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6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02月06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02月06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猪价续跌 全国仅浙江地区仍在15元以上(2018年2月6日)
据数据研究部数据统计,2018年2月6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4.20元/公斤,较昨日相比下跌0.10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1月30日)下跌0.71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1省份猪价上涨,26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浙江,较昨日下跌0.26元/公斤于15.30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黑龙江,较昨日下跌0.08元/公斤于13.20元/公斤。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云南 | ↑0.05 | 浙江 | ↓0.26 |
江苏 | ↓0.18 | ||
安徽 | ↓0.17 | ||
广东 | ↓0.14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7.1-7.4元/斤,河南6.8-7.1元/斤,江西7.1-7.4元/斤,广东7.1-7.4元/斤,湖南6.9-7.2元/斤,山东6.9-7.2元/斤,湖北6.9-7.2元/斤,河北6.7-7.0元/斤,北京6.7-7.0元/斤,辽宁6.5-6.8元/斤。
猪价无好转,持续跌势,全国仅云南猪价小幅上涨。屠宰企业备货逐渐结束,春节前间接需求减弱,虽居民直接消费依旧在季节性的呈缓慢持续增长状态,但对市场价格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加之受近期猪价暴跌影响,养殖户恐慌抛售,市场供应充足,屠宰企业无提价收购意向,春节前猪价全面上涨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本周屠宰企业将陆续放假,但小刀手仍将活跃,局部人口流入集中的小城镇猪价或有反弹机会。
变污为宝 养猪场不再“臭名昭著”

现实很骨感!1000万头富余,2月生猪供应明显过剩
进入2月份,猪价承接了1月末的价格持续走跌模式,将部分鼓吹猪价后期将要大涨的吹鼓手描述的美好画面击得粉碎。
时间进入2月第二周,离春节还有10天时间了,要期盼猪价上涨,基本上已经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了。即便是局部市场的反弹也大都以昙花一现的模式结尾而已。春运已经开始,返乡潮已经启动,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第一批人群近两天已经开始陆续到家,预计对稳定中西部地区的猪价将产生一定利好,但对人员集中流出地区来说,则是利空。后期的猪肉消费,主要寄希望于鲜肉消费的拉动,但这对猪价的拉动作用相比屠宰企业充足备货之后的少量采购而言,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最理想的结果,持稳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从刚刚结束的1月份的市场供需状况来看,一月份中国生猪供需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月份则出现逆转,有供应不足转为供应过剩。因为春节前的节前备货透支了2月份的市场需求部分。因此价格方面,正常年份几乎每年的春节所在的月份或春节之后猪价大都出现走跌的原因所在,预计本年度的价格走势难以例外。
图表:2018年1月中国生猪市场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头):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
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初统数据显示,2018年1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2885.65万头,环比下降0.39%,同比下降0.66%;仔猪上市量环比下降0.74%,同比增长1.69%;商品大猪月度出栏总量环比增长2.30%,同比增长3.85%;月末生猪存栏总量环比下降0.03%,同比增长1.70%。消费环节,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初统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商品大猪消费需求量5712万头左右,供应缺口850万头。2月份预计出栏供应量4880-4910万头左右,消费需求在4000万头左右,供应过剩1000万头左右,2月份生猪供需将出现较为明显过剩。
我们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压栏及提前出栏现象,加上屠宰企业及贸易商库存储备肉的调剂参与,目前这部分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延后性,需要在后续的市场统计中加以数据补充修正。因此,实际的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月度价格方面,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初统数据,2018年1月,中国出栏商品大猪月度综合加权均价14.89元/公斤,环比上涨0.53%,其中外三元环比上涨0.54%,同比大跌16.73%;内三元环比上涨0.52%,同比大跌17.51%;土杂猪环比上涨0.51%,同比大跌18.28%。仔猪方面,1月份全国均价30.65元/公斤,环比上涨0.62%,同比大跌25.25%。
图表:2017年11月-18年1月中国商品大猪月度综合加权均价走势曲线图(单位元/公斤):
猪价16天下跌9.91% 有养殖场连续5次调价
春节临近,猪肉及鸡蛋价格却走出了两重天。
新发地最新一周(1月27日至2月2日)的研报显示,2月2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4.33元/斤,比2017年2月2日的2.45元/斤上涨76.73%。而对比上一周的价格,本周同比涨幅大幅扩大。
同样,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也显示,1月28日至2月1日,全国主产区鸡蛋价格一直维持在4.11元/斤,而2月2日以后,产区蛋价陆续开涨,2月2日至2月5日,多数地区蛋价走高0.2元/斤左右,少数地区走高0.5元/斤左右。前期受销售区返乡人员增加影响,市场走货放缓,销量缩减;食品企业也以清理库存为主,采购量减少。而内销好转有限,鸡蛋供需基本平衡,蛋价高位走稳。不过,最近各地内销陆续开始发力,产区内销走货明显好转,局部市场有抢货现象,鸡蛋供不应求,蛋价顺势走高。
而相对应的是,猪肉价格却出现了重启下跌模式的可能。
卓创资讯数据提及,北方猪价暂时止跌,局部低价区小涨,但上涨潮暂未波及到华中、华东便戛然而止。最近南方几大主产区大型养殖场同步降价,高价区基本消失,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缩至0.2元/公斤以内。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降价潮未开启前,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可拉至0.4元/公斤-0.6元/公斤,因大型养殖场猪源分批出栏,中间商调运损耗较少,为市场所青睐,可与散户拉开价差。但因全国猪价集体下滑,市场高价难企稳,加之大型养殖场对年后行情看跌,有意向将年后出栏计划提前,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缩小。
而南方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养殖主体以规模性养殖场为主,大场对后市普遍较不乐观,且年后消费转淡,猪价有下滑空间。大场意向降价促销,以减轻年后出栏压力。”李晶举例,“1月末以后,江苏某大型养殖场连续5次调价,外三元出栏价累计下滑1.2元/公斤,降幅达7.69%。河南地区外三元主流出栏价由14.6元/公斤-14.7元/公斤降至13.7元/公斤,累计下滑0.9元/公斤-1元/公斤。”
“距农历春节仅1周有余,大型屠企已开始节前备货模式,主销区(如北京、山东)等地提量明显,而上游企业有意将春节期间积压猪源提前出栏,猪价仍有一定下滑空间。后期随着提量企业增多,部分低价区优质大猪货源减少,且年关为屠宰企业提量最后一波。”为保证足够的猪源供给,卓创预计猪价或以缓跌为主。
新发地研报也认为,在进入农历腊月以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已经连续下行2周多了,由农历十一月末的9.38元/斤下降到本周末的8.45元/斤,16天的时间下降了9.91%,降幅十分明显。
在农历腊月肉价大幅下降的现象此前并不多见,近几年中,只有供应严重过剩的2014年和2015年初的农历腊月出现过这种现象。“2017年毛猪的生产形势是在由供应与需求基本平衡向供应逐渐过剩的局面转化,今年年初,由农历腊月白条猪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得到印证。如果毛猪供应与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腊月的肉价一定会受到需求的拉动出现阶段性的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很难出现实质性的上涨,即使出现短暂的上涨,那也是节日效应的表现,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涨幅也不会太大。”
新发地研报解释,2018年的大趋势来看,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销售的情况分析,在2018年的某个时间段,“肯定会有人再一次提出压缩产能的问题。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养殖场还处于获利丰厚的阶段,只有出现亏损的时候,养殖场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黑龙江: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75%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畜牧强省和绿色有机食品大省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表明,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原则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将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为引领。力争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今后,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完成十项重点任务:发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引领作用、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分类推广重点技术模式、完成禁养区治理工作、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度、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