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股书背后的“清远鸡帝国”:从区域龙头到全国布局
	
		  (一)里程碑式递表:携“国鸡”基因叩响港股大门
	
		  在资本市场架构中,2025年10月30日是广东天农集团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键节点。当日,天农集团基于其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未来的战略规划,正式向港交所呈交招股书,在招商证券国际作为独家保荐机构的协同助力下,正式向港股主板发起冲击。
	
		  追溯至2003年,天农集团尚为广东清远本土的一家区域性家禽养殖企业,在肖文清、张正芬夫妇的引领下,从一处小型养殖场起步,开启创业征程。彼时,家禽养殖行业竞争态势激烈,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天农集团凭借对清远鸡这一特色品种的深度聚焦与专业耕耘,在家禽养殖领域逐步崭露头角。历经二十余年的持续深耕与精细化运营,天农集团成功构建起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业务范畴涵盖育种、良种繁育、生态养殖、饲料生产、屠宰、食品加工及品牌营销等各个关键环节,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餐桌的全流程管控。这一体系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更为其规模化扩张与品牌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站在港交所递表的关键节点,天农集团极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中“清远鸡第一股”,助力“国鸡”品类在资本舞台上获取重要一席。
	
		  (二)硬核市场地位:59.3%份额背后的“清远鸡神话”
	
		  在清远鸡市场领域,天农集团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市场分析资料,清晰呈现出天农集团的市场统治力:在过往业绩记录期间,按清远鸡出栏量进行统计,天农集团始终稳居中国规模最大的清远鸡提供商首位;2024年,其市场份额高达59.3%,占据过半市场份额,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这种在市场份额上的绝对优势,是天农集团多年来在清远鸡养殖技术研发、规模拓展、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投入与深度耕耘的成果体现,也凸显了其在行业内稳固且难以撼动的领导地位。
	
		  将市场视野拓展至广东省黄羽肉鸡市场,天农集团同样表现出众,仅次于行业领军企业温氏股份,位列第二,形成“北有温氏、南有天农”的双雄竞争格局。在竞争激烈的黄羽肉鸡市场环境中,天农集团凭借清远鸡这一特色单品,与综合实力强劲的温氏股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充分彰显了其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
	
		  在生猪业务板块,天农集团在西南地区生猪养殖市场亦取得显著成绩,2024年按营收规模计算位列第八,单头生猪毛利在全国规模化养殖企业中排名第二。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天农集团在生猪养殖领域的科学规划、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研判与把握。“禽猪双驱”的业务布局模式,使天农集团在肉类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增强了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其未来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双引擎动力支持。
	
		  二、财务过山车:从巨亏到盈利的周期穿越术
	
		  (一)收入利润双波动:周期压力下的韧性显形
	
		  天农集团的财务数据,完整记录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发展历程与转型挑战。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52亿、35.96亿、47.76亿元,净利润则经历了从3.41亿盈利到6.69亿亏损再到8.9亿盈利的大幅波动。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2.21亿,同比增长3%,然而净利润仅为1.27亿,同比下降73.1%,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经营态势,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走向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下行与饲料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2023年,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跌幅超过40%,如同行业寒冬,天农集团的生猪养殖业务遭受严重冲击,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饲料成本持续维持在高位,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养殖成本负担。在价格与成本的双重反向作用下,天农集团2023年利润严重受损,陷入亏损困境。
	
		  然而,天农集团在危机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尽管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公司现金流仍保持稳健。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2.7亿元,为公司应对市场周期波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稳健的现金流不仅确保了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更使公司在市场低谷期能够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及市场拓展,为后续业绩反弹奠定了基础。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现金就像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到它,直到它没有了。”天农集团正是凭借对现金流的有效管控,在行业困境中得以生存并迎来业绩回升。
	
		  (二)成本管控与结构优化:穿越周期的关键密码
	
		  面对2023年生猪价格暴跌40%的行业危机,天农集团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成本管控与结构优化探寻穿越市场周期的有效策略。在养殖模式创新方面,公司采用“家庭农场+自营基地”双模式,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实现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家庭农场模式下,公司与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支持及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服务,农户按照公司标准开展养殖活动。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公司的养殖成本,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在自营基地,公司运用现代化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经验,提升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通过双模式运营,天农集团的清远鸡成活率提升至98%,生猪PSY(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到24头,优于行业平均的22头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显著优势。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天农集团着力发展高毛利产品,通过推出“凤中皇”清远鸡礼盒等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礼盒装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精致考究,在品质把控上严格把关,采用先进养殖技术与加工工艺,确保鸡肉的口感与营养价值。凭借卓越品质与独特品牌形象,“凤中皇”清远鸡礼盒溢价率超过30%,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新动力源。2024年,肉制品业务毛利率达28.7%,有效对冲了生鲜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产品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更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从传统养殖企业向高端肉制品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三、全产业链护城河:从“保种”到“餐桌”的价值重构
	
		  (一)种业“芯片”筑牢根基
	
		  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如同“芯片”一般,是天农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的根基所在,也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天农集团承担着守护清远鸡纯种基因的重要使命,作为农业农村部唯一认定的“国家级清远麻鸡保种场”,其建立的5万套原种鸡核心群,犹如一座珍贵的基因资源库,为清远鸡的纯种繁衍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育种技术创新领域,天农集团持续探索进取,运用“全基因组选择+表型精准筛选”技术,成功攻克清远鸡产蛋量低的技术难题,将其年产蛋量从50枚大幅提升至150枚,雏鸡成活率高达99%。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清远鸡的繁殖效率,更从源头上确保了纯种基因的稳定传承,保证每一只清远鸡都具备纯正血统与优良品质。
	
		  在生猪育种领域,天农集团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创新能力。引入美国华特希尔种猪后,通过科学选育与精细化管理,使单头生猪毛利较同行高出15%。这种显著的成本优势有效提升了天农集团在生猪市场的竞争力,为其构建“禽猪双核心”的种业优势奠定了基础。凭借在清远鸡和生猪育种方面的突出成绩,天农集团荣获“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双认证,成为行业内育种领域的标杆企业。
	
		  (二)养殖模式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在养殖环节,天农集团创新性采用“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在实现自身规模扩张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动力。在这一模式下,天农集团与4万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2024年,天农集团累计支付养殖费用3.7亿元,户均年收益超过8万元,使农户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还体现在其轻资产运营的灵活性上。该模式使天农集团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养殖规模,2025年生猪存栏量顺利达到120万头,实现养殖规模的弹性增长。同时,天农集团通过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对养殖过程进行全方位严格管控,将药残合格率严格控制在99.8%以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天农集团成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核心供应商,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肉类产品。
	
		  (三)渠道扩张与品牌破圈
	
		  在稳固华南市场(占营收60%)的基础上,天农集团近年来积极推进全国化战略布局,强势进军华东、华北等地区。在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天农集团构建直销网络,与盒马、山姆等知名商超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产品快速铺货与销售。2024年,商超渠道收入增长25%,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天农集团产品在商超渠道的市场认可度,也反映出其渠道扩张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天农集团成功成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鸡肉产品指定供应商,这一荣誉为天农集团品牌形象增添了重要背书。借助全运会这一国家级体育赛事的强大影响力,天农集团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有力推动了其全国化布局进程。品牌溢价能力也随之进一步增强,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品牌建设方面,天农集团注重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旗下“凤中皇”清远鸡凭借高品质、独特口感,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成为高端清远鸡的代表品牌。通过精准市场定位与有效品牌推广,“凤中皇”清远鸡成功吸引中高端消费者关注,进一步巩固了天农集团在高端肉制品市场的地位。
	
		  四、上市后的增长方程式:从“卖活鸡”到“造品牌”
	
		  (一)募投项目聚焦高附加值赛道
	
		  此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为天农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与广阔发展空间。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三大关键领域,每个领域都体现了天农集团向高附加值产业赛道转型的坚定决心与战略规划。
	
		  在深加工扩产领域,天农集团计划新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肉制品加工厂,这是其迈向高端肉制品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该加工厂中,清远鸡预制菜、低温火腿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将得以生产。在现代快节奏生活背景下,忙碌的上班族可通过简单加热天农集团的清远鸡预制菜,便捷享用美味佳肴,这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美食的需求,也为天农集团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路径。天农集团目标是到2028年,使深加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实现从传统养殖企业向食品加工企业的战略转型。
	
		  在数字基建领域,天农集团将投入5亿元建设智能养殖系统,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在智能养殖系统中,饲料配方将通过人工智能(AI)进行优化,依据鸡和猪的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精准调配饲料,实现营养均衡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疫病智能预警系统如同专业健康监测卫士,通过实时监测动物生理指标、行为数据等信息,提前发现疫病风险并及时预警,保障养殖动物健康。据规划,这一智能养殖系统有望降低养殖成本8%,显著提升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
	
		  区域渗透也是天农集团重要战略方向。在华中、西南地区新建5个区域配送中心,是天农集团构建全国冷链网络的关键布局。通过这些配送中心,天农集团能够更高效、快速地将产品配送至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全国32个省市“次日达”冷链网络,这一目标的达成将极大拓展天农集团产品市场覆盖范围,提升配送时效,增强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二)挑战与破局:周期波动下的战略定力
	
		  尽管天农集团在发展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生猪价格低迷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2025年上半年生猪均价降至15.5元/公斤,同比下降12%,对天农集团生猪养殖业务产生一定冲击。黄羽肉鸡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发力,市场竞争态势加剧。
	
		  然而,天农集团具备清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清远鸡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类稀缺性。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1.9%,显著高于普通肉鸡,表明清远鸡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天农集团凭借在清远鸡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领先地位,能够充分受益于这一市场发展趋势。
	
		  全链可控性是天农集团的核心优势之一。从育种到终端销售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天农集团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例如,2024年某品牌因药残超标引发信任危机,而天农集团通过严格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将药残合格率控制在99.8%以上,成功规避风险,赢得消费者信任。这种全链可控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也为天农集团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在政策支持方面,天农集团迎来诸多利好因素。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天农集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其“保种+富民”模式获得政府大力支持,2024年收到农业补助1.2亿元。这些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不仅缓解了天农集团资金压力,更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其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五、结语:当“土味”农产品邂逅资本市场
	
		  天农集团的IPO进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发展历程,更是中国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家禽市场“强品类、弱品牌”的行业背景下,天农集团以种业创新为突破点,以全链运营模式为根基,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区域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当前,天农集团携清远鸡独特基因,品牌影响力逐步拓展至全国市场。凭借自身优势,天农集团有望重塑中国高端肉类市场竞争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天农集团的发展历程蕴含深刻启示:在市场周期波动成为常态的环境下,只有掌握“品类稀缺+全链韧性+品牌溢价”这三重核心要素的企业,才有可能在万亿规模的肉类市场中实现穿越周期的持续成长。这或许正是港股市场对天农集团敞开大门的关键原因,也让市场各方对天农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充满期待。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