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河南郏县茨芭镇北竹园村刘沟自然村一片安详,只有村前养鸡场里不时传来的鸡鸣声才偶尔打破这山村的宁静。
在鸡舍前,63岁的李占卿提着篮子在收鸡蛋。一群群母鸡有的相互追逐,有的在他身边悠闲散步,有的自在地在土里刨寻着食物。“我养的这种鸡是从上海崇明岛引进的,属新柳系品种。这种鸡产的蛋是绿壳的,比一般鸡蛋含有更多的卵磷脂、锌、硒等微量元素。”李占卿说。
今年初,李占卿总共凑了20万元,开始了在家养鸡创业。他在自家门前租了50多亩山坡地,盖起了鸡舍,又买来铁丝网围起来。然后从上海引进了3000只新柳系蛋鸡种苗,开始养殖。李占卿就坚持走生态养殖道路,他的鸡完全散养,除了玉米、小麦和少量豆粕外,不喂任何加工的饲料。鸡在荒山上吃草叶、找虫子,饮露水、啄蚂蚱,基本上不生病。
尽管绿壳蛋是好东西,可毕竟这里地处深山,交通和信息都很闭塞,又因为规模小,无法批量外销,3000只蛋鸡每天生产的1800枚鸡蛋,仅仅靠卖给乡邻是远远不行的。为了帮助李占卿打开销路,分包北竹园村的镇党委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到李占卿的养鸡场里,帮他出主意想办法。镇干部叶晨阳还利用微信平台在群里进行信息发布。刚刚上任的村第一书记王文生也到养鸡场里了解情况,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绿壳鸡蛋进行宣传。
如今这个处在大山深处的养鸡场渐渐有了名气,鸡蛋也开始在县城和周边乡镇打开了销路。“我这鸡蛋品质有保证,现在又有镇、村干部们帮忙进行销售宣传,不愁将来没有大的发展。”李占卿说。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