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毒鸡蛋”事件持续发酵,香港也于上周发现有“毒鸡蛋”流入。
欧洲毒鸡蛋是否会波及到国内消费市场?
食品安全部门是否会因此加大监察力度?
我国的鸡蛋又是否经得起愈发严格的检验?
没有欧洲“毒鸡蛋”进入中国
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畜禽产品,但庆幸的是,食用的鸡蛋并不在此列。
据质检总局的介绍,欧洲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鸡蛋产品获得中国政府的进口准入,也就是说没有欧洲的鸡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高春起告诉记者,从今年以来,内地鸡蛋价格行情低迷,蛋鸡饲养量过大,鸡蛋数量已经供过于求。就连需要大量外来鸡蛋的广东省,其消费的鸡蛋大部分是从北方生产,进口鸡蛋的数量很少,市民无须担心。
我国蛋鸡产业养殖规模和鸡蛋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据芝华数据,2016年底,蛋鸡存栏12.7亿只,鸡蛋产量约2500万吨/年。一些行业专家表示,国内蛋鸡实际存栏量远高于公开的12亿只,更何况还有“黑科技”——强制换羽,产能充足甚至经常性过剩,自给自足之外,还能适当出口。
而此次“毒鸡蛋”的罪魁祸首就是——杀虫剂“氟虫腈”。
氟虫腈,英文通用名fipronil,是一种广谱除虫剂,用以消除蚤、虱、蜱、蟑螂及螨等昆虫,其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兽医和卫生领域。
现时数据显示实验动物若短期摄取大量的氟虫腈会对神经系统引致不良影响。长期摄取氟虫腈或会引致肝脏、甲状腺及肾脏受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氟虫腈被列为“对人类有中度毒性”的化学品,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建立的“氟虫腈人体安全摄入量(ADI)”显示,氟虫腈应为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 。0002毫克。
农业部为我国鸡蛋正名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在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连续5年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合格率达到97.6%。
近日欧洲发生的“毒鸡蛋”事件,实际是“氟虫腈”污染的鸡蛋,农业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表示,我们国家对农药的管理,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未经登记的产品不得投放使用,从事农药生产和经营也有严格的许可制度,严禁“氟虫腈”用于家禽养殖业。
“对农兽药残留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金忠发表示,农作物和动物只要使用农药兽药治病治虫,就可能形成残留,但有残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关键要看残留的量值是否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国的农兽药残留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实验和风险评估得出的,并且设定了100倍的安全阈值,只要在标准限量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我国早已禁用氟虫腈
高春起认为,“毒鸡蛋”主要是养殖场和饲料厂在消毒灭菌的过程中加入了含有氟虫腈的消毒剂,养殖场的违规操作使得氟虫腈可以通过饲料或其他途径进入到生产链当中,最终沉积在鸡蛋里面。国内的蛋鸡从业者如果规范使用和养殖,生产的鸡蛋是不会含有氟虫腈成分的。
那么,我们国家也有使用氟虫腈吗?
早在2009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停止销售和使用用于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也就是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该杀虫剂。
其原因嘛,是因为该杀虫剂不分敌我,容易“误伤友军”——其他有益昆虫。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算是好人有好报吧,保护益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一点都没错啊。
目前,在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中也没有查询到氟虫腈,说明属于未批准的兽药,不可使用。高春起表示,养殖场与饲料厂如果能按照国家规定规范操作,基本上不存在氟虫腈污染的问题。
东北农业大学副院长迟玉杰表示,我国检测中心前段时间已经做过定期的、关于鸡蛋添加剂的调研,并没有发现超过农业部和国家饲料添加剂标准的情况出现。市民无需对于鸡蛋品质有过多的担心。
但我国目前蛋鸡行业处于整合调整期,大型企业比例、产业集中度并不是特别高,大量的中小散户也在养家糊口,不排除一些部分养殖场和散农户存在违规使用情况。相对而言,规模较大的正规企业在养殖管理上比较规范,对鸡蛋品质很关注,这类鸡蛋进入商超等渠道较多,有安全保障。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