能布局,平抑周期波动。

  不过总体来看,如今饲料生产上游原料承压,下游又处在猪周期底部。2022年注定不会是饲料厂的丰收年,相关风险值得注意。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屠宰量连续处于高位,进口量下降,春节猪价难走高?


  美国生猪市场在新冠疫情及蓝耳病疫情的炒作之后,逐渐归于平静,芝商所期下的瘦肉猪期货价格在75-85美分/磅区间震荡了4个月的时间,一方面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库存消耗较快,另一方面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下游消费,使得短期猪价难以走出震荡区间。

  中国生猪市场10月份供需错配所引发的一轮上涨行情在12月份告一段落,市场再次进入到了供应宽松及需求旺季即将结束的炒作,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大概率偏弱运行。

  一、2022中国国内供给充裕,进口量将呈下降趋势

  中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生猪存栏占全球比重超过一半,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国生猪占比全球55.53%,随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2019、2020年存栏占比分别下降至49.17%、44.68%。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猪肉产量为9787.5万吨,中国猪肉产量为4113万吨,占比总量的42%;全球猪肉进口量为1037万吨,中国进口量480万吨,占比46.29%。

  图表:月度猪肉进口量(单位:万吨)

1.jpg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光大期货研究所

  在猪肉供给短缺年份,猪肉进口成为满足国民肉类消费需求的重要措施。2014年之前,中国猪肉进口量仅占全球8%左右。随后,猪肉进口开始逐步增长。尤其是2018年8月以来,中国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短缺,猪价大涨,带动猪肉进口激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猪肉产量4113万吨。这意味着,猪肉进口量占比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已超过10%。

  图表:不同国家进口冻肉到岸价格(元/公斤)

2.jpg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光大期货研究所

  中国猪肉进口主要来自于欧洲、美洲等国家。主要进口来源国分别为西班牙、巴西、美国、丹麦、荷兰、加拿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进口猪肉(包括猪杂碎)442万吨。其中,西班牙99万吨,占22.40%;巴西45万吨,占10.18%;美国37万吨,占8.37%。因此西班牙是中国猪肉进口第一大国。

  随着中国生猪产能的迅速恢复,国内猪肉市场已呈现产大于需的状态,随着猪价的迅速回落,进口利润优势逐渐收敛。此外,2022年1月1日起,猪肉产品关税将从暂定税率8%恢复至最惠国税率12%。及时的调整税率有利于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猪价。

  二、春节期间猪价将保持稳定,节后关注产能去化节奏

  元旦过后,国内生猪现货价格快速下跌,目前河南生猪现货价格已经跌至14.5元/公斤下方。由于冬至、元旦等关键节日对于猪肉需求消费刺激有限,且近期新冠疫情屡屡爆发,社会消费预期悲观,使得需求端可以炒作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10月中旬以来的上涨行情,是在供给充裕背景下的需求炒作,当需求端回归现实后,猪价实在难以找到持续上涨的理由。

  图表:5大上市猪企月度出栏量(单位:万头)

3.jpg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光大期货研究所

  近期期货价格的走势再次将焦点转移到供给节奏之上,12月份各大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出栏量再次环比走高,一部分公司出栏量已接近10月份的峰值,在完成年度出栏任务的基础上,预计春节后供应端的压力将有所减弱。11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96万头,环比下降1.2%,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预计春节过后,生猪产能大概率回归至正常水平,因此近期生猪2203、2205合约在现货大幅下跌过程中,走势相对坚挺。此外由于冬季北方偶有生猪疫病爆发,也对春节后生猪价格形成一定影响。

  图表:生猪日度屠宰量(单位:头)

4.jpg

  数据来源:涌益咨询,光大期货研究所

  近期生猪屠宰量连续多日维持高位,反映出春节前生猪供给较为充裕,养殖端虽有压栏挺价动作,但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收效甚微,因此预计猪价在春节期间上涨幅度有限,但是在养殖成本线下,猪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亦十分有限。上半年影响猪价走势的因素主要有:新冠疫情对于下游消费的影响、生猪产能去化的速度以及饲料价格对于养殖成本的影响。当前多空形势较为模糊,建议投资者谨慎交易。


生猪出栏均重下降节奏将成为周期反转的“计时器”


  出栏均重下降节奏将成为周期反转的“计时器”――行业点评报告-20220119

  1、行业:生猪出栏均重下降节奏将成为周期反转的“计时器”

  12月生猪养殖行业盈利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2月,全国外三元生猪销售均价16.6元/公斤,环比11月下降0.9元/公斤。年关临近,南、北方制腊及囤货节临近尾声,消费需求对生猪价格的承托能力猪价呈现逐周趋弱,养殖行业盈利于12月内逐渐收窄。

  行业产能角度,根据农业农村数据,11月行业能繁母猪环比下降1.2%,12月生猪销售均价环比回落,预计12月行业农业部监测样本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保持下降趋势。预计12月行业产能去化幅度在0.0%-0.5%区间。时至1月中旬,行业生猪销售均价已下行至行业成本线以下,行业将由此再次陷入亏损,预计年后生猪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劣势产能将在该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去化加速迹象。我们预计此轮行业产能将较2021年5-6月高位累计去化幅度达到15%以上,支撑新一轮猪周期的价格反转。春节后,行业生猪出栏均重变化将成为影响周期反转节奏的关键指标。若生猪均重在年后快速下降,行业猪肉供给过剩将有所弱化,猪价的下降幅度或将因此减弱,产能去化的幅度及节奏趋弱;若年后行业压栏情绪升高(过早抱有周期反转预期),那么上半年行业猪肉供给过剩将由此加剧,将演绎出两种走向,一是加剧短期亏损幅度,进而加速行业产能去化节奏或区划幅度;另一种则是拉长行业亏损周期,行业产能去化时长被拉长,累计去化幅度(磨底)孕育周期反转。

  2、企业:2021年13年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合计销售生猪9901万头

  截至2021年1月16日,主要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均已发布2021年12月及2021年全年生猪销售数据。我们选取主要13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进行统计,2021年13家企业合计出栏生猪9901万头,预计约占2021年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14.6%,同比提升3.7pct。生猪出栏量增速角度看,牧原股份(002714)、大北农(002385)、傲农生物(603363)、巨星农牧(603477)、罗牛山(000735)同比增速均超过100%,五家企业2021年分别出栏生猪4026.3 /430.8 /324.6 /92.0 /39.4万头,同比增幅分别为122.3% /132.8% /141.1% /192.1% /156.2%。从预期出栏量完成度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300498)较好完成年初制定生猪出栏目标。

  3、2021年12月主要10家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12.6%

  2021年12月主要10家上市公司出栏量985万头,同比增长23.9%,环比增长12.6%。其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股份(002124)、天康生物(002100)、傲农生物、唐人神(002567)、大北农出栏量及环比变动幅度分别为502.5万头/+29.7%、80.5万头/-19.8%、107.2万头/+18.5%、122.7万头/+2.6%、36.8万头/-35.1%、14.7万头/+20.1%、41.7万头/+1.5%、12.5万头/+22.8%、45.4万头/-0.1%。

  风险提示:猪价景气度不及预期,上市公司养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