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推广生鲜鸡的决策应先听证再出台

2014-04-30来源:《南方都市报》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广州生鲜家禽试点工作将从下周一起正式启动,越秀全区、荔湾区、天河区珠江新城、番禺区大学城高校共82家农贸(肉菜)市场的298个禽类经营档口,将试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10月起,这一措施将逐步在全市全面推广;10年后全市覆盖率达100%。

  至此,广州生鲜家禽未来十年的经营模式就这样被一锤定音。可问题是,即便“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出发点是好的,按政府所说,可以“保障禽肉质量安全、防控禽流感疫情、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但我们依然要追问:政策的出台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市民的声音在哪里?这样一个波及广大档主、供货商且深刻影响市民饮食习惯的政策,出台之前为何没有经过广泛的民意征询和听证程序?

  如今政策实施在即,不少操作细节尚缺乏明确指引,那么对于政策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其一是生鲜鸡供货商的选择问题。广州此次从8家供港企业中选出3家作为首批生鲜鸡供货商,试点企业的有效期是一年。出于监管便利等多种原因的考虑,政府选择大企业做生鲜鸡供货商是必然的,但这样的政策很可能导致一批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进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局面。

  那么,政府能否撇清供货商选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权力寻租嫌疑?能否向公众说清为何不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活禽供应从之前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一下子变为部分垄断的局面,政府方面认为这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好办法吗?

  其二是生鲜鸡试点政策可能引发的不公平竞争和补偿标准问题。因为在生鲜鸡售卖试点档口之外,其他市场档口和“走鬼”依然可以售卖活禽,那么,试点档主的客源流失怎么办?政府该如何解释试点选择的依据,如何平衡其中的公平性问题?

  虽然市政府专门安排财政补贴资金715.2万元,对档口升级改造和档主给予补贴,但直接发给每个档主的只有4000元,档主并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能被动根据最新政策,选择接受补贴、继续做下去或是干脆不做,另谋生路。

  其三是政策可能引发的诉讼问题。市场管理方担心,他们跟档主签的合同写明是售卖活禽,如今政府要求卖生鲜鸡,“以后有档主告我们违约,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一直以来,政府习惯了只管出台政策,对政策可能导致的问题采取边实施边调整的态度,将政策调整导致的各种成本都转嫁到市民身上;而市场管理方、档主需要担心的很多细节问题,诸如售卖生鲜鸡是否要增加市场的电容量、将来会不会按阶梯电价收费、生鲜鸡价格会不会大涨等问题,哪个都不轻松。

  有记者敏锐地注意到,在政府的统一口径下,“冰鲜鸡”的称呼已悄然成了“生鲜鸡”,名称上的改头换面或是为了缓解街坊对生鲜鸡的抗拒心理,但生鲜鸡推广政策效果如何,远不是改个名字就能顺利推动的,一项事关民生的政策想好再干,总好过边想边干。

  相关阅读:

  《羊城晚报:冰鲜鸡入市考验政府管理水平》

  广州市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试点工作将于5月5日正式启动。试点选取在越秀区、荔湾区(原芳村区和桥中街除外)、珠江新城、番禺区大学城高校的82家农贸(肉菜)市场,共298个活禽经营档口开展。尽管市食安办方面强调推行此举是为了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疑问。

  市政府专门安排财政补贴资金715.2万元,对市场生鲜家禽档口升级改造和经营者给予补贴。看得出这种做法是为了稳定经营者,防止有人借机提价,对消费者转嫁压力。从现实来看,因为不再管养活鸡了,档口面积也不需要那么大了,鸡档比以前更节省租金与人力成本,在经营中也省了一些事情和麻烦。

  当然,但凡新型销售方式必须到来时,必然会引发经营者的种种疑虑。比如,关于活鸡好还是冰鲜鸡好的话题,还会争议很长一段时间。有人会落寞,有人会反感,尤其是对敏感的美食家和“吃货”而言,活鸡和冰鸡有“天壤之别”。就经营者来说,货源被统一了,以往那种多元化的家禽品类也就瞬间消失。而希望在家里做烹饪的市民,短时间内基本上就要和来自各地的活禽说再见了,当然会舍不得也不愿意。

  经营者和市民的顾虑,更深层次还在于政府会否强力保护大企业。虽然说政府会严格审批,但是企业一旦获得供货权后,就有了叫板市场和政府的实力。且企业和市场维系度越深,对企业就会越有利,对政府的监管要求也会越大。但是,若入围企业无限增加,政府也会管不过来,因此也会倾向于只和几家大企业合作。

  考虑到供货企业是民企而不是官办企业的背景,且之前也有供港的经验,再加上家禽市场的完全竞争状态,从市场价值规律来看,优胜劣汰应该能给市民带来选择上的好处。但是,回想以前放心早餐那种“经验”,但凡有政府对企业行为保驾护航的,社会上还是会产生对利益输送和监管缺位的担忧。因此,政府就要做好裁判,防止大企业互相形成价格联盟,以各种理由抬高供应链上的成本。

  当然,市民中还有人会列出来诸如婚嫁、拜神也需要活鸡之类的理由,提出民间传统日渐被侵蚀的担忧。然而,根据广东省统一部署,广州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要求城区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率目标为:近期(2014—2017年)达到70%以上、远期(2021-2023年)达到100%。或许,这就是现代化文明和大都市为了安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南方日报:广州生鲜鸡屠宰执行供港标准》

  广州四片区生鲜鸡上市将于5月5日启动,广州市政府安排715.2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帮助档口升级改造。

  28日,广州市食安办召开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试点工作新闻通报会,试点片区为越秀区、荔湾区(原芳村区和桥中街除外)、天河珠江新城、番禺大学城,共涉及82家农贸(肉菜)市场289个活禽档口,9月30日结束试点后逐步在全市推广。

  根据方案,2017年广州生鲜鸡上市覆盖范围达到70%以上,2023年广州全城覆盖。

  广州市食安办专职副主任林勇胜称,广州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有三个主要目的:保障禽肉质量安全、禽流感疫情防控、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记者从多位专家和政府官员了解到,禽流感疫情防控是促使广州试点生鲜鸡上市的主要原因。

  林勇胜称,为降低改造和经营成本,维持市场家禽产品价格稳定,市政府专门安排财政补贴资金715.2万,对档口升级改造和档主给予补贴。其中,每个档口升级改造补贴2万元,平均给档主经营引导性补贴4000元。

  不过,笔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这笔补贴不会直接发放给经营档主,这是因为档口升级改造和冰柜采购将由肉菜市场管理处统一装修和采购。

  试点期间,广州3家生鲜鸡供货商分别为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荣利家禽有限公司和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都是供港生鲜鸡企业。未来广州市场供应的生鲜鸡中,集中屠宰模式将参照供港标准。

  试点后,广州将鼓励更多供应商加入竞争行列,未来广州逐步建立家禽源头电子化溯源系统,推行二维码等方式的溯源体系。

  笔者了解到,生鲜鸡配送至终端市场的过程中,冷藏车温度必须保持在0℃—4℃之间,而且生鲜鸡在运输过程中不得超过12个小时。

  目前,3家供应商中,江丰、天农两家公司在荔湾区自由马冷冻市场(环市西路1号)设置有生鲜鸡供应中转站,荣利公司通过冷藏车直接送到市场。这意味着,从中转站到经营档口过程中,生鲜鸡面临着第二次运输,保证二次运输不出现温度异常变化是监管难题。

  考虑到试点初期无法全面升级改造,广州市食安办要求档口应至少配1台冷藏设备,能够保证生鲜家禽产品一直处于0℃-4℃的冷藏温度。首批试点市场要在2014年7月31日前完成档口升级改造任务。

  销售中,生鲜家禽产品将实行预包装销售,包装上打有出厂日期,档主不得拆开包装销售,但可以提供售后分割服务。这意味着档主原则上只出售整鸡,不销售半鸡。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解释,生鲜鸡从宰杀到上市,本地货源至少需要12个小时,外地货源大概需要24小时。此时买到的生鲜鸡,鸡的肉质刚好进入了最适合食用、烹饪的阶段。市民购买生鲜鸡后,最好当天食用,如果存放在冰箱保鲜柜,则不要超过6天。 

  《广东省家禽生鲜上市方案正在审核或明年五一启动》

广州、深圳、佛山3市今年5月正式启动家禽生鲜上市试点工作,其他地级市或将在明年5月1日起启动。

  广州已在近日发布生鲜鸡试点方案,下周一正式启动。昨日,记者从省食安办了解到,目前省农业厅已牵头拟订了《广东省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工作实施方案》,这一方案为全省的指导性方案,省食安办正按程序组织审核,争取尽快报省政府审批执行。

  省政府已确定,推行这一工作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集中屠宰的范围为城区上市的鸡、鸭、鹅。广州、深圳、佛山3市为首批试点城市,为今后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开此项工作探索和提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据了解,3个试点城市在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试点,2015年5月1日起其它地级市或将启动此项工作。

  走马市场

  广州4片区活鸡下周退市 活鸡应声涨价

  广州生鲜家禽试点工作下周一正式启动,越秀全区、荔湾区(原芳村区和桥中街除外)、天河区珠江新城、番禺区大学城高校共82家农贸(肉菜)市场的禽类经营档口,所有鸡、鸭、鹅、鸽等人工饲养可供食用的禽类,将试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消息传出,近几天活鸡零售档销量明显增加,价格也上涨。

  销量大增

  试点消息带旺活鸡市场

  作为老广皆知的平价市场,芳村中市历来吸引着不少中心区市民前往采购囤货,这次整个芳村片区都未列入试点范围,活鸡档主暂时无忧,近来销量也被试点消息带旺。

  中市百合园市场里,记者走访的5家档主均表示,上个周末活鸡销售量明显提高。档主张姨表示,传出冰鲜鸡试点的消息后活鸡销量确实见涨,在刚过去的周末,平均一天卖出近300斤,比此前几个月增加一倍。

  这是家禽档主期待已久的回暖。张姨说,受到禽流感的影响,春节后两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在亏本,平均每天只能卖一二百斤鸡。而此前,每天最多能卖三四百斤鸡,一个月能净赚四五千元。

  “广州人都喜欢吃活鸡,这两天来订鸡的人都多了起来”,细岗市场的伍大姐说,最近几天,平均每天都接到五六个熟客电话订鸡,还有人预约到了两天以后。伍大姐预计,5月后,应该会有不少市民跨区来买鸡,“现在通常两三天去进一批,每次进七八十只,至于到时候就怕拿货也不容易。”

  中市百合园市场张姨也说,虽然可能迎来“跨区买鸡”的客流,但目前并未考虑增加进货量,到时看实际情况再调整,因为活鸡最好是当天进货当天卖出,第二天鸡的体重会减,也是损失。

  价格上涨

  批发市场卡紧货源

  “哇,最近鸡的价格这么贵啊?”街坊陈小姐伸手挑选活鸡的同时忍不住吐槽。张姨解释,这是因为近期活鸡批发价涨了,平均一斤的进货价比以往高出2-3元。汇侨新城肉菜的活禽档主阿红说,现在拿货成本高,毛鸡每斤比以前贵了两三元。沙园农贸市场何姨则称,“每斤比禽流感前起码贵3块钱”。

  另外,几乎每个受访档主都表示,现在批发市场的货源也很紧张,张姨为买到品相靓的活鸡,每天要赶在凌晨一两点到批发市场。

  为什么货源紧张?何姨说,禽流感后批发市场有准入机制,原来很多的散户现在都进不了场,鸡的供应量就减少了。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公开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国鸡肉价值走势已转降为升,这被认为行业开始回暖的迹象。此前持续一年的H 7N 9禽流感疫情,使整个肉鸡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的低迷期。

  档主反应

  “市场还没通知我们禁售活禽”

  按计划,5月3日晚,越秀区52个肉菜市场百余家活禽档口将全部清空,次日开始试供生鲜禽肉。昨日下午记者走访时,仍有档主称还没接到通知。

  “我们也不知道5号以后要怎么办,到现在市场也没通知我们禁售活禽”,明月市场邹记鸡档的档主表示,她是自己看报纸才知道广州要推“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活鸡即将停售。

  记者昨日走访越秀区东兴粮油市场、明月农贸市场及广州铁一中学对面小市场的6家活鸡档,发现各档口余下的活禽少则30只,多则近百只。大多受访档主表示,他们会利用五一小长假尽量把活禽售完,若有剩下的就宰了自己吃。但他们并没有售卖生鲜家禽的打算,也没有购置冷冻设备的动作,只是不再购进活禽,“政府到时让我们停卖我们就关门嘛,我们又没冰冻设备也不能卖生鲜的”。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