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递:从冰点到升温的戏剧性反转
(一)7月探底回升:上演V型反弹大戏
在本年度白羽肉鸡苗市场中,7月呈现出极为显著的跌宕起伏态势。月初,整个行业陷入低迷状态,国内白羽肉鸡苗价格毫无预兆地降至年内低位。市场成交最低价仅为0.73元/羽,企业报价亦不过1.50元/羽。此价格水平致使众多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补栏积极性遭受严重抑制,苗市交易氛围极为冷清,市场参与者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市场形势好转。
随后,市场迅速出现转折。鸡苗价格在短暂触底后,快速开启反弹进程。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发生显著变化。孵化场出苗量的减少,对价格反弹产生了关键影响;而毛鸡价格的上涨,则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养殖户看到盈利前景,补栏热情迅速提升。截至7月31日,鸡苗市场取得明显变化,主流成交价格大幅上涨至2.95元/羽,企业报价更是达到3.40元/羽。在短短一个月内,涨幅超过100%,这一增长速度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二)8月涨势延续:淡季不淡成市场主调
进入8月,鸡苗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通常情况下,夏季由于高温天气增加饲养难度和成本,需求相应减少,属于养殖行业淡季。然而,本年度白羽肉鸡苗市场打破常规,呈现出淡季不淡的行情。
截至8月5日,鸡苗价格延续7月涨势,主流成交价格涨至3.30元/羽,企业报价攀升至3.70元/羽。与7月底相比,涨幅分别达到11.86%和8.82%。这一涨幅在淡季市场中较为罕见。鸡苗交易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养殖户积极参与补栏,为后续养殖生产提前布局。
鸡苗市场在淡季表现强劲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接下来,将从供应和需求两个关键维度,剖析这波行情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二、供应端:上游去产引发“连锁反应”
白羽肉鸡苗价格上涨的背后,供应端的变化对市场产生了关键影响。上游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的减少,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鸡苗供应量持续缩减,成为支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一)父母代种鸡存栏持续收缩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7月样本企业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出现明显缩减,降至6957.87万套,环比减少2.13%。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行业内部的调整。其中,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减少幅度更为突出,一个月内从之前水平大幅下降至2211.51万套,环比大幅减少4.55%。这一减幅对产业链后续环节产生直接且深远影响,尤其是鸡苗供应。
深入分析,7月可淘汰大周龄种鸡数量较多,是导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种禽企业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对后市预期较为谨慎,纷纷选择淘汰大周龄种鸡以降低风险。与此同时,新开产父母代种鸡数量未能及时补充,明显少于淘汰量。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减少,为后续鸡苗供应紧张局面埋下隐患。
(二)孵化场出苗量进入“减量周期”
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的变化迅速传导至孵化场。按照孵化周期推算,8月孵化企业出苗量将不可避免地陆续减少,进入“减量周期”。具体来看,月内样本企业周度出苗量将从之前的5316.66万羽降至5235.00万羽,月内累计减少1.54%。尽管这一幅度看似不大,但在整个行业供应体系中,每减少一定数量的鸡苗,都可能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从供应水平横向对比来看,虽然7月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在数字上略高于去年同期,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2025年7月新开产种鸡数量较多,但产蛋率整体偏低,未能充分发挥产能。加之年内父母代种鸡产蛋率整体不及去年,进一步削弱实际有效供应。综合考虑,8月孵化场出苗量实际上或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场鸡苗供应更加紧张,形成“量价齐缩”的紧平衡格局,为鸡苗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需求端:毛鸡涨价点燃补栏热情
(一)毛鸡价格反弹提振养殖盈利
在白羽肉鸡产业链中,毛鸡价格的波动对整个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近期,鸡产品进口受阻,这一外部因素改变了国内市场预期,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上行趋势。受利益驱动,屠宰企业收购毛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加大采购力度以应对市场变化。
受前期鸡苗供应量减少影响,8月毛鸡出栏量预计环比减少0.92%。从结构上看,社会鸡供应量降幅更为明显,大于合同鸡。在供需双重作用下,毛鸡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鸡苗与毛鸡价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当毛鸡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养殖盈利空间相应扩大,这直接提升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为把握盈利机会,养殖户纷纷加大补栏力度,增加鸡苗采购量。这种旺盛需求进一步推动鸡苗价格上涨,形成“价涨量增”的良性循环,促进市场活力提升。
(二)周期节点与气候双重利好加持
8月对于白羽肉鸡养殖行业而言,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周期节点来看,8月上半月补栏的鸡苗,经过饲养后毛鸡出栏时间恰好赶在国庆节前。国庆节作为重要传统节日,消费市场需求旺盛,肉类产品销量通常会大幅增长。养殖户普遍看好国庆节前消费行情,对节日消费红利充满信心,补栏意愿强烈。他们认为此时补栏能够在国庆节前实现出栏,获取可观收益。
除周期节点优势外,气候因素也为8月养殖市场带来利好。随着全国多地高温天气逐渐缓解,肉鸡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高温天气下,肉鸡易出现中暑、生长缓慢等问题,养殖难度较大,成活率受影响。而天气转凉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养殖难度大幅下降,成活率显著提升。这使得养殖户更愿意积极补栏,扩大养殖规模。
不过,8月下半月部分养殖户可能因考虑国庆假期期间屠宰企业控量宰杀,担心毛鸡销售不畅,出现短暂观望情绪。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补栏需求,但从整体市场来看,由于前期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市场需求韧性较强,这种观望行为对整体上涨趋势影响有限。
四、多空博弈:8月能否刷新年度高点?
(一)上行逻辑: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天花板
从当前市场形势分析,8月白羽肉鸡苗价格刷新年度高点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其上行逻辑主要基于供需两端的有力支撑。
在供应端,8月孵化场出苗量延续7月上游去产影响,持续减少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一供应收缩局面是前期市场调整的结果,由于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持续缩减,按照孵化周期推算,短期内鸡苗供应量难以有效补充,供不应求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市场鸡苗资源相对稀缺,为价格上涨提供直接动力。
需求端同样表现强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鸡产品进口受阻使国内市场预期向好,产品价格整体上行,刺激屠宰企业积极囤货,加大对毛鸡的收购力度。毛鸡出栏量减少导致市场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毛鸡价格。在毛鸡价格上涨带动下,养殖端盈利预期增强,补栏情绪高涨,对鸡苗需求大幅增加。这种旺盛需求有力推动鸡苗市场价格上涨。
综合供需两端情况,机构对8月鸡苗价格走势做出乐观预测。预计8月鸡苗月均价有望达到3.35元/羽,较7月上涨约13.5%,若能实现,将刷新2025年以来的新高。在市场供需缺口支撑下,8月鸡苗价格已具备冲击年度高点的条件,市场各方密切关注价格走势。
(二)潜在风险:警惕阶段性回调压力
尽管8月白羽肉鸡苗价格上涨态势明显,有望冲击年度高点,但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阶段性回调压力可能对市场产生冲击。
随着鸡苗价格持续走高,养殖端对高价苗的抵触情绪逐渐显现。当价格超出养殖户心理预期,采购意愿受到影响,部分散户采取延迟补栏策略,等待价格回落或观察市场变化。这种延迟补栏行为可能影响鸡苗销售进度,削弱价格上涨动力。
种鸡场的出苗策略也可能成为市场不稳定因素。若种鸡场为追求短期利益集中出苗,市场鸡苗供应量将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打破原有供需平衡,导致短期供应过剩。历史数据显示,类似市场行情下,供应过剩时月内鸡苗价格回调幅度可达10%-15%。这不仅损害养殖户利益,还打乱市场节奏,使市场预期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外部成本因素和市场消费情况对鸡苗价格有重要影响。当前饲料成本高位运行,增加养殖户养殖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使养殖户补栏更加谨慎。若饲料成本持续居高不下,可能进一步抑制养殖端补栏积极性,对鸡苗价格形成压制。
终端消费市场复苏情况同样关键。尽管当前鸡苗市场行情火热,但终端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鸡肉产品销售不畅,将影响整个产业链利润。屠宰企业可能减少对毛鸡的收购,毛鸡价格受拖累,进而影响鸡苗价格。鸡苗价格上涨最终依赖终端消费市场支撑,若消费市场无法消化增加的产能,价格上涨基础将变得薄弱。
8月白羽肉鸡苗价格虽有冲击年度高点潜力,但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潜在风险,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五、结语:把握周期机遇,理性应对波动
7月以来鸡苗价格反弹是供应收缩与需求回暖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市场规律在行业内的运行。8月在供需双重提振下,价格有望冲击年内新高,为养殖户和行业从业者带来新机遇。
然而,市场变化复杂,短期投机性炒作可能导致价格偏离实际价值,供应阶段性放量可能打破供需平衡引发价格回调。市场波动犹如大海中的波涛,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不确定性。
对于养殖户而言,8月上半月是补栏的关键时期,合理布局有助于实现养殖收益。但补栏时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高,应充分考虑自身养殖计划和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行业从业者需密切关注父母代种鸡存栏变化及毛鸡价格走势,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卓创资讯及公开市场调研,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市场变动为准。)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