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前9个月生猪出栏量已超去年全年

2023-10-18来源:长江商报、证券日报、财联社、网络整理等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生猪养殖龙头此前大举扩张带来的产能释放仍在延续。截至10月16日,多家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9月份销售数据,数据显示,这些公司今年前9个月的生猪出栏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多家上市公司前9个月

       生猪出栏量已超2022年全年

      公告显示,天邦食品今年前9个月销售商品猪459.43万头,而在2022年公司累计销售商品猪442.15万头;温氏股份在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生猪1790.86万头,而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售生猪1832.59万头;天康生物今年前9个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05.83万头,去年全年累计销售生猪202.72万头。

      在发布销售数据的同时,多家上市公司提及,今年生猪销售数量的上涨,是产能扩张或投苗增加所致。不过,对比今年前9个月的生猪销售均价可知,在较长的时间内,销售均价处在较低位置,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压力明显。

      安信国际的最新研报认为,目前生猪价格仍处于磨底阶段,经历了上半年持续回落,至8月份出现一波小的反弹,最近一个月又再次回落。反弹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夏季需求增加,叠加前期养殖户超卖,出现的短期供需失衡。但是过去三年在超级猪周期刺激下,行业大规模扩产,带来生猪供应仍然较为充足,对生猪价格的支撑有限。

      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控制产能成为行业关注最多的事项。进入四季度后,虽然后续需求有望得到改善,但从对行业的观察来看,预计供给端仍将有较多潜在压力,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比较困难。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表示,当前,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两个方面:如何通过降成本度过亏损阶段和保障资金链的健康。

      对此,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牛哲表示,目前多数生猪养殖企业暂时延缓了生猪养殖项目的投建,多选择利用当前已建成的产能陆续投产经营。也有部分龙头企业为降本增效,通过合作、自建等方式建设光伏发电设施,解决部分用电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一些公司短期借款的同比增幅是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继续投建扩产的意愿不强,但头部企业和二线企业的策略仍有区别。

       以‘千万俱乐部(即年出栏量超过1000万头)’为目标的企业,并未选择调减出栏目标,并在现有产能规模不增加的情况下,仍在适度增加投苗数量,这是因为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成本可以被摊薄;但处在千万规模以下的企业则下调了今年的出栏目标,也有企业表示2023年至2024年的资本开支不会投入到生猪业务当中,不再考虑新建产能,并将通过优化母猪存栏结构的方式逐步调减现有产能。”徐洪志说。

       资金链紧张市场心态悲观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长期低迷,三季度生猪价格短暂回归成本线以上仅两个月,9月中旬以后猪价再次“熄火”,长期亏损使得市场普遍担忧猪企资金链。

       今年上半年,上市猪企总负债不降反升,20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已从1月份的4363亿元上升至4565亿元,半年增加202亿元,平均负债率高达68.47%,部分猪企负债率甚至超过80%。

      以牧原股份为例,2023年中报货币资金规模较一季报有所回落,但短期借款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为175.53亿元,短期借款453.34亿元,资产负债率60.06%。

       高负债叠加低猪价,猪企现金流是否安全,已成为当前投资者关注重点。

       日前,牧原股份回应:“今年第三季度随着猪价的上涨,每个月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养殖企业的猪舍、生物资产占比较大,且不易作为抵押品,所以短期的信用贷款在整体负债中占比较大,这是行业的特定现象。公司会根据外部环境及生产经营情况做好现金流管理,持续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公司会逐步降低杠杆水平,持续优化财务结构。”

      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已有上市猪企出售资产获得现金流补充。天邦食品近期拟再次出让不超过30%的史记生物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6.5亿元,新希望自去年下半年起向关联方陆续出售多个养殖场。

       行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已有养殖场现金流达到崩溃边缘,生猪养殖长期入不敷出,养殖日子越来越难过,如果继续亏损到明年上半年,不排除到时有二三成企业退出,过半企业会选择被动减产,综合实力雄厚的猪企或许还能咬牙坚持。”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管亚镭进一步表示,经历过几年非瘟疫情及行业长期亏损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的散养户退出养殖行业,实际仔猪外购补栏需求较之前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原因是集团企业虽然自年初开始淘汰能繁母猪产能,但去化进度缓慢,整体上母猪产能仍超保有量,仔猪自繁自养表现的比较充足,外购需求减弱。

      按照商品猪的生长周期来算,当前7kg的断奶仔猪会在5.5-6个月后进行出栏,正好对应年后3月份的需求淡季,近两年同期猪价都处于严重亏损阶段,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偏悲观也会影响仔猪的需求。

       牧原股份能否成功穿越艰难时期?

      从日赚1亿到日亏千万,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在猪周期中乘风而起,如今又急转直下。

      在猪周期低迷之下,秦英林疯狂扩张,加高杠杆,截至2023年6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高达1153亿元,短期负债约535亿元,而账面资金为175.5亿元。

       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虽然大幅减亏,但算下来,日亏损额仍达到1534万元。

       资金压力之下,秦英林也在谋求“自救”。一方面,牧原股份内部开始试点承包制度,试图降低养猪成本。另一方面,牧原股份还向外延伸,布局新能源产业。

      多措并举之下,秦英林能否带领牧原股份成功穿越艰难时期?

      535.47亿短债悬顶

      众所周知,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自2006年以来,猪价共经历了四轮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通常会经历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即使深耕31年、已经十分熟悉养猪行业,秦英林也不得不屈从于周期的变化。

      2021年以来,猪价开始持续下行,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猪企巨头,纷纷陷入泥沼,业绩巨亏。覆巢之下无完卵,牧原股份也在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88.9亿元、69.0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40.18%、-74.85%。

      2022年,牧原股份在上半年一度巨亏66.84亿元,随着三季度猪肉价格修复等原因,下半年牧原股份成功扭转亏损形势,全年实现营收1248亿元、净利润132.7亿元。以次计算,光是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便赚了199.46亿元,平均日赚1.08亿元!猪周期中猪价的威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秦英林夫妇以1392.6亿元位居全国富人榜第9位

       猪价的上涨并未持续太久,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3026.5万头,其中商品猪2907.7万头,增长7.78%。出栏节奏虽然增加,但猪价的走低却令公司又产生亏损——据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收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虽然大幅减亏,但算下来,日亏损额仍达到153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尝到猪周期上行的甜头后,秦英林选择了十分激进的扩张方式。2019年末,牧原股份在建工程达到85.99亿元,同比增长133.65%,到了2023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仍有49.1亿元。

      与此同时,秦英林不断募资补血。2019年,牧原股份募资50亿元,2021年、2022年末,分别通过可转债和增发,募集到约96亿元、60亿元。2023年4月末,公司又发布了一个债券发行预案,拟募资金额最高达50亿元。若发行完成,牧原股份累计将募资256亿元。

       然而,牧原股份仍然债台高筑,截至2023年6月末,其账面资金175.5亿元,短期借款高达453.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82.17亿元,短期负债约535.47亿元,总负债合计1153亿元,资产负债率60.06%。

       一直以来,牧原股份都是以自繁自养为特色,但在当前猪周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即使作为行业龙头,巨额的亏损也逼得秦英林开始寻找自救的途径。

      近期,市场传言牧原股份内部将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10月9日盘后,牧原股份也通过长江证券召开了电话会议,对公司近期经营情况进行说明。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和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回应了网络传言对承包制的评价称,二者的概念和实际运营均有出入和差异。牧原股份的制度实际上是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目的是吸引优秀员工应用新技术降低养猪成本。

      牧原股份工作人员还表示,“随着猪价在三季度的持续上升,公司的整个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都还是比较健康充裕的状态。三季度的每一个月,公司通过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要超过20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秦英林还对新能源有一定想法。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出资4500万元对一家光伏行业企业进行增资;2022年12月13日,牧原股份成立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年中,牧原股份还发布公告称,拟设立两家新能源子公司,分别名为正阳牧原新能源有限公司、上蔡牧原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注册资本分别为2000万元和5000万元,它们的投资主体都是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调整养殖模式、布局新能源,秦英林能找到有效应对法门吗?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