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市场正在目睹一场由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结构性巨变。尽管目前正值美国大豆收获以及销售高峰期,但是全球最大买家中国却尚未购入一船美国新豆,这也是二十多年来的首次。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威胁停止进口中国废食用油,但是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威胁对中国已难起实质性影响,因为中美大豆贸易关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由中国主导的战略性阶段。
中国战略性弃购美国大豆
2025/26年度迄今,中国尚未买入任何美国大豆,而是转向采购巴西和阿根廷等国供应。衣阿华大豆协会高管表示,尽管美国大豆价格仍低于南美大豆,但是由于贸易战和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高达20%),中国的购买决策已成为一个政治选择。
中国“弃美转巴”的策略并非临时之举。分析师指出,早在2018年特朗普发起首个贸易战之初,中国领导层就开始制定长期计划,准备在必要时打击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为了实现对美国大豆的战略冷落,中国买家宁愿支付溢价,也要采购巴西大豆。
巴西崛起:中国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应对美国大豆霸权的核心策略是:通过巨额投资和资源倾斜,协助巴西将其大豆产能提升至足以挑战美国的地位。2015/1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9570万吨;而到了2025/26年度,巴西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776亿吨。同期美国产量却停滞在1.16亿至1.17亿吨左右。
自200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头号大豆供应国。中国不仅大量购入巴西大豆,更是巴西农业基础设施的深度投资者。据出口检验公司高管透露,中国已投入数亿美元用于改善巴西的港口设施和铁路系统。例如,中粮集团正投资2.85亿美元在桑托斯港建设新的农产品出口码头,其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改进圣路易斯港。这使得巴西大豆从农场到港口的装载时间从120天大幅缩短至60天,有效保障了其出口量在2025/26产季达到1.12亿吨的预测高位。
美国农户的困境与自救
与巴西种植者坐享最大市场和溢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大豆种植者却陷于紧张而沮丧的情绪中。美国大豆协会称,美国大豆行业面临严峻形势。面对投入成本上升、价格下跌和市场准入受限,越来越多农户们选择将新收大豆储存起来,寄希望于未来价格上涨。美国大豆协会已向国会领导人表达了担忧,并要求政府立即进行贸易谈判以恢复对中国市场的准入。
尽管美国政府有可能推出150亿美元的援助来帮助受到贸易战冲击的美国农户,但是农户却认为这无异于在创口上贴了片创可贴。即使中美今年某个时候能够达成贸易突破,对于美国出口商而言可能为时已晚。中国缺席美豆市场已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推至10美元的低位,因为其他市场难以完全替代中国留下的庞大缺口。
废食用油禁令:中国的防御反击
至于特朗普威胁的废食用油进口禁令,其效力同样存疑。特朗普的限制措施反而可能推动其他国家购买中国的废弃食用油用于生物燃料生产,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已预先准备好替代方案,并在中美贸易战中占据了供应链的战略主导地位。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