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广大中小兽药企业怎么做才不会出局?

2025-08-31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作者:李匡翎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这个月在调研我国黄鸡养殖市场时,在一个黄鸡养殖上市公司座谈,交流国家新近发布的规模养殖标准。很多人都感慨,未来将是规模养殖的天下,中小养殖场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座的中小养殖场和动保企业,也都对未来中小养殖场被淘汰出局,那么自己作为中小兽药企业“也将被淘汰出局”!

  那么,未来的发展真的没有“中小养殖企业和中小兽药企业的机会了”吗?这个判断可以说极其重要,因为这关乎很多人的饭碗和一家老小的生活!毕竟,企业没了,也就没了谋生的平台和生计。然而,我们却对此有相反的看法,这不是凭空想象的或者推理的。这是基于我们这么多年来对市场的观察。

  在四川有一个养殖公司,可以说她们不大也不小,但是企业却在这些年的风吹雨打中发展的很好。说她们不大,是因为相比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和德康股份等这些同行老大企业,企业确实不如他们那么有影响力和巨大。说她们不小,是因为她们在多个省份都有业务,并且还在规划更大的发展。

  这个企业,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特别的“精”。比如说,养殖生产的各个细节,做的特别的精细。大到每个场的经营数据,小到每批鸡的量化生产指标。做的大企业都望尘莫及,做的养殖成绩始终高于同行,这个高的参考对象是“大小养殖场”,甭管你是有资本加持的大型上市企业,还是那些苟延残喘的中小养殖场!

  她们为什么能做到这种程度呢?是因为他们破解了行业发展的两个痛点,一是大而无方,就是发展普的摊子大了,这样的规模企业就“很难专”,当今若不专做养殖就是个“大忌”!因为不专就做不到精,不精你的经营和生产指标就比较差。这么大的规模,某个指标稍微不好,那乘以“规模”的结果就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不专、不精和泛泛其实是规模化共同的弊病,毕竟专、精是企业战略选择加经营的结果,规模企业无已不是靠主业多元化和相关(非主业)多元化“实现规模化”的。企业规模企业的这种玩法,正好为中小企业的专和精创造了客观机会。可是,选择了专、精的发展道路,并不一定能获得优势。

  因为这种战略上的创新,还要求企业要有实现战略目的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毕竟有跑车还得有适合跑车的高速路,否则车再好在山里和河里“它都是一堆废铁”!这种情况放到当前发展艰难的兽药行业,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大的兽药企业有原料、有制剂和售后服务等,他们很难在某个点上领先。

  比如说,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原料型企业凭借原料生产优势,确实能做成合格的、价格低于绝大部分兽药制剂企业的产品。但是这样的企业绝对不可能:在触变胶体、纳米分散、纳米微晶等制剂技术上做到突破和行业领先。因为那与原料研发与生产优势玩根本就不是同样的仪器和人才!

  不同的金刚钻和不同专业素养的人才,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配套的制剂及文化,这些都不可能把原料、制剂、服务等都揉到一起还都各个牛逼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只手遮天和一口吃个胖子的,这超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极限。当养殖规模化带动兽药规模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时:

  广大中小兽药企业,千万不要也去追求大和削尖了脑袋“也往大了发展”。当大企业是行业未来的少数时,广大中小兽药企业应该去想法做专、做精,在某个点上做到行业里“最精通”,那你就赢了和赢了这个时代。规模拼的是成本、是更低价格的产品,因为规模的优势就是成本领先。

  反之,广大中小兽药企业,在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上,是与大型、规模兽药企业“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比”的。与其去通过赔钱、或者偷工减料、甚至做假药去与大企业竞争,还不如在单项、某个更擅长的点或者某项业务上聚焦,打造更专、更精和更特长的产品或者说服务,这样发展下去广大中小企业就赢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