嗉囊下垂是家禽的一种异常状况,表现为嗉囊明显膨大,内含饲料和液体,因发酵而常带有恶臭。
当鸡群采用地面饲养时,嗉囊中常常还会发现垫料。
在严重病例中,嗉囊黏膜可能出现溃疡。
火鸡更容易发生嗉囊下垂,但肉鸡和蛋鸡也可能受到影响,尽管发病率通常较低。
在蛋鸡类型的鸡中,这种情况在育成期的青年鸡中更为常见,有时甚至在早期即可出现,但总体上仅在个别个体中零星发现。
该问题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管理措施、营养因素和健康因素似乎与其发生有关。
— 1 —
嗉囊的作用
嗉囊是位于气管右侧胸入口处的食管的薄壁憩室。
嗉囊由两块肌肉支撑,这些肌肉有助于嗉囊的支撑和排空。
嗉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饲料,并将其与水混合以软化饲料颗粒。
饲料摄入后,嗉囊自然扩张并充满饲料。
随着砂囊中的饲料进入肠道,嗉囊开始收缩,将其内容物排入食管,并向腺胃和砂囊提供更多饲料。
嗉囊在饮食消化中的重要性受饲料在嗉囊中停留时间的影响:
停留时间越长,通过增加发酵降低pH值,这对外源性和内源性酶的活性有积极影响。
嗉囊还作为家禽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因其存在乳酸菌、乳酸及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挥发性脂肪酸,从而降低嗉囊的pH值。
检查鸡只时,正常的嗉囊在进食后应感觉膨胀且略微坚实,触诊时甚至能感觉到粗糙的饲料颗粒。
如果嗉囊过硬或明显过度膨胀且柔软,这意味着内容物不能正常排空,嗉囊功能异常。
受影响的鸡只仍继续采食,但由于正常的饲料通过受到干扰,营养不能被正常吸收,鸡只体重下降,逐渐消瘦并可能死亡。
— 2 —
病 因
尽管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在家禽群体中有几个因素促成该病的发生:
一、管理因素
任何导致短时间内过量采食和/或饮水(暴饮暴食)的管理措施,可能会导致嗉囊组织的过度拉伸和损伤,最终丧失收缩和排空的能力:
饲料或水分布不均:不适当的饲喂时间或饲喂设备故障导致不必要的限饲。
鸡只进食过快,例如每日空槽时间过长时。雏鸡在高温条件下育雏时过度饮水。
二、营养因素
饲料中含有过多粗纤维且难以消化的物质。饲养于放养系统的鸡只突然摄入高大粗纤维草。饲料结构:使用颗粒料不利于砂囊的发育,而砂囊在调节胃肠饲料流动中起关键作用,已被证明会增加下垂嗉囊的发生率。过细的饲料可能导致摄入大量不可消化的物质(垫料、羽毛等),从而引起嗉囊过度膨胀。碳水化合物来源:实验研究表明,用葡萄糖一水合物(葡萄糖或右旋糖)代替饲料中的淀粉会导致嗉囊中某些真菌(主要是Tellustris酵母菌)增加,这些真菌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嗉囊壁持续拉伸。
三、疾病因素
马立克氏病:支配嗉囊的迷走神经可能受损,导致嗉囊功能障碍。原虫感染:毛滴虫病,一种寄生病,通常表现为口腔内小的黄色病灶。蠕虫:某些毛细线虫属种类可侵入嗉囊,引起黏膜炎症,或在高寄生虫负荷的情况下造成部分阻塞。真菌感染:念珠菌病是一种机会性真菌病,影响嗉囊壁并引起炎症,内壁出现白色斑块。该病通常与饮水微生物质量差有关,但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也可能出现。
— 3 —
治疗和预防
嗉囊下垂的控制主要应基于预防,因为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监控饲料结构:使用粗颗粒粉料可促进嗉囊和砂囊的正常功能,防止过量摄入不可消化物质。合理管理饲喂技术:采用定时饲喂并每天空槽一次有助于健康嗉囊的发育,但空槽时间不应过长。检查饲料组成:确保饲料符合鸡只日龄的推荐要求,且未加入不寻常的原料。始终使用清洁优质的饮水。在饮水中使用酸化剂通常有助于控制该问题。按标签说明在饮水中添加碘或硫酸铜,可帮助控制嗉囊真菌病(念珠菌病)。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