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偏弱
2025年6月8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价格偏弱,全国均价为 14.14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下跌0.18%。6月份期间商品大猪出栏(大肥)供应将继续偏宽松,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大肥需求减弱,屠企对大肥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将继续利空价格,预判6月份商品大猪价格总体继续偏弱震荡。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6月8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
2025年6月8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
东北 |
辽宁省 |
13.94 |
13.99 |
-0.36% |
元/KG |
|
吉林省 |
14.01 |
14.03 |
-0.14% |
元/KG |
|
黑龙江 |
14.31 |
14.31 |
0.00%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4.07 |
14.13 |
-0.42% |
元/KG |
|
天 津 |
13.99 |
14.01 |
-0.14% |
元/KG |
|
河北省 |
14.32 |
14.35 |
-0.21% |
元/KG |
|
山西省 |
13.94 |
13.95 |
-0.07% |
元/KG |
|
内蒙古 |
13.89 |
13.92 |
-0.22%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4.52 |
14.57 |
-0.34% |
元/KG |
|
江苏省 |
14.50 |
14.56 |
-0.41% |
元/KG |
|
浙江省 |
14.55 |
14.59 |
-0.27% |
元/KG |
|
安徽省 |
14.08 |
14.12 |
-0.28% |
元/KG |
|
福建省 |
14.47 |
14.53 |
-0.41% |
元/KG |
|
山东省 |
14.53 |
14.58 |
-0.34%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4.06 |
14.03 |
0.21% |
元/KG |
|
湖北省 |
14.25 |
14.21 |
0.28% |
元/KG |
|
湖南省 |
14.07 |
14.08 |
-0.07% |
元/KG |
|
江西省 |
14.11 |
14.14 |
-0.21%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5.38 |
15.41 |
-0.19% |
元/KG |
|
海南省 |
13.89 |
13.91 |
-0.14% |
元/KG |
|
广 西 |
13.91 |
13.95 |
-0.29%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3.85 |
13.89 |
-0.29% |
元/KG |
|
四川省 |
14.09 |
14.04 |
0.36% |
元/KG |
|
贵州省 |
13.79 |
13.82 |
-0.22% |
元/KG |
|
云南省 |
14.18 |
14.21 |
-0.21%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78 |
13.84 |
-0.43% |
元/KG |
|
甘肃省 |
14.03 |
14.05 |
-0.14% |
元/KG |
|
宁 夏 |
14.18 |
14.21 |
-0.21% |
元/KG |
|
新 疆 |
13.43 |
13.43 |
0.00% |
元/KG |
|
全 国 |
14.14 |
14.17 |
-0.18%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6月9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偏弱
2025年6月8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偏弱,全国均价为13.74元/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44%。6月份期间商品大猪出栏供应将继续偏宽松,气温的进一步回升需求减弱,屠企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继续利空价格,预判6月份商品大猪价格总体继续偏弱震荡。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6月8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
2025年6月8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
东北 |
辽宁省 |
13.70 |
13.78 |
-0.58% |
元/KG |
|
吉林省 |
13.61 |
13.68 |
-0.51% |
元/KG |
|
黑龙江 |
14.04 |
14.07 |
-0.21%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3.77 |
13.87 |
-0.72% |
元/KG |
|
天 津 |
13.58 |
13.64 |
-0.44% |
元/KG |
|
河北省 |
13.92 |
14.00 |
-0.57% |
元/KG |
|
山西省 |
13.56 |
13.59 |
-0.22% |
元/KG |
|
内蒙古 |
13.49 |
13.55 |
-0.44%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4.00 |
14.10 |
-0.71% |
元/KG |
|
江苏省 |
13.73 |
13.82 |
-0.65% |
元/KG |
|
浙江省 |
14.25 |
14.34 |
-0.63% |
元/KG |
|
安徽省 |
13.68 |
13.75 |
-0.51% |
元/KG |
|
福建省 |
13.72 |
13.81 |
-0.65% |
元/KG |
|
山东省 |
14.12 |
14.23 |
-0.77%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3.76 |
13.77 |
-0.07% |
元/KG |
|
湖北省 |
13.96 |
13.94 |
0.14% |
元/KG |
|
湖南省 |
13.68 |
13.71 |
-0.22% |
元/KG |
|
江西省 |
13.83 |
13.87 |
-0.29%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4.62 |
14.69 |
-0.48% |
元/KG |
|
海南省 |
13.42 |
13.50 |
-0.59% |
元/KG |
|
广 西 |
13.52 |
13.59 |
-0.52%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3.45 |
13.52 |
-0.52% |
元/KG |
|
四川省 |
13.70 |
13.68 |
0.15% |
元/KG |
|
贵州省 |
13.37 |
13.43 |
-0.45% |
元/KG |
|
云南省 |
13.78 |
13.84 |
-0.43%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48 |
13.57 |
-0.66% |
元/KG |
|
甘肃省 |
13.75 |
13.79 |
-0.29% |
元/KG |
|
宁 夏 |
13.89 |
13.96 |
-0.50% |
元/KG |
|
新 疆 |
13.12 |
13.16 |
-0.30% |
元/KG |
|
全 国 |
13.74 |
13.80 |
-0.44%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6月9日中国土杂猪价格偏弱
2025年6月8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偏弱,全国均价为13.37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21%。6月份期间商品大猪出栏供应将继续偏宽松,气温的进一步回升需求减弱,屠企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继续利空价格,预判6月份商品大猪价格总体继续偏弱震荡。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6月8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
2025年6月8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
东北 |
辽宁省 |
13.40 |
13.44 |
-0.30% |
元/KG |
|
吉林省 |
13.35 |
13.39 |
-0.30% |
元/KG |
|
黑龙江 |
13.67 |
13.69 |
-0.15%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3.50 |
13.59 |
-0.66% |
元/KG |
|
天 津 |
13.22 |
13.24 |
-0.15% |
元/KG |
|
河北省 |
13.56 |
13.60 |
-0.29% |
元/KG |
|
山西省 |
13.30 |
13.28 |
0.15% |
元/KG |
|
内蒙古 |
13.14 |
13.16 |
-0.15%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3.26 |
13.34 |
-0.60% |
元/KG |
|
江苏省 |
13.01 |
13.07 |
-0.46% |
元/KG |
|
浙江省 |
13.88 |
13.96 |
-0.57% |
元/KG |
|
安徽省 |
13.26 |
13.29 |
-0.23% |
元/KG |
|
福建省 |
13.46 |
13.53 |
-0.52% |
元/KG |
|
山东省 |
13.69 |
13.77 |
-0.58%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3.50 |
13.48 |
0.15% |
元/KG |
|
湖北省 |
13.49 |
13.44 |
0.37% |
元/KG |
|
湖南省 |
13.25 |
13.24 |
0.08% |
元/KG |
|
江西省 |
13.56 |
13.56 |
0.00%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4.36 |
14.40 |
-0.28% |
元/KG |
|
海南省 |
14.36 |
14.40 |
-0.28% |
元/KG |
|
广 西 |
13.25 |
13.29 |
-0.30%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3.09 |
13.13 |
-0.30% |
元/KG |
|
四川省 |
13.23 |
13.16 |
0.53% |
元/KG |
|
贵州省 |
13.03 |
13.04 |
-0.08% |
元/KG |
|
云南省 |
13.40 |
13.44 |
-0.30%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11 |
13.16 |
-0.38% |
元/KG |
|
甘肃省 |
13.39 |
13.40 |
-0.07% |
元/KG |
|
宁 夏 |
13.52 |
13.56 |
-0.29% |
元/KG |
|
新 疆 |
12.81 |
12.82 |
-0.08% |
元/KG |
|
全 国 |
13.37 |
13.40 |
-0.21%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6月9日中国商品大猪市场行情综述
2025年6月8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较昨日价格稳中有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4.03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23%。6月份期间商品大猪出栏供应将继续偏宽松,气温的进一步回升需求减弱,屠企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继续利空价格,预判6月份商品大猪价格总体继续偏弱震荡。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14.14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18%;2)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74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44%;3)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37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21%。
图表:2025年6月8日中国出栏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
2025年6月8日中国出栏大猪日度加权均价统计(外+内+土杂)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
东北 |
辽宁省 |
13.87 |
13.93 |
-0.40% |
元/KG |
|
吉林省 |
13.91 |
13.94 |
-0.22% |
元/KG |
|
黑龙江 |
14.23 |
14.24 |
-0.05% |
元/KG |
|
华北 |
北京市 |
13.99 |
14.06 |
-0.49% |
元/KG |
|
天津市 |
13.88 |
13.91 |
-0.20% |
元/KG |
|
河北省 |
14.21 |
14.25 |
-0.29% |
元/KG |
|
山西省 |
13.84 |
13.85 |
-0.10% |
元/KG |
|
内蒙古 |
13.78 |
13.82 |
-0.26%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4.37 |
14.43 |
-0.43% |
元/KG |
|
江苏省 |
14.29 |
14.36 |
-0.46% |
元/KG |
|
浙江省 |
14.47 |
14.52 |
-0.36% |
元/KG |
|
安徽省 |
13.97 |
14.02 |
-0.33% |
元/KG |
|
福建省 |
14.28 |
14.35 |
-0.46% |
元/KG |
|
山东省 |
14.42 |
14.48 |
-0.44%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3.98 |
13.96 |
0.15% |
元/KG |
|
湖北省 |
14.17 |
14.13 |
0.26% |
元/KG |
|
湖南省 |
13.95 |
13.97 |
-0.09% |
元/KG |
|
江西省 |
14.03 |
14.06 |
-0.22%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5.19 |
15.23 |
-0.25% |
元/KG |
|
海南省 |
15.19 |
15.23 |
-0.25% |
元/KG |
|
广 西 |
13.77 |
13.82 |
-0.34%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3.70 |
13.75 |
-0.34% |
元/KG |
|
四川省 |
13.96 |
13.91 |
0.33% |
元/KG |
|
贵州省 |
13.65 |
13.69 |
-0.26% |
元/KG |
|
云南省 |
14.04 |
14.08 |
-0.27%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70 |
13.76 |
-0.48% |
元/KG |
|
甘肃省 |
13.95 |
13.98 |
-0.17% |
元/KG |
|
宁 夏 |
14.10 |
14.14 |
-0.27% |
元/KG |
|
新 疆 |
13.35 |
13.36 |
-0.07% |
元/KG |
|
全 国 |
14.03 |
14.06 |
-0.23%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6月9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
图表:2025年6月8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
2025年6月8日中国外三元仔猪日度出场批发加权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
东北 |
辽宁省 |
40.03 |
40.18 |
-0.37% |
元/KG |
|
吉林省 |
39.79 |
39.94 |
-0.38% |
元/KG |
|
黑龙江 |
39.09 |
39.24 |
-0.38%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40.70 |
40.85 |
-0.37% |
元/KG |
|
天 津 |
40.56 |
40.71 |
-0.37% |
元/KG |
|
河北省 |
41.90 |
42.05 |
-0.36% |
元/KG |
|
山西省 |
40.71 |
40.86 |
-0.37% |
元/KG |
|
内蒙古 |
37.58 |
37.73 |
-0.40% |
元/KG |
|
华东 |
江苏省 |
41.22 |
41.37 |
-0.36% |
元/KG |
|
浙江省 |
41.80 |
41.95 |
-0.36% |
元/KG |
|
安徽省 |
40.13 |
40.28 |
-0.37% |
元/KG |
|
福建省 |
41.70 |
41.85 |
-0.36% |
元/KG |
|
山东省 |
41.65 |
41.80 |
-0.36%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41.40 |
41.55 |
-0.36% |
元/KG |
|
湖北省 |
42.46 |
42.61 |
-0.35% |
元/KG |
|
湖南省 |
42.41 |
42.56 |
-0.35% |
元/KG |
|
江西省 |
41.88 |
42.03 |
-0.36%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41.37 |
41.52 |
-0.36% |
元/KG |
|
广 西 |
42.93 |
43.08 |
-0.35%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41.16 |
41.31 |
-0.36% |
元/KG |
|
四川省 |
41.17 |
41.32 |
-0.36% |
元/KG |
|
贵州省 |
40.98 |
41.13 |
-0.36% |
元/KG |
|
云南省 |
40.37 |
40.52 |
-0.37%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40.79 |
40.94 |
-0.37% |
元/KG |
|
甘肃省 |
40.70 |
40.85 |
-0.37% |
元/KG |
|
新 疆 |
38.79 |
38.94 |
-0.39% |
元/KG |
|
全 国 |
40.99 |
41.14 |
-0.36%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一夜降温,猪价下跌“势如破竹”!
进入6月份,在国内生猪市场,端午节后,养殖端出栏情绪转强,主流头部猪企降重意愿提升,叠加,二育看涨后市信心不足,阶段性观望心态较高,适重猪源上量增加。但是,需求承接不足,且,鲜品猪肉购销处于淡季,端午节后,屠宰场开工率显著下降,在多空博弈下,生猪市场购销基本面偏空,猪价呈现频繁寻底的走势!

据数据显示,昨日,南北地区,猪价持续走低,生猪均价再次跌破14元/公斤,猪价降入“6元时代”!由于市场看涨信心不足,短期内,猪价仍将延续滑坡下跌的走势!
目前,猪价下跌的原因,一方面,生猪出栏积极性较高,近期,受南北猪价倒挂,标肥生猪价格倒挂,且,市场对于中大猪需求持续下滑,养殖端恐慌心态升温!且,按照生猪产能变化,机构调研显示,6月份,集团猪企日均出栏计划环比增加2.84%。由于本月需求跟进不足,养殖端出栏相对缓慢,市场存在较大的出栏难度,集团猪企降价走量增加,散户以及二育中大猪竞争性出栏,生猪出栏有一定踩踏局面,尤其是,市场存在明显降重出栏的现象!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缺乏增量,猪肉购销极为冷清!目前,受气温持续升高,暑热天气持续,猪肉消费进入阶段性低谷,居民替代消费较多,主流家庭消费以清淡饮食为主。叠加,近期,鸡蛋价格大幅下降,禽肉、水产以及牛羊肉替代增多,猪肉消费逐年下降。国内主流内销以及城市需求缺乏增量,主流屠宰场开工率降低,相比端午节前下降超4个百分点,下游购销冷清,多地出现严峻剩货的现象!
因此,在供需呈现产销错配的基本面下,猪价呈现破位下降的走势,从最新消息了解,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6月9日,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3.91元/公斤,下降0.02元,市场延续震荡下跌的走势!

不过,个人分析,本月,猪价重心下移,市场仍有逆转上涨的机会!毕竟,南北多地标猪报价跌破7元/斤,标猪补栏成本大幅下降,阶段性二育入场,出栏时机在8-9月份,二育仍有入场的信心,且,近期,国内饲料价格走弱,玉米以及豆粕价格走低,这或将增加市场抄底的心态,对于猪价前景有一定支撑!
6月9日全国南北各省区生猪价格一览表:

猪价大降7.4%,价格“破7入6”,下降原因找到!
时光荏苒,6月伊始,在国内生猪市场,虽然,月初,端午小长假到来,但是,碍于节日支撑有限,假期偏短,节前下游市场备货库存去化缓慢,节后,需求惯性下降,养殖端出栏节奏恢复,受市场看涨后市信心不足,国内中大猪价格持续偏弱运行,市场恐慌情绪高涨,短期内,生猪市场产销错配凸显,猪价呈现显著下降的走势!

从数据了解,目前,外三元标猪报价跌至13.93元/公斤,猪价相比4月中旬,二育集中入场,猪价短时间内涨至15.04元/公斤,阶段性,猪价大降7.4%,生猪价格跌回“解放前”,2025年猪价“创新低”,均价重返“6元时代”……
此番猪价大幅下降,生猪均价破位下降,市场下降元凶找到,关键在于生猪购销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供应端,生猪出栏“踩踏”!近期,受气温升高,猪肉购销冷清,下游市场承接较差,国内标肥猪价倒挂凸显,多地中大猪报价跌破7元/斤,市场挺价心态松动!

基于24年5-11月份母猪存栏逐月增加,理论来看,25年二季度,生猪供应逐月增多,从数据显示,虽然,6月份规模以上猪企出栏计划减少0.48%,但是,日均出栏计划增加2.8%!且,阶段性需求承接不足,养殖端存在超卖的情绪,散户、集团以及二次育肥,适重生猪供应水平增加,市场存在出栏踩踏的局面,尤其是,生猪近月合约表现较差,市场看涨后续信心不足,这进一步增加了养殖端落袋而安的心态,供应能力集中兑现,市场减重出栏现象增多。
需求端,猪肉购销“萎靡”!进入6月份,南北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南方地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销区市场对于肉类需求孱弱,而北方地区气温升高,居民家庭消费为主,饮食结构清淡,且市场替代品供应充足,鸡蛋价格大幅下降,时令蔬菜以及水果集中上市,肉类需求寡淡,批发市场白条猪走货冷清,商贩以减量为主,屠宰场开工率持续偏低,主流屠企受亏损局面有压价心态!

且,受国内中大猪价格下降,前期市场压栏以及二育较多,生猪产能持续增量,市场对于产能后置担忧较强,二育看涨后市信心不足,市场对于标猪需求减弱!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近期,国内猪价呈现超预期下降的走势!从数据了解,受供需调整,预计,6月9日,猪价下降0.02元/公斤,报价跌至13.91元/公斤,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下半年猪肉价格能否逆风翻盘?
2025年第22周猪价现状:持续下跌引发关注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5年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4.11(以2015年为100),较前一周上升0.10个百分点,同比则低1.41个百分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14.33(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上升0.14个百分点,同比低1.25个百分点。在各类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变化中,猪肉价格走势备受瞩目。
在该周,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为每公斤20.61元,环比下跌0.2%,同比下降幅度更是达到7.7%。此价格下跌趋势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在近期持续显现,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对于养殖户而言,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直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部分中小型养殖户甚至面临亏损困境,致使他们在养殖决策上陷入两难境地,继续坚持养殖还是减少存栏量,成为亟待抉择的难题。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猪肉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日常饮食的开支压力,使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经济负担减轻。但消费者在享受低价猪肉的同时,也对价格持续性及未来走势产生担忧。这种价格波动,无论是对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还是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本,均产生着切实影响,故而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
近期猪价缘何跌跌不休?
近期猪价的持续下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多重因素。
供需关系失衡
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对猪肉需求的预期增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身其中,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增多,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量持续增加。然而,市场需求却未能同步增长。特别是在当前消费淡季,天气逐渐炎热,居民饮食结构有所调整,对肉类尤其是猪肉的消费热情下降,更倾向于清淡饮食,使得猪肉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显著,成为猪价下跌的重要推动因素。从市场供需原理角度而言,当猪肉供应大量增加而需求减少时,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价格自然会向供应过剩的方向倾斜,即价格下跌。
成本压力减轻
在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一直占据较大比重。近期,饲料成本相对稳定,未出现大幅上涨情况。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无明显波动,使得养殖户在饲料采购方面的支出未增加。与此同时,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为养殖户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多途径。例如,精准的饲料配方技术,能够依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最为适宜的饲料,减少了饲料浪费;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率,缩短了生猪的出栏周期。这些因素使得养殖户的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即便在猪价下跌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一定的盈利空间。但从另一角度看,成本的降低也使得养殖户在价格竞争上拥有更大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
市场心理因素影响
随着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在悄然改变。消费者普遍预期未来猪肉价格可能继续下跌,因此在购买猪肉时更加谨慎,甚至选择推迟购买,等待价格进一步下降。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进一步抑制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对于养殖户来说,面对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会担忧未来收益减少,从而可能加快生猪出栏速度,增加市场供应量。市场心理因素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消费者和养殖户的行为,进而对猪价产生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猪价在短期内难以回升。
下半年猪价是涨是跌?
上涨潜力:曙光初现
展望2025年下半年,猪价上涨趋势已初现端倪,多方面因素为其提供支撑。
产能调整效应
猪价持续下跌,致使养殖户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为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部分养殖户已开始采取行动,减少存栏量或者延缓补栏。这种调整并非短期行为,而是养殖户基于市场形势做出的理性决策。市场分析表明,当前生猪产能已处于近几年以来的较低区间,散户资金流紧张,短期内快速扩大产能的可能性极小。随着下半年的推进,这种产能调整的效果将逐渐显现,生猪供应量会相应减少,从而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从市场供需平衡原理来看,当供应减少时,价格存在上升趋势。
消费需求增长
下半年通常是我国猪肉消费的旺季。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对猪肉消费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在这些节日期间,家庭团聚、走亲访友,餐饮消费中猪肉成为不可或缺的食材,无论是红烧肉、糖醋排骨,还是饺子、包子等,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学校开学也是重要因素,学校食堂对猪肉的采购量可观,众多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猪肉消费市场。此外,政策端对消费的支持力度也可能进一步增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这无疑会为猪肉消费的回升注入强大动力。
成本因素制约
饲料等养殖成本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成本支出。当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时,猪价的下跌空间将受到限制。因为养殖户难以长期在亏损状态下进行养殖,如果猪价继续下跌,养殖户的亏损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会促使他们加快产能调整步伐,减少养殖数量,或者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这些举措最终将推动猪价上涨,以维持养殖行业的正常运转。
下跌阴霾:风险犹存
然而,下半年猪价走势并非一片乐观,下跌风险依然如阴霾笼罩市场。
进口猪肉冲击
进口猪肉始终是影响国内猪价的重要外部因素。如果国际市场上猪肉价格相对较低,我国出于满足市场需求、调节价格等多方面考虑,可能会增加猪肉的进口量。大量低价进口猪肉涌入国内市场,将对国内猪价产生强烈冲击。目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整体呈现小幅下跌趋势,使得猪肉进口量的变化更为微妙,需进一步密切观察。一旦国际猪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进口量发生变化,国内猪价必然会受到影响。
疫病风险威胁
疫病风险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大隐患,始终是影响生猪生产和价格的重要因素。一旦下半年出现大规模的疫病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生猪抵抗力较弱,疫病容易在猪群中传播,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理论上,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减少,价格应上涨。但在现实中,疫病往往会引发养殖户的恐慌情绪,他们担心手中的生猪染病,为减少损失,会选择恐慌性抛售。大量生猪集中涌入市场,供过于求,猪价就会在短期内大幅下跌。这种情况在以往的疫病爆发中屡见不鲜,给养殖户和市场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宏观经济形势对猪价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者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猪肉作为日常消费品,虽然是生活必需,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猪肉的购买量,或者选择购买价格更为低廉的替代品。这种消费需求的下降,会对猪价形成明显压力。当市场上对猪肉的需求减少时,猪价自然难以维持高位,下跌成为大概率事件。
未来猪价:理性看待,谨慎乐观
综合来看,2025年下半年猪价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但整体上有望在产能调整和消费需求回暖的双重作用下逐渐企稳回升。产能调整方面,养殖户减少存栏量或延缓补栏的决策,会使生猪供应量在下半年有所减少,为猪价上涨提供基础条件。消费需求回暖则是猪价上涨的另一重要动力,传统节日和学校开学带来的消费热潮,以及政策对消费的支持,会使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为猪价上涨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也不能忽视那些可能抑制猪价上涨的因素。市场供应仍然较为充裕,前期扩大的养殖规模带来的产能还在持续释放。进口猪肉、疫病风险和宏观经济形势等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影响猪价走势。进口猪肉一旦大量涌入,会冲击国内市场;疫病风险可能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或恐慌性抛售;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会减少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欲望。这些因素使得猪价上涨幅度可能相对有限,整体仍将保持在相对合理的区间运行。
对于养殖户而言,面对当前市场形势,应保持理性和冷静,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计划,避免盲目跟风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可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例如,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模式,精准控制饲料投喂量,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浪费,从而降低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同时,加强疫病防控,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给生猪接种疫苗,确保生猪健康生长,减少因疫病带来的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猪肉价格波动会影响日常生活开支,但无需过度担忧。可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在价格相对较低时适量储备猪肉。也可多元化选择肉类食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等,既丰富饮食结构,又能在猪肉价格波动时,通过选择其他肉类来满足蛋白质需求,降低生活成本压力。相信在市场自身调节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猪肉市场能够保持稳定,无论是养殖户还是消费者,都能在市场中实现利益平衡。
猪企内卷:母猪存栏量背后的产业变局
政策调控背后:猪价困境与产能迷局
近期,生猪养殖行业因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出手叫停二次育肥,并要求企业停止扩产母猪。此消息一经传出,整个行业反响强烈,引发业内对其背后深层原因的深入探讨。
从表象来看,当前猪价持续低迷是这一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猪价行情数据显示,猪价呈下行趋势,令人堪忧。以2025年为例,猪价已连续16个月低于成本线,平均出栏价格每公斤仅14.2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下跌幅度达27.8%。在此情形下,养殖户亏损严重,每出售一头猪都面临经济损失。在此困境中,减少产能成为推动猪周期回暖的关键途径,只有降低市场生猪供应量,猪价才有望回升。
深入分析,该政策的出台反映出我国生猪供应端长期存在的不健康状态——产能饱和与过度竞争。长期以来,生猪市场吸引大量养殖户和企业涌入,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导致市场生猪供应远超实际需求。这种过度竞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使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企业和养殖户生存压力增大。国家洞察到这一不健康态势,果断实施政策调控,旨在使过热的市场回归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十年之变:母猪与生猪存栏量的“减法”奇迹在研究生猪产业变革时,一组数据为我们理解行业深层变化提供了关键线索。
先看母猪存栏量,2013年,该数据稳定在5000万头以上,彼时生猪养殖行业扩张态势明显,众多养殖户积极投身其中,推动母猪存栏量上升。然而,当前母猪存栏量已降至4000万头左右,过去十余年减少约1000万头。这一显著变化不仅意味着大量母猪退出养殖领域,更反映出整个行业格局的重大调整。
再看生猪存栏量,同样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超4.6亿头,生猪供应充足。但目前这一数字已缩减至4.1亿头左右,减少数量超5000万头。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双双下降,似乎预示着生猪产业进入低谷期。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猪肉供应量并未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猪肉产量约5618.6万吨,2024年这一数字增长至5706万吨。这一现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存栏量与供应量的简单关联,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十年间生猪产业的变革。答案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一系列变革使生猪产业在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保障猪肉稳定供应并实现产量增长。
深度剖析:产能下降的四重产业密码
生猪产能下降这一复杂现象背后,蕴含着四重紧密关联的产业因素,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使其向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疫病影响与技术革新: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爆发,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大量生猪染病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许多小型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但这场危机也成为行业进步的契机。在应对疫病过程中,新的种猪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培育出抗病能力更强的种猪,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稳定性;现代化养殖设施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迅速普及,显著提升了行业单位生产力,增强了应对未来疫病挑战的能力。
规模化养殖的推动:规模化养殖的兴起是生猪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和管理优势,在精细化管理和育种技术革新方面持续发力。以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指标为例,传统养殖模式下,PSY通常在16-18头,而如今规模化养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将PSY提升至22-25头,部分高效猪场甚至突破30头。这意味着每头母猪能孕育更多健康仔猪,即便母猪存栏量减少,仍能维持较高的生猪出栏规模,保障市场猪肉供应。
环保与成本压力下的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环保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小散户因资金有限,难以在环保设施上大量投入,在严格的环保监管下逐渐失去竞争力,被迫退出市场。同时,饲料原料价格频繁波动,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成本占比超60%,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在环保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生猪养殖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转型,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导致行业存栏量呈现结构性收缩。
产能预警机制的调控:为避免生猪市场大幅波动,国家建立生猪产能预警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其中,划定能繁母猪存栏量4100万头的“绿色区间”,成为调控产能的重要依据。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或超出这一区间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方式,抑制养殖户的盲目扩产行为,旨在避免重蹈2018年非洲猪瘟后产能过剩的覆辙,确保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和价格相对平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产能之变:产业升级下的供需新天平
在生猪产业变革过程中,存栏量下降与猪肉产量增长的奇特组合,充分体现了产业升级的成效。
单产水平提升:单产水平显著提升是产业升级的突出表现。生猪出栏均重从2013年的约110公斤增长至2024年的125公斤左右,每头猪出肉量大幅增加。同时,屠宰率从72%提升至75%,意味着在相同生猪存栏基础上,可产出更多猪肉。加上PSY指标提升,每头母猪孕育仔猪数量增多,且成长为出栏生猪的数量相应增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生猪存栏量虽减少,但出栏总量稳中有升,保障了市场猪肉充足供应。
养殖周期优化:养殖周期的优化是产业升级的另一关键成果。规模化猪场广泛采用全进全出模式,将育肥周期从传统的180天缩短至150-160天。养殖时间缩短,不仅加快资金回笼速度,还能在相同时间内出栏更多批次生猪。年出栏批次从2.2次提升至2.5次,产能效率大幅提升,使生猪产业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出更多猪肉,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在供应端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端却面临“增量天花板”的制约。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曾经的50多公斤逐渐降至2024年的42.1公斤,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也从64%以上降至55%左右。这一变化并非偶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日益多元化,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愈发强烈。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猪肉,转而关注更多种类的肉类,如牛肉、羊肉、禽肉等,这些肉类凭借独特的营养优势和口感吸引消费者。此外,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在饮食中的占比不断增加,进一步压缩了猪肉的消费空间。
数字推演:未来母猪存栏量的理性蓝图
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未来需要多少头母猪保障市场供应是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这关系到养殖户和企业的生产决策,也影响着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我们通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推演。
以每年5700万吨猪肉消费量为基准(基于当前市场消费情况的合理假设,作为后续计算依据),在PSY达到25的水平下进行计算。首先,按出栏均重125公斤、屠宰率75%计算,每头生猪可产肉93.75公斤。经计算,年需出栏生猪约6.08亿头,以满足市场猪肉消费需求。
在PSY为25的效率下,每头母猪年提供25头断奶仔猪。若断奶至出栏成活率按95%计算,单头母猪年贡献出栏猪23.75头(综合考虑仔猪成长过程中疫病、饲养环境等对成活率的影响)。则所需母猪存栏量为:6.08亿头÷23.75头/母猪≈2560万头。这表明在最理想的稳产保供情况下,当PSY达到25,我国每年只需年出栏6亿头猪和母猪存栏2560万头,就能满足市场猪肉需求。
若按现在每年出栏7亿头猪的总量计算,在PSY同样为25的情况下,所需母猪存栏量为:7亿头÷23.75头/母猪≈2947万头。这两组数据(2560万头和2947万头)均显著低于当前4000万头的存栏水平,清晰反映出行业向高效化转型的必然趋势。随着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母猪繁殖效率和生猪生产效率持续提高,未来所需母猪存栏量将逐渐减少,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实际生猪养殖生产中,情况远比数字计算复杂。实际产能需预留安全边际,以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疫病风险始终是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重大威胁,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常态化存在,一旦爆发,生猪死亡率大幅上升,母猪繁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规划产能时需预留足够空间应对疫病冲击。
市场波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生猪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季节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频繁。当市场供大于求时,猪价下跌,养殖户利润压缩,可能减少养殖规模;当市场供不应求时,猪价上涨,又会吸引养殖户扩大规模。这种市场不确定性要求预留安全边际,缓冲市场波动对生猪供应的影响,确保市场猪肉稳定供应,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和供应短缺。
猪企未来:淘汰赛中的生存与发展
在生猪产业深刻变革中,猪企处于关键转型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抉择。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率优先”转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然展开,猪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每家企业都在为生存和发展全力以赴。
正邦、傲农、天邦等企业的破产重整,为行业敲响警钟,这些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陷入困境。它们的经历让整个行业深刻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
在这场竞争中,猪企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穿越市场周期,必须把握增效降本、强化生物安全、对接消费升级等关键要点。
增效降本:增效降本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当前猪价低迷、成本高企的市场环境下,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可从多方面入手,加大育种技术研发投入,培育生产性能更高的种猪,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养殖流程,合理安排饲料投喂、疫病防控等环节,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
强化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生猪养殖的核心。非洲猪瘟等疫病的爆发给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使企业深刻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是保障生猪健康、稳定生产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养殖场隔离和消毒措施,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资进出,防止疫病传入;加强猪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隐患;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对接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对猪肉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猪企需敏锐捕捉消费升级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绿色、健康、优质的猪肉产品;建立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了解猪肉来源和生产过程,增强消费者信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优势赢得市场份额。
一周阅读排行